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散文隨筆中國近/現(xiàn)/當代散文隨筆夜行者夢語:韓少功隨筆

夜行者夢語:韓少功隨筆

夜行者夢語:韓少功隨筆

定 價:¥16.00

作 者: 韓少功著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叢編項: 《當代中國作家隨筆》叢書
標 簽: 隨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6270486 出版時間: 199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5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隨筆與散文,雜文為史弟行,胸襟放達、神形瀟灑。飲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固然在在縈懷;名山大川,遠村近郭,清風明月,花鳥蟲魚,不但怡情悅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會神游,宇宙洪荒,低徊求索,精神世界更上不巴天,下不著地,寬不見邊,深不見底;也不忌議古今,論是非,說文化,侃科學,談笑風生。信筆所至,不拘形跡,如悠悠浮云,款款流水,陶然忘機。\t\t

作者簡介

  作者自白我所說的,我并不那么相信。甚至連剛才說的這一句話,也可以立即使我陷入躊躇和猶豫。比方說,“我”是什么意思?物質(zhì)的我為漢族男性,70多公斤,由骨血皮肉組成,源于父母的精卵以及水、空氣、陽光、糧食、豬肉、牛肉等等一切“非我”的物料,“我”就由它們暫時組合并扮演著。那么心智的“我”呢,從兒時學會說第一個詞開始,每個人都接受著先于他存在的文化的訓練和塑造,腦袋里的概念來自父母、朋友、教師、鄰居、領袖、學者、新聞編輯、廣告制作者,黑壓壓的大眾等一切“非我”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從來只是歷史和社會的某種代理,某種容器和包裝。沒有任何道理把我的心智單獨注冊為“我”,并大言不慚地專權占有它。換一個主詞來看吧——“相信”是什么意思?人類幾千年來“相信”的真理,總是不斷被新的認識超越,暴露出不值得過分相信的偏狹和膚淺。而且“相信”意指贊同、信任、認定,是一種對真理的理智行為。我們用這個詞的時候,已經(jīng)類似會議廳里神色莊重的討論者,已經(jīng)暗示了一種前提:人是理智的,是能夠而且樂意接受真理的,是一些講道理有禮貌也不會隨地大小便的可愛的生物——我們在描述狗的時候從不用“相信”這個詞,就自證了這個詞的高尚性,人性。但是,“相信”在欲望面前一直是脆弱的,倒不很值得相信。我們“相信”著人應該洽處自然,同時卻因為貪欲一直毫不猶豫地污染和破壞著環(huán)境。我們“相信”著暴力是邪惡,同時卻因為貪欲一直漠視或制造著這里那里的流血。貪欲一次次在心中熾燃,常常不被真理遏止;相反,卻重冶重鑄出順心的真理,“相信”便成為這種改造工序的一系列許可證,成了一種自欺欺人,一種對人性失滅險狀習以為常的掩蓋。我們繼續(xù)使用這個詞,無異于縱容人類對自己理智品質(zhì)的夸飾,默認長期匿名而無形的普遍性虛偽。只要稍加注意,語言就顯得如此令人舉步艱難。而語言所壘砌的思維大廈,如何能使人安居?任何一個詞,都是某種認識的凝定,也是對現(xiàn)實大大簡化了的命名,就像用一紙結(jié)婚證,來象征一次婚姻。認識的主體在不斷流變,認識的對象也在不斷流變,它們組成并不斷置換著詞的隱秘含義,層層疊蓋,錯綜復雜,暖昧不清,它們只是在某種社會讀解默契之下,才被人們有限地探明。因此,結(jié)婚證不等于婚姻。語言符號總是與真實或多或少地疏離,如同禪宗宣稱的:凡說出口的,不是禪。語言同時體現(xiàn)著人類認識的成就和無能,語言使人們的真知與誤解形影相隨。如果說語言只是謊言的別稱,這也是至少說對了一半的苛刻。但我們還是需要言說。包括禪宗,除了棒喝踢斬之類的公案,他們不比別人說得更少。包括量子論大師W.海森堡,他深深苦惱于“我們無法用一般的語言來談論原子的結(jié)構”,但他還得滔滔不絕說下去,用邏輯的語言來表達非邏輯,用確定的語言來表達非確定。