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務現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現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現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定 價:¥30.00

作 者: 宋承先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宏觀/微觀經濟學

ISBN: 9787309019261 出版時間: 1997-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 628 字數: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西方經濟學家逐步把政治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劃分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宏觀經濟學把一個社會整體的經濟運行作為考察對象,有別于以單個經濟主體行為為考察對象的微觀經濟學。 本書是我社所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學部分,共設宏觀經濟基本概念和計量、國民收入決定的靜態(tài)均衡模型、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動態(tài)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六編二十二章。本次第三版由宋承先教授的弟子,現任美國紐約州總經濟計量師、紐約州預算部調研主任、紐約州立大學教授的許強博士完成,第三版除對全書進行了文字和科學性的校勘之外,還在第二章中增加了第七節(jié)“實際國民產出—鎖鏈權數”,第十三章中增加了“規(guī)則與酌情而定的貨幣政策”,其他章節(jié)有的進行了重寫,以適應不斷發(fā)展改進中的教學需要。

作者簡介

暫缺《現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編 宏觀經濟基本概念和計量
   第一章 宏觀經濟學導論
    第一節(jié)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概念
    一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二 宏觀經濟理論的微觀經濟學基礎
    三 流量與存量
    四 事前(Ex-ante)與事后(Ex-post)
    第二節(jié)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 經濟理論的哲學基礎—— 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 均衡與不均衡(失衡)
    三 靜態(tài)經濟學與動態(tài)經濟學
   第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jié) 國民收入核算概述
    第二節(jié) 產品流量和收入流量的循環(huán)流轉
    一 國民產品與國民收入
    二 兩部門模型:全部國民產品用于個人消費
    三 兩部門模型:包括儲蓄和投資
    四 三部門模型:政府稅收和政府開支
    五 四部門模型:出口凈額
    第三節(jié) 用增加價值法核算的國民產品和勞務的價值(NNP)
    一 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
    二 投入一產出表核算NNP
    第四節(jié) 用支出法核算的GNP和NNP
    一 消費
    二 投資
    三 政府購買的物品和勞務與轉移支付
    四 出口和進口
    第五節(jié) 用收入法核算的國民收入(NI)
    一 國民收入(NI)的各項目
    二 國民收入與NNP達于一致的調整項目
    第六節(jié) 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可支配個人收入
    一 國民收入與個人收入
    二 可支配個人收入
    第七節(jié) 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凈值
    第八節(jié) 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與潛在國民生產總值
    一 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
    二 潛在的國民生產總值
    附錄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方法論問題
    一 引言
    二 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勞動與提供(非物質的)勞務的勞動
    三 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
    四 生產商品的勞動與價值
    五 使用價值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數量指標
    第二編 國民收入決定的靜態(tài)均衡模型
   第三章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
    第一節(jié) 薩伊法則與凱恩斯革命
