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制度,是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步建立的。作為這一制度的有機部分,是文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公共學位課程的建設,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公共理論課由于其自身的難度(要求科學性和意識形態(tài)高度統(tǒng)一),以及其作為研究生公共學位課的難度(要求專業(yè)針對性和內容共通性較好結合),因而一直缺乏較為規(guī)范和穩(wěn)定的教材。使此類課程規(guī)范化、科學化日顯迫切,而作為南京大學該類課程主管單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則有志于此久矣。在原中心主任孫伯鍨先生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在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和出版的大力技持和贊助下,我們終于走出了堅實的一步。作為專供文科碩士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原著時使用的教材,它既不能像學術專著那樣自由隨意地進行理論探討,而必須采用理論界較為公認的觀點和論證;又不能像普通教材那樣僅限于作觀點的解釋和推導,而必須有更深層次的學術探討和爭鳴。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我們也并不很有數,只能主要依據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去判斷。在堅持正確理論導向的前提下,如何使學生感興趣,受啟發(fā)以至真正信服,是我們矢志不移的目標。我們距此還相差甚遠,但我們愿意為此而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