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NET框架開發(fā)基礎
1.1 .NET框架概述
1.1.1 .NET框架的設計目標
1.1.2 公用語言運行庫的性能
1.1.3 公用層次類庫
1.2 .NET框架的系統需求
1.2.1 操作系統需求
1.2.2 其他軟件需求
1.2.3 硬件需求
1.3 .NET框架編程簡介
1.3.1 開發(fā)所需的工具
1.3.2 常用開發(fā)概念
1.3.3 客戶應用程序開發(fā)
1.3.4 服務器應用程序開發(fā)
1.3.5 開發(fā)語言的差別
1.3.6 C#程序編碼簡介
1.3.7 理解受控執(zhí)行
1.3.8 公用語言規(guī)范
1.4 ASP.NET簡介
本章小結
第2章 構造和使用部件
2.1 部件編程的基本知識
2.1.1 部件概述
2.1.2 元素清單
2.1.3 部件命名
2.1.4 部件標志
2.1.5 部件版本
2.1.6 載入優(yōu)化
2.1.7 部件安全
2.1.8 創(chuàng)建工具
2.1.9 部署位置
2.2 構造部件
2.2.1 構造單文件部件
2.2.2 構造多文件部件
2.3 設置部件標志
2.3.1 部件身份標志
2.3.2 信息標志
2.3.3 部件元素清單標志
2.3.4 強名稱標志
2.4 創(chuàng)建和使用強名稱部件
2.4.1 何時使用強名稱
2.4.2 創(chuàng)建密匙對
2.4.3 為部件指定強名稱
2.4.4 引用強名稱部件
2.4.5 延遲簽署部件
2.5 使用公用部件級存
2.5.1 為何使用公用部件緩存
2.5.2 將部件安裝到公用部件級存中
2.5.3 查看公用部件緩存中的內容
2.5.4 從公用部件緩存中刪除部件
2.5.5 服務組件和公用部件緩存
2.6 查看部件內容
2.7 部件引用和解析
2.7.1 確定部件版本
2.7.2 定位部件
2.7.3 執(zhí)行版本策略
2.8 發(fā)布動態(tài)部件
2.8.1 映像發(fā)布抽象
2.8.2 映像發(fā)布的使用環(huán)境
2.8.3 映像發(fā)布安全
2.9 使用映像發(fā)布
2.9.1 定義動態(tài)部件
2.9.2 定義動態(tài)模塊
2.9.3 定義類型
2.9.4 定義枚舉
2.9.5 定義構造函數
2.9.6 定義方法
2.9.7 定義字段
2.9.8 定義屬性
2.9.9 定義事件
2.9.10 定義參數
2.9.11 定義字符串常量
2.9.12 發(fā)送MSIL指令
2.9.13 發(fā)送資源
2.9.14 發(fā)布符號信息
本章小結
第3章 配置應用程序域
3.1 應用程序域概述
3.2 應用程序域編程
3.2.1 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域
3.2.2 卸載應用程序域
3.2.3 配置應用程序域
3.2.4 獲取應用程序域的設置信息
3.2.5 將部件載入應用程序域
3.2.6 獲取部件信息
3.3 運行庫宿主的工作機制
3.3.1 載入運行庫
3.3.2 受控宿主代碼轉換
3.3.3 確定應用程序域的邊界
3.3.4 創(chuàng)建和配置應用程序域
3.3.5 載入和執(zhí)行用戶代碼
3.3.6 設置應用程序域級的安全策略
3.3.7 設置角色安全策略和規(guī)則
3.3.8 卸載域和終止進程
本章小結
第4章 收集冗碼
4.1 內存管理回顧
4.1.1 COM開發(fā)
4.1.2 C++開發(fā)
4.1.3 Visual Basic開發(fā)
4.2 冗碼收集機制
4.2.1 冗碼收集概述
4.2.2 析構函數
4.2.3 Visual Basic對象的銷毀
4.3 清除非受控資源
4.3.1 實現Dispose方法
4.3.2 實現Close方法
4.3.3 清除使用封裝資源的對象
4.3.4 執(zhí)行憲碼收集
本章小結
第5章 使用基礎類型
5.1 通用類型系統
5.1.1 類類型
