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人類滿足精神需要的一種方式。過去,我們常常停留在這一認識水平上。實際上,從更為本質的方面來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動物,就在于人類把物質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統(tǒng)一起來,并使之成為人類內在的和本質的需要。人類社會越是向前發(fā)展,這個方面就越是突出。人類的生存正是以滿足這種更內在、更本質的需要而展開的,從這一意義來講,文學不是別的,文學正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傅道彬(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作者簡介:傅道彬/于弗傅道彬,男,1960年生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碩士、文獻學博士?,F任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出版《晚唐鐘聲》、《〈詩〉外詩論箋》、《歌者的樂園》、《中國生殖崇拜文化論》、《中國文學的文化批評》等學術著作,在海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于弗,男,1964年生人?,F為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出版著作《藝術的位置》,在《文藝研究》等期刊發(fā)表《關于文藝學美學領域的本體論問題》、《美學與文化二重性問題》、《郭店楚簡引待補釋》等論文20余篇。::::::::::::::::::::請讀片斷:在17世紀,中國的文藝理論家金圣嘆通過對《水滸傳》和《西廂記》等敘事作品的批評,已經展示出相當高的理論水平。就敘事理論來說,要高于西方同期理論,此時,西方正值新古典主義時期。金圣嘆在《水滸傳》的批評中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理論,其中,有關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理論十分豐富和深刻?,F撮錄一二: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端疂G》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端疂G傳》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杰不受羈勒,阮小七粗向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金圣嘆把塑造典型人物看做衡量敘事作品藝術水平的標準,人物必須要有鮮活的個性性格等思想都有待于進一步總結和研究。除金圣嘆外,毛宗崗的《三國演義》點評也已取得了很高的理論成就,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敘事研究,尤其是典型人物研究,是建立在優(yōu)秀敘事作品基礎上的,所涉及的理論往往不是從抽象的哲學命題出發(fā),所以更具有美學價值。有人因為中國傳統(tǒng)敘事學是點評式的,所以認為缺少理論深度和系統(tǒng)性,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敘事問題包括人物塑造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純理論問題,還是一個實踐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創(chuàng)造問題。所以,我們更應該從中國傳統(tǒng)敘事學中,吸收方法上的啟發(fā),以推動敘事理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