    第二節(jié) 薩伊法則與古典宏觀經濟模型
    一 薩伊法則及其涵義
    二 薩伊法則與利息率理論:資本市場的均衡
    三 薩伊法則與貨幣的職能:“兩分法”與貨幣“中性”
    四 古典工資理論與充分就業(yè)均衡:勞動市場的均衡
    五 貨幣數量說:價格水平的決定
    六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
    第三節(jié) “凱恩斯革命”
   第四章 簡單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第一節(jié) 有效需求
    一 總供給價格與總供給
    二 總需求價格與總需求
    三 有效需求與宏觀均衡
    第二節(jié) 消費函數
    一 消費函數
    二 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
    三 儲蓄函數
    四 消費傾向的基本心理法則
    第三節(jié) 投資函數
    第四節(jié) 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一 總供給、總需求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二 儲蓄投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五節(jié) 乘數原理
    一 概述
    二 簡化的乘數
    三 消費函數的變化與乘數
   第五章 政府開支稅收出口和進口
    第一節(jié) 政府開支與政府開支乘數
    第二節(jié) 政府開支稅收與稅收乘數
    一 稅收凈額給定不變
    二 平衡預算乘數
    三 稅收隨收入變化
    第三節(jié) 政府轉移支付與轉移支付乘數
    第四節(jié) 財政政策與充分就業(yè)
    第五節(jié) 出口與出口乘數
    一 簡單的出口乘數
    二 進口、稅收與出口乘數
    (一)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二)四部門宏觀經濟模型:稅收凈額給定不變
    (三)四部門宏觀經濟模型:
    稅收凈額隨收入變化而變化
   第六章 消費理論
    第一節(jié) 凱恩斯的消費函數
    第二節(jié) 橫截面消費函數
    第三節(jié) 短期(經濟周期)消費函數與長期消費函數
    一 短期消費函數
    二 長期消費函數
    第四節(jié) 絕對收入假說
    第五節(jié) 相對收入假說
    第六節(jié) 恒常收入假說
   第七章 利潤利息與投資量的決定
    第一節(jié) 資本邊際效率與投資的決定
    一 新古典經濟學的投資理論
    二 資本邊際生產力利息率與均衡投資量的決定
    (一)資本的未來收益貼現率與資產的現值
    (二)資本邊際效率的涵義
    (三)資本邊際效率利息率與均衡投資量的決定
    三 投資邊際效率利息率與投資量的決定
    第二節(jié) 加速原理與投資量的決定
    一 資本一產出比率
    二 加速原理
    第三節(jié) 利息率、投資與IS曲線
   第八章 貨幣的供給和需求與利息率的決定
    第一節(jié) 貨幣需求的三種動機
    一 交易動機
    二 預防動機
    三 投機動機
    四 貨幣的總需求
    第二節(jié) 貨幣的供給和需求與均衡利息率的決定
    第三節(jié) 均衡利息率的變動
    一 貨幣供給量的變動
    二 收入水平的變動
    三 投機性貨幣需求的變動
   第九章 擴展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IS-LM 模型
    第一節(jié) 產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
    一 產品市場的均衡
    二 IS曲線的推導
    三 IS曲線的特點
    第二節(jié) 貨幣市場的均衡:LM曲線
    一 貨幣市場的均衡
    二 LM曲線的推導
    三 LM曲線的特點
    第三節(jié)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于均衡:IS-LM模型
    第四節(jié) 兩個市場均衡的變動
    一 總需求的變動:IS曲線的移動
    二 貨幣供給量的變動:LM曲線的移動
   第十章 總供給總需求與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第一節(jié) 總量需求曲線(AD)
    一 總量需求曲線的推導
    二 總量需求曲線的移動
    三、AD曲線的數學方程
    第二節(jié) 總量供給曲線(AS)
    第三節(jié) 凱恩斯總供給函數:貨幣工資固定不變
    第四節(jié) 古典學派總供給函數:可變貨幣工資率
    第五節(jié) 總供給總需求與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
    一 AD曲線的推導及其變動
    二 AS曲線AD曲線與凱恩斯宏觀經濟均衡
    第六節(jié) 簡要的總結: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與古典學派宏觀經濟學
    一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
    二 古典宏觀經濟學
    三 實際余額效應:凱恩斯效應與庇古效應
    第三編 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一章 貨幣的供給
    第一節(jié) 貨幣的定義與職能
