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選編了100多個科學探索事例。幾千年來,科學家得到的探索是那么豐富,我們只能按照數(shù)學、物理、化學、天文、氣象、地理、地質、生物、生理、醫(yī)學幾大方面,各選了若干科學探索的典型事例。這些事例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和記住那些重要的自然規(guī)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學讀物。另外,在類星體與我們之間的漫長距離上,存在著種種非常稀疏又非常暗弱的物質,通常人們是無法觀測到它的;但是,這些暗物質會吸收類星體的輻射,使類星體的光譜中出現(xiàn)各種附加的吸收錢。研究這些吸收線,就可以反過來推知那些暗物質的情況了。這也是人們對類星體極感興趣的又一個重要原因。關于類星體,目前尚有許多爭論,焦點就在于其距離究竟是否那么遙遠。測定類星體距離的依據(jù)正是它們的光譜線紅移。星系光譜線紅移的原因是它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彼此遠離而去。換句話說,星系紅移的本原乃是光源運動造成的多普勒效應。類星體既是星系級天體,人們便猜想哈勃定律同樣也適用于它。于是,只要測出類星體光譜線的紅移量,就可以推算出它們的距離。然而問題在于:類星體的紅移量異常之大,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則絕大多數(shù)類星體必定正在以每秒幾萬公里、十幾萬公里,甚至以接近光速的巨大速度退離我們而去。根據(jù)哈勃定律算出這類類星體與我們的距離遠達數(shù)十億乃至上百億光年。正是由于類星體既如此遙遠又顯得相當明亮,才導致了其產能率高得令人吃驚的“能源困難”。這時,有人便轉而懷疑:類星體是否果真如此遙遠?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類星體的紅移是否合理?就這樣,“類星體紅移本原”便成了當代天文學中的一大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