5.1.2 接口類型
5.1.3 數值類型
5.1.4 delegate
5.2 類型定義層次
5.3 執(zhí)行類型轉換
5.3.1 轉換概述
5.3.2 類型轉換表
5.3.3 使用System.Convert進何轉換
5.3.4 顯式轉換
5.3.5 基礎類型編碼
5.4 執(zhí)行類型格式化
5.4.1 格式化概述
5.4.2 格式符和格式提供者
5.4.3 數字格式符
5.4.4 時間和日期格式符
5.4.5 枚舉格式符
5.4.6 基礎格式化
5.4.7 復合格式化
5.4.8 格式化多個對象
5.4.9 對齊
5.4.10 不同文化的格式化
5.4.11 定制格式
5.5 在運行時獲取類型信息
5.5.1 映像概述
5.5.2 查看類型信息
5.5.3 映像的安全考慮
5.5.4 鏈接請求檢查
5.5.5 類型信息的獲取和削覽示例
5.6 動態(tài)載入和使用類型
5.6.1 定制綁定
5.6.2 訪問默認成員
5.6.3 訪問默認參數值
5.6.4 訪問定制標志
5.7 指定全限定類型名
5.7.1 Backus-Naur形式的語法和類型全
5.7.2 指定部件名
5.7.3 指定指針
5.7.4 指定引用
5.7.5 指定數組
本章小結
第6章 標志編程
6.1 標志概述
6.1.1 標志的用途
6.1.2 標志基類
6.2 使用標志
6.3 定制標志
6.4 獲取標志信息
6.4.1 獲取單個標志實例
6.4.2 獲取施用于相同作用域的多個標志實例
6.4.3 獲取施用于不同作用域的多個標志實例
本章小結
第7章 操作字符串
7.1 正則表達式
7.1.1 正則表達式概述
7.1.2 正則表達式的引擎
7.2 基礎字符串操作
7.2.1 創(chuàng)建新字符率
7.2.2 裁減和刪除字符
7.2.3 填充字符串
7.2.4 比較字符串
7.2.5 改變字符串的大小寫
7.3 使用StringBuilder類
7.3.1 設置字符率的容量和長度
7.3.2 修改StringBuilder字符串
7.4 解析字符串
7.4.1 解析數字字符串
7.4.2 解析日期和時間字符申
7.4.3 解析其他字符串
本章小結
第8章 使用集合組織數據
8.1 集合概述
8.1.1 集合的特點
8.1.2 集合分類
8.2 常用集合類型編程
8.2.1 Array集合類型
8.2.2 ArrayList集合類型
8.2.3 Hashtable集合類型
8.2.4 SortedList集合類型
8.2.5 Queue集合類型
8.2.6 Stack集合類型
8.2.7 位集合
8.2.8 專用集合
8.3 創(chuàng)建和操作集合
8.3.1 選擇集合類
8.3.2 枚舉集合
8.3.3 集合同步化(線程安全)
8.3.4 集合比較和排序
本章小節(jié)
第9章 響應和激發(fā)事件
9.1 事件和 Delegate
9.2 響應事件
9.2.1 Web窗體中的事件響應
9.2.2 Windows窗體中的事件響應
9.2.3 常規(guī)事件模式
9.3 激發(fā)事件
9.3.1 激發(fā)單個事件
9.3.2 激發(fā)多個事件
本章小結
第10章 捕捉和拋出異常
10.1 異常概述
10.1.1 異常分類
10.1.2 運行庫如何管理異常
10.1.3 篩選運行庫異常
10.1.4 異常基類
10.1.5 異常層次
10.2 捕捉異常
10.2.1 使用try/catch塊捕捉異常
10.2.2 在catch塊中捕捉指定異常
10.2.3 使用finally塊
10.2.4 Visual Basic的異常捕捉處理機制
10.3 拋出異常
10.4 定制異常
10.5 定制異常篩選
10.6 處理COM互用異常
10.7 異常處理設計示例
本章小結
第11章 對象序列化
11.1 二進制序列化
11.1.1 二進制序列化簡介
11.1.2 基礎序列化
11.1.3 選擇性序列化
11.1.4 定制序列化
11.1.5 格式化器的序列化過程
11.1.6 版本檢查
11.2 XML序列化
