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緒論”和“第一篇(先秦)”組成?!熬w論”首先論述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提出哲學史的定義:哲學史是“根源于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其次論述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點,首次正式表述了作者的廣義認識論。以為從廣義認識論來考察中西哲學的特點,可以看到:在邏輯學上,中國傳統(tǒng)哲學擅長辯證邏輯,而在自然觀上,則發(fā)展了氣一元論,這與西方人發(fā)展形式邏輯和原子論頗為不同;在倫理學上,中國傳統(tǒng)哲學注重自覺原則,而在美學上則較早提出了言志說和意境理論,這和西方人高揚自愿原則和較早提出模仿說及典型性格理論也是旨趣不同的。“第一篇(先秦)”論述了先秦哲學圍繞“天人、名實”之辯而展開的矛盾運動,認為這是中國哲學發(fā)展的第一個大圓圈:孔子尊重人的理性,但導致先驗論;墨子注重經驗,以此反對孔子;《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原理,企圖超越孔墨,但走向唯心論。之后,《管子》用直觀唯物論克服了《老子》的唯心論,是唯物論的唯理論;孟子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唯心論的唯理論;他們和早期法家都是獨斷論?!肚f子》用相對主義反對獨斷論,惠施和公孫龍則是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對立。后期墨家進而建立了形式邏輯體系。最后由荀子對“天人、名實”之辯作了比較正確的總結,達到了樸素唯物論和樸素辯證法的統(tǒng)一。之后,韓非強調斗爭,《呂氏春秋》則強調統(tǒng)一,《易傳》有豐富的辯證法,卻又開了漢代神學唯心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