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理應有這樣一套文庫:首先是它的內在品質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其次它屬于印刷精美的普及型小開本,共低價位能真正的民眾的書架著想。二、文庫存本需要囊括這樣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必說成“當代經典”,但可以說“埋頭向經典”;即使在未來數字化的文學史上,也起碼會是閃爍的光標難以繞開的符號,是不可刪除的部分。三、考慮到時間對于選擇的不可替代性,一般要求入選作家的“文齡”在二十年以上。一旦選定,即分階段出版其全部作品。四、在一次次文化和藝術的潮起潮落中,他們以其頑強探索,終成為不深的文學島嶼,形成了自己積極而高雅的精神氣質與藝術格調。五、放到世界文化版圖上考察,可以看出他們的創(chuàng)作植根于東方,其作品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呈現出明星的傳承關系?!诒娐曅鷩W、泥沙俱下的時下文壇上,我們謹以如上的認識,來表達自己的文化責任感和藝術自信心?!@套文庫的大門正在進一步敞開,它的門檻也將進一步墊高:所有這一切豪志,都有懶于我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更有賴于廣大作家和讀者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