11.2.1 XML序列化簡介
11.2.2 XML序列化的優(yōu)勢
11.2.3 XSD數據類型映射
ll.2.4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對象
11.2.5 XML名稱空間
11.2.6 XML序列化標志
11.2.7 XML綱要定義工具
11.2.8 重載 XML序列化
11.2.9 XML序列化示例
11.3 XML Web服務中的XML序列化
11.3.1 值和編碼風格
11.3.2 使用XML序列化生成 SOAP消息
11.3.3 控制編碼SOAP序列化的標志
本章小結
第12章 操作和監(jiān)測文件系統
12.1 基礎文件I/O
12.1.1 I/O類派生自System.Object
12.1.2 I/O和安全
12.1.3 I/O編程示例
12.2 異步文件I/O
l2.3 隔離存儲
12.3.1 隔離存儲簡介
12.3.2 隔離存儲的適用情況
12.3.3 隔離類型
12.3.4 用戶或部件隔離
12.3.5 用戶、域和部件限離
12.3.6 隔離存儲和漫游
12.3.7 隔離存儲的配額
12.3.8 隔離存儲的安全性
12.3.9 可執(zhí)行的操作和安全風險
12.3.10 執(zhí)行隔離存儲任務
12.4 監(jiān)測文件系統
12.4.1 文件系統事件監(jiān)測簡介
12.4.2 文件系統事件
12.4.3 配置FileSystemWatcher組件實例
12.4.4 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事件處理函數
12.4.5 限制將監(jiān)測的文件變化量
12.4.6 等待指定文件系統事件的發(fā)生
12.4.7 創(chuàng)建并監(jiān)測定時器
本章小結
第13章 使用ADO.NET訪問數據源
13.1 ADO.NET概述
13.1.1 ADO.NET的設計目標
13.1.2 ADO.NET結構
13.1.3 ADO.NET平臺需求
13.1.4 選擇數據閱讀器或數據集
13.2 .NET數據提供者
13.2.1 SQL Server.NET數據提供者
13.2.2 OLE DB.NET數據提供者
13.2.3 選擇.NET數據提供者
13.2.4 由OLE DB.NET數據提供者使用的OLE DB接口
13.2.5 使用.NET數據提供者訪問數據
13.2.6 代碼訪問安全性
13.2.7 實現.NET數據提供者
13.3 連接 SQL Server數據原
13.3.1 SqlConnection對象
13.3.2 SQL Server.NET數據提供者的連接地
13.3.3 添加速接
13.3.4 刪除連接
13.3.5 事務支持
13.3.6 連接字符串
13.4 連接OLE DB數據源
13.4.1 01eDbConnection對象
13.4.2 OLE DB.NET數據提供者的連接池
13.4.3 處理連接事件
13.5 執(zhí)行命令
13.5.1 獲取數據
13.5.2 獲取綱要信息
13.5.3 使用存儲過程
13.5.4 使用參數
13.5.5 從數據庫中獲取單個值
13.5.6 從數據中獲取BLOB值
13.5.7 執(zhí)行數據庫操作和修改數據
13.5.8 執(zhí)行編目操作
13.5.9 以XML的形式獲取SQL Server數據
13.6 使用數據道配器
13.6.1 使用單個數據適配器填充數據集
13.6.2 使用多個數據適配器填充數據集
13.6.3 數據類型映射
13.6.4 更新數據庫
13.6.5 添加現存約束
13.6.6 設置數據表和數據列映射
13.6.7 在數據適配器中使用參數
13.6.8 控制映射方式
13.6.9 自動生成命令
13.6.10 響應數據適配器事件
13.6.11 獲取綱要信息
13.6.12 執(zhí)行事務
13.7 示例應用程序
本章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