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金融危機已經迅速地惡化成一場經濟和社會危機,實際工資直線下降。這一地區(qū)的各大城市充滿了四處尋找工作的閑散勞動者。在農村,干旱龜裂的土地和枯竭的農村信貸已經威脅了許多人的生活。因為這次金融危機是在三十年經濟迅速增長之后爆發(fā)出來的。整整一代工人和農民從未品嘗過貧窮的滋味,而社會也沒有建立正規(guī)的機制來減輕人們的困苦。本研究報告對這場危機進行了分析,提供了東亞地區(qū)發(fā)展狀況的同期報告,并建議政府作出加快經濟恢復步伐的指示。當前最緊急的任務是恢復這一地區(qū)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環(huán)境,這在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尤為重要。這些地區(qū)的經濟衰退持續(xù)不斷而且十分嚴重。另外,東亞較小的發(fā)展中國家也受到這場危機的波及,并正在為避免深層次的危機而奮爭。中國臺灣、越南和中國的經濟已經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了衰退,但是,它們也被迫偏離了已有的經濟增長軌道。危機的起源盡管經濟增長改善了窮人的社會水平,但是在90年代中期,就已經產生了經濟脆弱的根源。東亞地區(qū)成功——快速增長、保守的經濟管理和較低的債務——對私人資本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流入的私人資本與國內體系中薄弱的規(guī)章制度交織在一起,助長了國內的信貸擴張。這一增長步驟和形式,與通常是管理不力的資本流入相互作用 ,使東亞經濟增長的基礎出現了三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經常賬戶大量赤字,多為短期融金,使東亞各經濟體面臨資金突然外逃的風險;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缺乏充分、審慎的規(guī)章制度與有效的監(jiān)管,允許銀行和公司持有沒有對沖的外國借款。這使得它們難以承受貨幣比值的突發(fā)變化。公司,在缺乏充分發(fā)育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情況下,公司從銀行籌集巨款為自身的迅速擴充提供經費,在擴張過程中,它們變得高度杠桿化。很容易受到利率波動的沖擊。當市場開始擔心泰國固定匯率的可持續(xù)性的時候,資本的流入開始變成了資本流出。財產的價值驟跌——尤其是股權和不動產——并且突然把曾經的良性循環(huán)變成惡性循環(huán)。下跌的財產價值減少了財富,將資產負債表的損失強加到金融代理的身上,需求下降,市場緊縮引起了更大的資金外流。資金外逃尋找安全的避難所,這一切,都使得局勢惡化。主要挑戰(zhàn):恢復增長今天這一地區(qū)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恢復廣泛共有的和可持續(xù)的增長。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構成了這一戰(zhàn)略的基礎。實施結構改革以恢復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對于這些國家來說,逆轉強加在窮人身上的收入損失的唯一途徑是激活經濟擴張。其中,經濟增長的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健康環(huán)境,把窮人排除在外,或是由于結構基金的不足而削弱增長,恢復就不能取得預期成效。經濟增長的一個先決條件是激活需求。由于鄰國的經濟也處于衰退之中,出口的增長變得緩慢;由于銀行和公司部門缺乏全面的償還債務能力,使投資受阻;收入和財富的下降抑制了消費。在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國,20%-65%的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虧損大于自有資本。資不抵債、高杠桿率的公司無法償還債務。據估計,這些國家不良貸款的公司達20%——40%。這種局勢造成了一個螺旋式下降的情況:衰退迫使企業(yè)延長或拖欠銀行的貸款,隨著不良貸款數量增加,銀行的現金流動被凍結,迫使銀行向流動性差企業(yè)簽署新的貸款合同,甚至收回運行良好的貸款以加快現金的流動,這進一步深化了衰退。因此,這個報告強調了能夠持續(xù)激活需求的結構改革:加速金融和企業(yè)結構重組的過程,為金融和企業(yè)治理提供了一個關系的框架,擴大公共部門的管理,改善環(huán)境政策。只有將這些步驟與行動綱領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國家持續(xù)和高質量地發(fā)展。第二,在危機期間確保低收入階層得到保護并能共享恢復。如果在今后的三年里,出口累積下降10%,收入分配以10%的速度惡化,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窮人的數量將會成倍增長,從4千萬增加到9千多萬。盡管情況并非如此,但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同時它也說明了重新開始增長的重要性。本報告提出了保護窮人的財政政策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保持窮人收入的方法,重點強調擴大社會服務以減少衰退帶給窮人的惡劣影響。改革養(yǎng)老金制度、勞動力市場和教育能夠幫助低收入階層進入持續(xù)的經濟復興。第三,國際社會必須在恢復國際資本流動方面做些事情。這一地區(qū)經歷了巨大的私人資本波動,通過國內政策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是恢復私人資本流入的必要條件。一旦政策到位,調動額外資金的具體行動可以緩和這一地區(qū)對消費層的壓力并刺激增長。如果有一筆100億美元的外部金融附加款可以啟動,可以將其用來資助附加的財政刺激,為經濟增長提供巨大的原動力。如果這筆錢的一部分用在低收入階層,它將會緩解危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本報告并沒有探究流通資金的特殊機制,只是在國際和其他論壇進行討論,但是,直接面對這些挑戰(zhàn)是非常必要的。向前看由于企業(yè)和銀行無償債能力和該地區(qū)衰退所波及的范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的經濟復蘇可能要比1994——1995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經濟復蘇花費更長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處于有利時期,但俄羅斯的情況和全球金融市場在近幾個月里令人擔憂的跡象又有所增加,使剛出現的美好前景又被蒙上一層陰影。最近中國發(fā)生的水災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東亞復興過程中,全球經濟發(fā)展是可論證的最重要的話題。然而,人們很容易對這一地區(qū)的未來產生過分樂觀的估計。這一地區(qū)的所有國家都在迅速制定新的政策,采取新的更加透明的經濟運作方式。他們已經顯示出為了明天的利益寧愿付出額外辛苦和今天利益的決心。這一地區(qū)持續(xù)的高儲蓄率就是一個明證。如果改革的步伐加快,國際社會能夠給予積極的響應,這一地區(qū)將很快走上復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