他們?yōu)橥黄迫祟愋闹堑拇笙拗灰灰徽Z言遮蔽——而進行殊死的搏殺。于是,一種新的語言觀出現(xiàn)了,一種非語言的語言正日益呈現(xiàn)出文化活力。言語者對自己所言時時保持著一種批評性的距離,對語言的信用指數(shù)時時懷有深深的警惕。或是對意指對象的警惕——當他抨擊“貪欲”的時候,他知道貪欲差不多就是推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不僅是物質(zhì)財富神奇涌現(xiàn)的基本條件,而且是激發(fā)、孕育、鍛造、標測善良的基本條件?;蚴菍σ庵阜绞降木琛氨憩F(xiàn)”孤獨的時候,他知道孤獨一經(jīng)表現(xiàn),就已經(jīng)悄悄質(zhì)變?yōu)殪攀尽W眾、自我賞悅、甚至是一種不甘心孤獨不愿意孤獨而渴求公眾目光投聚的急迫展銷。語言表象所遮蔽的真實縱深,總是被不斷揭發(fā)出來,令言說者大吃一驚。人們面對圈套四伏陷阱密布的語言,當然不必要閉嘴。恰恰相反,取消了對語言神圣化的庇護和優(yōu)寵,語言才獲得更為健康和充實的生命。任何表述仍將是有意義的,仍將是人們重要的精神載體。新的言語者更為強調(diào)的只是:為了使心智從語言困境中解放出來,應該視言語過程比目的更為重要,“說”比說“什么”更為重要。換一句話說,“什么”是有的,但更多地存在于“說”的過程,“什么”就是“說”。任何名詞都成了動詞,任何動詞都成了不及物動詞——語言被悄悄地動態(tài)化了。他們幾乎不再以為自己能說明什么,不許諾任何可靠的終極的結(jié)論,不提供任何穩(wěn)定的一點,不設置任何停泊思維的港灣,而迫使自己與聽眾不停地驅(qū)動思維作持續(xù)的航行,一刻也無法怠情。真誠和智慧不在港灣里,而只是遠航過程中的無限風光——這就是他們想表述的“什么”所在。對于藝術家來說,恐怕尤其是如此??茖W是物人的需要,是有限之學,最終落實于對物的操作,在操作中必須非此即彼。藝術是心人的需要,是無限之術,一開始就是心的夢幻,夢幻中免不了虛實齊觀是非相因物我一體,更少一些確定性??茖W家與藝術家都有言語的自疑,但各自的語言體系綱屬表里不一樣,結(jié)構功能亦即本質(zhì)核心,大體上仍可二分??茖W家說:我雖然不那么相信我的話,但在眼下已作限定的物界,只能相信。藝術家說:我雖然相信我的話,但面對時空無限的心界,我只能不那么相信。對語言的清查顯示出:主觀已被客觀侵染,客觀已被主觀滲透,所謂真實已無家可歸,只能在此舉與彼岸之間流浪。對語言的清查還顯示出:善良中有罪惡的潛伏,罪惡中有善良的隱存,所謂美好亦無家可歸,亦只能在地獄與天國之間流浪。真實與美好并沒有死亡。作為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它們是語言這位流浪者在永無錨地的航途中吟唱的童謠,溫暖而燦爛。至少是這一點,我仍須武斷地相信。我確立這種態(tài)度,來傾聽古人和今人的言說。也希望讀者以這種態(tài)度來讀這一本弱點與失誤斷不會少的小書。古人說:“君子訥于言”,讓現(xiàn)代人更高明一點地說:我們多嘴多舌地沉默。1992年12月

圖書目錄

     目錄
   序言
   作者自白
   我思篇
    靈魂的聲音
    詞語新解
    文學的“根”
    尋找東方文化的思維和審美優(yōu)勢
    民族的長旅
    作揖的好處
    平常心,平常文學
    比喻的傳統(tǒng)
    從創(chuàng)作論到思想方法
    信息社會與文學
    好作品主義
    男性與無性的文學之后
    科學地對待科學
    米蘭·昆德拉之輕
    也說美不可譯
    詞的對義
    夜行者夢語
    看透與寬容
    記憶的價值
    無價之人
    處貧賤易,處富貴難
    文化復興的共同使命
   我聞篇
    笑的遺產(chǎn)
    美國佬彼爾
    重逢
    莫應豐印象
    然后
    安妮之道
    近觀三錄
    我家養(yǎng)雞
    收水費
    戈壁聽沙
    布珠寨一日
    仍有人仰望星空
    訪法散記
    海念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