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中國新聞侵權糾紛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記者眼中的新聞法治與道德

中國新聞侵權糾紛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記者眼中的新聞法治與道德

中國新聞侵權糾紛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記者眼中的新聞法治與道德

定 價:¥25.00

作 者: 徐迅著
出版社: 中國海關出版社
叢編項: 海關版“新聞與傳播書系”
標 簽: 新聞工作

ISBN: 9787801650658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徐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任編輯,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與傳播法制研究員。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法制園地》書目,多年采訪并報道司法活動。人者關注新聞法制建設,特別是“新聞官司”及新聞自由與司法公正關系,發(fā)表多篇有關報道及評論,其新聞和論文作品曾獲金盾新聞獎、全國法制好聞獎、中國新聞獎等多種獎項。這便是這本文集的主要價值所在。徐迅在本書中顯示的學識和修養(yǎng),固然是她的學歷所決定,也同她多年的繼續(xù)學習和辦累分不開。我想起周瑞金學長為駕宛男新聞作品集寫序時提出的“專家學者型記者”的概念,徐迅無穎也屬于這個行列。而且我以為“專家這者型記者”的概念,徐迅無疑也屬于這個行列。而縣我以為“專家學者型記者”發(fā)展到后來,應該有條件成為“記者型專家學者”。比起終生耕耘在某個特定專業(yè)領域的教授、研究員們,記者的出身的專家學乾自有其獨特優(yōu)勢,從這本文集中就可以看出來。

作者簡介

  徐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任編輯,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與傳播法制研究員。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法制園地》書目,多年采訪并報道司法活動。人者關注新聞法制建設,特別是“新聞官司”及新聞自由與司法公正關系,發(fā)表多篇有關報道及評論,其新聞和論文作品曾獲金盾新聞獎、全國法制好聞獎、中國新聞獎等多種獎項。

圖書目錄

導言 媒介人的法律觀與法律人的媒介觀
——兼論《新聞法》的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
第一章 侵權與法冶
中國新聞侵糾紛的第四次浪潮
中國新聞侵權糾紛的三次浪潮
調查研究和審判實踐經(jīng)驗的結晶
為輿論監(jiān)督創(chuàng)造寬松有利的司法環(huán)境
相逢一筆泯恩仇
名人官司“和為貴”
“希望工程”為清白而戰(zhàn)
“希望工程”為清白而戰(zhàn)
“希望工程”為清白面戰(zhàn)
漫議誹謗法
關于聞新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三年訴訟搞清一個法律問題
新聞官司中的新聞
第二章 媒體與司法——沖突中的平衡
中男媒體與司法關系現(xiàn)狀狀評析
議“自負其責”
訴訟參與人的名譽權應獲輿論保護
媒介的責任:將報道與評倫分開
法庭新聞的價值取向
我們怎樣進行入法庭
庭審直播:司法審判加強透明度
我看張君案庭直播
第三章 暗訪與自律——探尋行為規(guī)范
偷拍偷錄
偷拍偷錄的“三公原則”及其運用
秘密采盲目性到底可以走多遠?
尊重被彩訪對象
淺議記者的自律觀
制定“節(jié)目標準”
愚弄受眾、兒戲司法者戒!
我們不能沉默!
誰來保護新聞造假事件中的公共利益?
質疑《命案十三宗》
如此表現(xiàn)傷病員,是耶?非耶?
怎樣避免煩
……
第四章 域外見聞

【媒體評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