本書的撰寫,在結構上與傳統(tǒng)的文學史書的框架風格有所不同。首先,它在搜集和整理現(xiàn)有的原始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從當代某些文藝理論的角度找準視點,以形成一種評論的風格。同時,注意運用一些文學流派的觀點來對南太平洋土著文學進行闡述與評析。例如在第二章和第四章里,就對口傳文學與書面文學、民間故事與散文體制作的短篇故事進行了區(qū)別,在第五章里又對象征與寓言等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了探討,這些都反映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涉及的“文學創(chuàng)作內部”的某些規(guī)律性的特質。又如在第七章的南太平洋文學從傳統(tǒng)口傳文學中汲取養(yǎng)料和第八章的南太平洋文學從外來文化中有所借鑒,則探討了帶有普遍意義的民族文學的發(fā)展方向問題,這些都與傳統(tǒng)的史書視野與風格略有不同。不過,由于本人學識谫陋,加上資料匱乏,很可能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給人以力不勝任的感覺。這種嘗試是否成功,還有待于讀者的檢驗。筆者認為本書尚有不足之處,巴布亞新幾內亞文學史部分,由于掌握的資料極為有限,分量也似嫌不足。盡管在這之前,曾多次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館、巴布亞新幾內亞大學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研究院書信聯(lián)系,可一直杳無回音。同時,在此期間,也曾拜托去澳訪問的陳正發(fā)教授和在我校講學期間回澳探親的AnnetteStewart博士幫助查詢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但都未能如愿,最后無奈只好勉為其難地動筆了。因此,巴布亞新幾內亞這部分史料不夠完整,也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評論也展開得不夠充分。這實在是一個遺憾。不過,在修訂本增加了南太平洋口傳文學,則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口傳文學作一重點闡述,以期對遺憾作一定的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