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中國教育事業(yè)中國教育哲學史(第一卷)

中國教育哲學史(第一卷)

中國教育哲學史(第一卷)

定 價:¥91.00

作 者: 張瑞璠主編;陳超群著
出版社: 山東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教育哲學

ISBN: 9787532826469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61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教育哲學史(第1卷)》應該寫成什么樣式,隨著研究的展開和認識的深入,一致認為:《中國教育哲學史》理應寫出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切忌用西方教育哲學的概念范疇進行生搬硬套。這是因為中國文化和教育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幾大古國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續(xù)下來的文明。自從孔子時代以來,埃及、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的文明都相繼消亡,但中國文明卻通過持續(xù)不斷的改良,得以維持了下來。

作者簡介

  張瑞璠,1919年2月生于湖北巴東,194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教育系。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教育學心理學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lǐng)導小組教育史學科規(guī)劃組成員、全國教育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華東師大中國教育史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及該學科主要學術(shù)帶頭人。主編及合著有《中國教育史研究·先秦卷》、《教育大辭典·中國教育史分卷》、《中外教育比較史綱》、《中國學術(shù)名著提要·教育卷》等。陳超群,常用筆名路知奇,廣東人,教育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復旦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發(fā)表《簡論認識效率》、《中國古典經(jīng)濟學探源》、《簡論道家的逆向教育思想體系》等論文十多篇。

圖書目錄

前言
本卷引言
第一章 儒家重義輕利的價值取向與以德育為核心的教育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孔子
一、求安重義的理論價值取向
一、 “義”對“仁”和“禮”的貫通作用與“中和”本質(zhì)
三、利的分類、取利之道和義利關(guān)系
四、重公利、社會本位和經(jīng)世致用之學
五、貴義賤利、重精神輕物利和“為己”之學
六、融科技知識于德育課程之中的教育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孟子
一、辨“義”
一、“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的道德、教育基礎論
三、“唯義所在”的道德價值論
四、道德、知識、利益三位一體的分工學說
五、“窮達”之分和“為己”之學
六、孟子義利觀的理論基礎--性善論和“存心”、“寡欲的教育方法論
第三節(jié) 茍子
一、義利觀和價值取向
二、道德教育的理論基礎
三、“先義后利”的功利主義道德教育方法
四、以禮分利、尚賢使能和教育目標的層次劃分
五、性惡論和“化性起偽”的教育作用論
六、導欲論和“心之所可中理”的理性教育原則
第二章 墨家重“利”貴“義”的價值取向與文科、實科并重的教育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墨子
一、“便寧無憂”的社會理想及其理論價值取向
二、重“利”的功利主義和貴“義”的奉獻精神
三、以功利實用為目的的實學教育
四、道德教育的三個層次
五、尚賢使能和“壹同天下之義”的道德教育過程
六、義利觀的神學基礎和具有民間特色的宗教教育
第二節(jié) 論墨家是儒家的支流
一、階級局限與儒墨互補
二、社會理想的共同追求與相同的社會治理方法
三、倫理學說方面的異同
四、外異內(nèi)同的義利觀及其根源
五、儒墨對教育作用、內(nèi)容和目的之理解的一致性
第三章 道家脫俗求真的價值取向與學以求“復其初”的教育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老子
一、老子的厭世心態(tài)(去俗)與反向思維(歸真)
……
第四章 法家重利求強價值取向“壹教”于農(nóng)戰(zhàn)和法治的教育哲學思想
第五章 秦漢價值觀的綜合性發(fā)展與教育哲學思想的流變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