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到達的北京、我負責龐大的并有十七個中國伙計的照相館所在的北京,作為舊中國的中心,已是處于衰落時期。1421年,這座城市在明朝永樂年間成為中國的首都。它是明代建設的幾座城市中的最后一個,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控制著通往蒙古和東北的道路。到了1933年,這座有著宏偉城墻的城市,它的門樓和外護城河仍然沒有變化,基本保存完好。它的人口,盡管比巔峰期少,但仍然在一百萬以上。赫達·莫里遜(1908-1991),是阿拉斯泰爾·莫里遜夫人,喬治·歐內斯特·莫里遜的兒媳。她1946年離開中國后,在波羅洲的沙撈越居住了差不多二十年,后來移居澳大利亞的堪培拉。這本拍攝于1933年至1946年間的珍貴相冊,為我們考察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以前的老北京生活,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素材。攝影家赫達·莫里遜,1933年離開納粹德國后負責一家在北京的德國照相館的工作。書中數量眾多的照片展示了各行各業(yè)的中國人或工作,或享受生活的社會風情,也表現出赫達·莫里遜對中國人的同情和關心。有關建筑的照片為已經改變或是不復存在的建筑物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材料,而在北京城周圍以及西山所拍的照片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