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專門史五四運動: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五四運動: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五四運動: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定 價:¥36.00

作 者: (美)周策縱(Chow Tse-tsung)著;周子平等譯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第二批
標 簽: 史學理論

ISBN: 9787214017796 出版時間: 1999-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2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資深教授周策縱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體過程作了細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對一代新式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和歷史命運作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書為新文化運動提供了一幅全景的歷史畫面和透視的焦點,成為海外學者研究五四運動不斷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簡介

  周策縱,1916年出生,密西根大學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專長研究中國哲學、五四運動史等。相關圖書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兩難競爭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tǒng)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華帝國的法律先賢的民主-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中國現(xiàn)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中國食物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洪業(yè):清朝開國史向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中國人的幸福觀向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xiàn)代性中國政治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義和團運動的起源孔子:即凡而圣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jīng)驗的局限經(jīng)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中國社會史

圖書目錄

    著者序
   第一章導言
   一、 五四運動的定義
   二、 經(jīng)濟、社會及政治背景
   三、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第一部分五四運動的展開
   第二章促成五四運動的力量(1915—1918)
   一、 國內愛國者的民族屈辱感(二十一條的影響)
   二、 海外留學生的改革熱情
   第三章運動的開始階段: 初期的文學和思想活動(1917—1919)
   一、 《新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
   二、 北京大學的改革
   三、 新知識分子的聯(lián)合和《新潮》雜志的創(chuàng)辦
   四、 新知識分子的改革觀點
   五、 反對者的詰難和改革者的辯駁
   六、 青年對新騷動的反應
   七、 1918年5月的抗日請愿
   第四章五四事件
   一、 中國在凡爾賽和會上的失敗
   二、 中國公眾對和約的反對情緒
   三、 幻想破滅的巴黎消息
   四、 學生的特點和組織
   五、 “五四”示威游行
   六、 從東交民巷到曹宅
   目錄
   五四運動: 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第五章五四事件以后的發(fā)展: 學生示威和罷課
   一、 政府的直接反應
   二、 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的成立和知識分子的動員
   三、 其他城市學生的支持
   四、 總統(tǒng)的整紀訓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五、 學生總罷課
   第六章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 工商業(yè)者和工人的支持
   一、 政府尋求與學生妥協(xié)的失敗
   二、 6月2、 3、 4日的大規(guī)模逮捕
   三、 6月5日上海的罷市和罷工
   四、 五四事件的解決: 內閣倒臺和拒簽和約
   五、 事件解決后政府分裂學生的企圖
   六、 與事件的解決有關的一些問題
   第七章新文化運動的擴展
   一、 新知識分子之間團結的增強
   二、 《新青年》和《新潮》令人鼓舞的綱領
   三、 新出版物的急劇增加和舊刊物的改革
   四、 破除偶像的熱潮
   五、 新的思想、社會和政治組織
   六、 新知識分子發(fā)起的大眾教育運動
   七、 對新文化運動不斷加強的支持
   第八章外國人對五四運動的態(tài)度
   一、 日本的反應
   二、 西方人的兩種對立態(tài)度: 同情與疑慮
   三、 蘇俄的誘惑力
   第九章思想和政治上的分裂(1920—1922)
   一、 分裂所涉及的主要思想派系
   二、 問題與主義
   三、 社會政治活動論與文化活動論的對立
   四、 民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西化
   五、 參與政治
   第十章社會政治后果(1920—1922)
   一、 政治和經(jīng)濟組織重新定向
   二、 婦女解放
   三、 教育改革
   四、 學生運動后來的趨勢
   第二部分主要思潮的分析
   第十一章文學革命
   一、 舊文學
   二、 文學作品中現(xiàn)實主義和白話文的提倡
   三、 對文學革命的反對
   四、 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 文學研究會和創(chuàng)造社
   五、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第十二章新思想和對傳統(tǒng)的重估
   一、 舊思想的核心
   二、 新思想: 現(xiàn)實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社會主義及達爾文主義
   三、 新方法: 實用論、懷疑論與未知論的方法及馬克思主義影響的開始
   四、 “打倒孔家店”
   第十三章新思想及后來的論爭
   一、 疑古
   二、 民族遺產(chǎn)的重新評價和整理
   三、 反宗教運動
   四、 關于東西方文明的論爭
   五、 科學與玄學之爭
   第十四章結論: 對五四運動的各種闡釋和評價
   一、 自由主義者的觀點——一場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二、 保守的民族主義者和傳統(tǒng)派的批判——中國的一場災難
   三、 共產(chǎn)黨的解釋——在列寧的號召下開展的一場反帝反封建運動
   四、 誰領導了五四運動
   五、 “五四”本質試析
   六、 對“五四”功過的再評價
   七、 進一步的思考
   大事年表(1914—1923)
   附錄
   一、 “五四”時期各派社會勢力簡析
   二、 參與“五四事件”的學校和學生人數(shù)
   三、 參與“五四事件”的大專學校
   四、 有關1918—1926年中國工人罷工的一些資料
   索引
   譯者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