    一 貨幣與資產和財富
    二 貨幣的職能
    三 貨幣的計量
    第二節(jié) 銀行制度與存款創(chuàng)造
    一 中央銀行
    二 存款準備金
    三 存款創(chuàng)造與存款乘數
    四 存款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漏出”
    (一)超額準備金
    (二)支票存款轉為定期存款
    (三)存款轉為通貨
    (四)存款創(chuàng)造的被乘數
    第三節(jié) 貨幣供給量的決定
    一 貨幣供給量的決定
    二 影響貨幣供給量的因素
    第四節(jié) 貨幣供給的外生性與內生性
    一 “金塊論爭”
    二 通貨學派與銀行學派
    三 馬克思貨幣流通公式
    四 維克塞爾與費雪
    五 凱恩斯與貨幣主義
    六 小結
   第十二章 貨幣的需求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的貨幣數量說
    一 費雪的交易方程
    二 劍橋方程
    第二節(jié) 凱恩斯貨幣需求函數
    一 凱恩斯流動偏好理論
    二 鮑莫爾的“平方根公式”
    三 托賓的資產選擇理論
    第三節(jié) 貨幣主義的貨幣需求函數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十三章 宏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jié) 政策目標
    第二節(jié) 財政政策
    一 財政收支與公債
    二 財政收支與國民收入的決定
    三 自動穩(wěn)定器與積極的財政政策
    四 補償性財政政策,充分就業(yè)預算盈余與財政拖累
    五 財政赤字與公債
    第三節(jié) 貨幣政策
    一 貨幣政策的目標
    二 貨幣政策的工具
    (一)公開市場業(yè)務
    (二)調整貼現率
    (三)改變法定存款準備率
    三 選擇性控制
    (一)證券市場放款
    (二)消費信貸
    (三)房地產信貸管制
    四 道義上的勸告
    第四節(jié) 收入政策
    第四編 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
   第十四章 貨幣主義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理論基礎
    一 重新表述的貨幣數量說
    二 宏觀經濟模型
    三 自然失業(yè)率假說與加速度通貨膨脹理論
    第三節(jié) 經驗數據
    一 實證經濟學方法論
    二 貨幣供給的外生性
    第四節(jié) 政策主張
   第十五章 理性預期學派:新的古典經濟學
    第一節(jié) 預期與理性預期
    一 預期與瓦爾拉一般均衡
    二 靜態(tài)預期外推型預期與適應性預期
    (一)靜態(tài)預期
    (二)外推型預期
    (三)適應性預期
    三 理性預期
    (一)理性預期假說的涵義和特點
    (二)對理性預期假說的批評
    第二節(jié) 理性預期與穩(wěn)定性政策的無效性
    一 菲利浦斯曲線
    二 自然失業(yè)率假說與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線
    三 理性預期與穩(wěn)定性政策的無效性
    第三節(jié) 盧卡斯總供給函數與理性預期宏觀經濟模型
    一 理性預期的宏觀經濟模型
    二 盧卡斯總供給函數與經濟周期
    三 小結
    第四節(jié) 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
   第十六章 新的凱恩斯主義
    第一節(jié) 概說
    一 瓦爾拉一般均衡模型
    二 凱恩斯革命與新古典綜合
    三 凱恩斯主義與新凱恩斯主義
    第二節(jié) 帕廷金的實際余額效應
    一 帕廷金對瓦爾拉一般均衡理論的發(fā)展
    二 帕廷金與非瓦爾拉均衡
    第三節(jié) 克洛沃的雙重決策理論
    第四節(jié) 萊榮霍夫德與工資價格剛性
    第五節(jié) 巴羅和格羅斯曼非瓦爾拉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節(jié) 新的凱恩斯主義對經濟周期的解釋:工資
    和價格剛性的微觀經濟學
    一 壟斷與價格決定
    二 勞動合同
    三 加成定價與長期價格協議
    第五編 動態(tài)經濟學
   第十七章 經濟周期理論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經濟周期理論
    第三節(jié) 消費不足與儲蓄過度的理論
    一 西斯蒙第的消費不足論
    二 馬爾薩斯的儲蓄過度論
    三 霍布森的儲蓄過度(消費不足)論
    四 福斯特和卡靖斯的消費不足論
    第四節(jié) 比例失調危機理論——投資過多
    (資本短缺或消費過多)
    一 貨幣的投資過多理論
    二 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
    第五節(jié) 熊彼特“創(chuàng)新”周期理論
    第六節(jié) 純貨幣危機理論
    第七節(jié) 政治的經濟周期理論
    第八節(jié) 資本存量調整理論——乘數與加速數的相互作用
   第十八章 經濟增長理論
    第一節(jié) 概說
    第二節(jié) 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一 實際增長率
