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中國文獻學新編

中國文獻學新編

中國文獻學新編

定 價:¥22.00

作 者: 洪湛侯著
出版社: 杭州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獻學

ISBN: 9787810356848 出版時間: 1994-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0cm 頁數: 480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文獻學新編》對涉及文獻學的諸如記錄文獻的載體,文獻的體裁,文獻的體例以及文獻的版本類型,鑒別方法等等作了詳細的闡述。書后還附有大量關于中國文獻學研究成果的論文,全書內容豐實,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及知識性,從中讀者可對中國文獻學的研究有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了解。綜觀我國文獻學理論,大致有以下三個特點:(一)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都比較遲,“術先學后”,本是符合我國古典理論發(fā)展規(guī)律的,我國封建社會注重經學,注重詞章,理論一門從來就比較薄弱,文獻學更其如此;(二)文獻學中各個門類理論發(fā)展得不平衡,一些技術性、實踐性比較強的門類,理論比較貧乏,而像校讎,目錄、方志諸門,歷史悠久,各界的理論也較豐贍。(三)理論與實踐聯系比較密切,中國文獻學理論,都是從文獻研究與文獻整理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及其形成一種學說之后,又回過來推動和指導實踐。這是中國文獻理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顯著特色,是值得珍惜和發(fā)揚的。

作者簡介

  洪湛侯,杭州大學中文系任教。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篇 形體編
第一章 記錄文獻的載體
第一節(jié) 甲骨
第二節(jié) 金石
第三節(jié) 簡牘
第四節(jié) 縑帛
第五節(jié) 紙
第六節(jié) 膠片與磁帶
第二章 文獻的體裁
第一節(jié) 文獻內容的體裁
著作
編述
抄纂
第二節(jié) 文獻編纂形式的體裁
文書
檔案
總集
別集
類書
政書
表譜
圖錄
叢書
方志
第三章 文獻的體例
第一節(jié) 古書多無書名
第二節(jié) 古書不題作者
第三節(jié) 單篇別行之例
第四節(jié) 序傳置全書之末
第五節(jié) 篇章題目列于正文之后
第六節(jié) 古書的附益
第七節(jié) 內篇與外篇
第八節(jié) 先秦子書不皆于手著
第九節(jié) 子書與文體之流變
第十節(jié) 古書的篇與卷
第四章 文獻的體式
第一節(jié)簡策體式
第二節(jié) 卷軸體式
卷子裝(卷軸裝)
旋風裝
第三了 折疊體式
梵夾裝
經折裝
第四節(jié) 冊頁體式
蝴蝶裝
包背裝
紅裝
第二編 方法編
第一章 目錄
第一節(jié) 目錄的功用
研究圖書狀況
考辨學術源流
指導讀書治學
第二節(jié) 目錄的體制
汪國垣《目錄學研究》的四種說法
余嘉錫《目錄學發(fā)微》的三種類型
解題書目的敘錄體
傳錄體
輯錄體
第三節(jié) 目錄的分類
《七略》的六分法
荀勖《中經新簿》的四分法
王儉《七志》
阮孝緒《七錄》的七分法
《隋書經籍志》的四分法
附《七略四部分合異同表》
第二章 版本
第一節(jié) 印刷術的發(fā)明
印刷術的淵源和條件
雕版印刷發(fā)明期的幾種說法
唐初發(fā)明雕版的論證
第二節(jié) 版本功能
……
第三章 校勘
第四章 辨?zhèn)?
第五章 輯佚
第六章 編纂
第三編 歷史編
第一章 先秦(起源期)
第二章 漢(奠基期)
第三章 魏晉至隋(變遷期)
第四章 唐五代(發(fā)展期)
第五章 宋遼金(興盛期)
第六章 元明(中衰期)
第七章 清(恢復、鼎盛期)
第八章 近當代(總結、發(fā)展期)
第四編 理論編
第一章 中國文獻學理論形成的過程
第二章 中國文獻學理論的若干特點
第三章 中國文獻學家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建樹
第四章 文獻學理論整理芻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