    二 有保證增長率
    三 有保證增長率實際增長率與經濟周期
    四 自然增長率
    五 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六 小結
    第三節(jié) 新古典增長模型
    一 人均資本可以變動的增長模型
    二 新古典增長模型的收入分配
    三 黃金規(guī)則
    第四節(jié) 劍橋經濟增長模型—— 國民收入分配份額
    可以變動的增長模型
    一 兩個劍橋的“資本論爭”
    二 卡爾多的分配理論與穩(wěn)定狀態(tài)的均衡增長
    三 卡列茨基的動態(tài)宏觀經濟模型
    第五節(jié)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一 技術進步的涵義
    二 中性技術進步與非中性技術進步
    (一)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
    (二)哈羅德中性技術進步
    (三)索洛中性技術進步
    第六節(jié) 經濟增長源泉的計量
    一 理論基礎
    二 索洛的增長源泉計量
    三 丹尼森的增長源泉計量
   第十九章 通貨膨脹理論
    第一節(jié) 通貨膨脹的定義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的原因和結果
    一 需求拉上通貨膨脹
    二 成本推進通貨膨脹
    三 結構性通貨膨脹
    四 小結
    第三節(jié) 預期與通貨膨脹
    一 核心通貨膨脹
    二 自然失業(yè)率假說與加速度通貨膨脹
    第四節(jié) 菲利浦斯曲線與預期
    第五節(jié) 菲利浦斯曲線與失業(yè)
    一 李普賽的理論詮釋
    二 費爾普斯的“尋業(yè)的失業(yè)
    第六節(jié) “滯脹”的成因與對策
    一 通貨膨脹周期的四個階段
    二 “滯脹”階段的長度—— 凱恩斯主義
    與貨幣主義的爭論
    第六編 國際經濟學
   第二十章 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jié) 重商主義
    第二節(jié)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說
    一 兩個國家兩種產品
    二 兩個國家三種產品
    (一)三種產品的絕對優(yōu)勢
    (二)三種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
    第三節(jié)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
    一 貿易型式的決定
    二 貿易條件的決定
    三 李嘉圖國際價值理論“違背”勞動價值論?
    第四節(jié) 約翰·穆勒的國際價值理論——相互需求說
    第五節(jié) 馬歇爾的對外貿易曲線
    第六節(jié) 國際貿易的利益分配
    第七節(jié) 赫克歇爾一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
   第二十一章 對外貿易政策
    第一節(jié) 關稅的經濟效應
    一 關稅
    二 補貼生產者
    第二節(jié) 非關稅貿易壁壘
    一 進口限額
    二 其他非關稅壁壘
    三 出口限額
    第三節(jié) 當代世界貿易政策
    一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
    二 區(qū)域經濟一體化
   第二十二章 國際金融與國際貨幣制度
    第一節(jié) 國際收支平衡表
    一 經常項目
    二 資本項目
    三 平衡或結算項目
    第二節(jié) 外匯與匯率制度
    一 外匯與匯率
    二 匯率的調整與變動
    三 金本位制的固定匯率
    (一)貨幣的金平價與黃金輸送點
    (二)金本位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
    四 自由浮動的匯率
    五 購買力平價說
    第三節(jié) 國際貨幣體制的演變
    一 金本位制
    (一)1914年以前的金本位制
    (二)1914——1944年金本位制的
    中斷恢復和崩潰
    二 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制(1944.7——1973.3)
    (一)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協議
    (二)美元危機
    (三)美國“新經濟政策”和史密森協議
    三 布雷頓森林體制的終結與管理浮動匯率制
    第四節(jié) 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
    一 金本位固定匯率的自動調節(jié)
    二 布雷頓森林協議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
    第五節(jié)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一 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
    二 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之間的一致與沖突
    三 直接控制
    四 小結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