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考試藝術(shù)、體育類水平考試國劇藝術(shù)匯考(全二冊)

國劇藝術(shù)匯考(全二冊)

國劇藝術(shù)匯考(全二冊)

定 價:¥20.00

作 者: 齊如山著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新世紀萬有文庫 第二輯
標 簽: 外國名著

ISBN: 9787538250411 出版時間: 1998-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9cm 頁數(shù): 3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齊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發(fā)源地河北高陽縣人,童年時代就養(yǎng)成看戲習慣,后畢業(yè)于同文書館,曾兩次去過歐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開始研究戲劇,著有《說戲》一書,為汪伯唐(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所賞識,并在"正樂育化會"為京劇藝人做過演講,引起會長譚鑫培、田際云(藝名幾霄),以及梨園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蘭芳的觀眾,看了梅的演出驚為天才,他說梅嗓音圓潤,身段優(yōu)美,扮相俊秀擅長做戲,既有天賦又能發(fā)揮,"確是一塊好材料"(當時譚鑫培贊美梅蘭芳的話),由此而產(chǎn)生扶植梅蘭芳的動機。齊梅二人的結(jié)識并沒有介紹人,而是通過書信往來而論交的。一九一三年梅蘭芳在天樂茶園演《汾河灣》,齊如山坐在臺下看戲,看到薛仁貴在窯外唱"家住絳州縣龍門"那一大段時,飾楊迎春的梅蘭芳面向內(nèi)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這么教的)這一大段唱詞正是薛仁貴在敘述當年與柳迎春結(jié)合的經(jīng)過,柳迎春怎么可以絲毫沒有反應(yīng)呢?于是他便寫了一封長信給梅蘭芳,闡明他的看法:"假使有一個人說他是自己分別十八年的丈夫回來了,自己不相信、叫他敘述身世,這是對他的考核。豈能對方在滔滔不絕地敘說著,自己卻漠不關(guān)心呢?雖說老先生是這樣教的,但是損壞了劇情,戲劇是永遠不允許演員在臺上歇著的,何況這一段是全劇的關(guān)健,妻子聽了丈夫敘述舊情,決不會無動于衷的,如果要想成為一個大演員,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齊如山還在信中,把他設(shè)想的動作,按照薛仁貴的唱段,逐句具體寫了出來,供梅參考。旬日后,梅蘭芳又演《汾河灣》,齊如山再去看戲時,梅已完全按照他的設(shè)想作了藝術(shù)上的加工、修改,并且獲得了一陣陣喝彩聲。據(jù)說散戲后,演薛仁貴的譚鑫培對人說,他很納悶,他并沒有耍腔何來眾多喝彩聲,留神一看,原來梅蘭芳在做戲。由此可見,梅在青年時代(當時不滿二十歲),就能虛心接受意見,從善如流。不久,梅蘭芳就叫跟包的送一封信給這位臺下看戲的老觀眾,請他見面敘談,從此兩人訂交。 辛亥前后,梅已嶄露頭角,例如一次為"正樂育化會"辦的小學?;I備經(jīng)費義演,譚鑫培壓臺,楊小樓唱倒第二,倒第三是梅蘭芳和王惠芳的《樊江關(guān)》,那天梅有三處堂會,趕不過來。譚、楊自信有他們坐鎮(zhèn),少梅一人無足輕重,不料楊小樓剛一出場,臺下就人聲嘈雜哄了起來,說是非要看梅蘭芳的戲,否則退票,主持人只好派人催梅趕來參加,臺下才告平息,害得楊小樓草草終場,大為不快,當時梅蘭芳風頭之健,可見一斑。但是曾幾何時,第一舞臺約來了南派名旦林顰卿,大演海派新戲,使人耳目一新,座無虛席。而在東城吉祥戲院演出的梅蘭芳,卻大受影響。齊、梅合作之處女作是《牢獄鴛鴦》,這個故事是吳震修從前人筆記中找來的,執(zhí)筆人是齊如山,演出后,大為轟動。 齊如山又從古畫中為梅設(shè)計了古裝打扮,并把古代各種不同的舞姿,幫助他安放到戲中去。首先是《嫦娥奔月》,繼之又有《紅線盜盒》、《天女散花》、《廉錦楓》等等,這些戲李釋戡、羅癭公也曾出謀獻策,但總其成者是齊如山。 二十年代,是京劇鼎盛時期,當時都中名角薈萃,各張一軍,楊、梅、余稱"三鼎甲"最為突出,俟"四大名旦"形成,各自編排新戲為號召,競爭尤烈。當時程有羅癭公、金晦廬,荀有陳墨香,尚有金菊隱,而梅之新戲皆多半出于齊如山之手筆,尤以當時齊為梅從古裝劇而神話劇而言情劇,排演了膾炙人口的《俊襲人》、《洛神》和連續(xù)上演的四本《太真外傳》,使梅派新戲別具一格,立于不敗之地。 一九二八年《晨報》(北平出版)附刊的《星期畫報》第一二九期上,刊有順德羅癭公所作(俳歌調(diào)齊如山)一詩,抄錄之下: 齊郎國四十未為老,歌曲并能窮奧妙;結(jié)想常為古美人,賦容恨不工顰笑??蓱z齊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輕軟。自惜臨風楊柳腰,終慚映日芙蓉面。頦下蒹蒹頗有須,難為天女與麻姑。恰借梅郎好顏色,盡將舞態(tài)上氍毹;梅郎妙舞人爭羨,苦心指授無人見。他年法乳看傳衣,弟子程郎天下艷。北方已再得傾城,晚有芬芳播玉京;舞衣又藉齊郎授,共道前賢畏后生,雙秀門前好桃李,曹穇善才那有此?奇福真堪驕傲世人,封萬戶侯寧足比;潛光必發(fā)待我詩,送爾聲名日千里。

作者簡介

  齊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發(fā)源地河北高陽縣人,童年時代就養(yǎng)成看戲習慣,后畢業(yè)于同文書館,曾兩次去過歐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后,開始研究戲劇,著有《說戲》一書,為汪伯唐(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所賞識,并在"正樂育化會"為京劇藝人做過演講,引起會長譚鑫培、田際云(藝名幾霄),以及梨園中人的注意。

圖書目錄

本書說明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來源及變遷
  第三章 上下場
  關(guān)于戲中人之身份的
  關(guān)于劇中人之行為的
  關(guān)于場子之地位的
  上場
  下場
  第四章 動作
  以曲線表現(xiàn)舞式
  美化的動作
  以他種動作替代之動作
  廢去不用各事
  背供
  同場的背供
  幾種古代舞
  武戲
  形容音樂之舞
  形容心思之舞
  形容詞句之舞
  第五章 歌唱
  第一級的歌唱
  第二級的歌唱
  第三級的歌唱
  第四級的歌唱
  第六章 行頭
  無朝
  明朝
  清朝
  打衣褲襖
  行頭單子
  關(guān)于圖畫的
  關(guān)于記載的
  關(guān)于行頭單子
  關(guān)于實有的行頭
  關(guān)于管箱人所談
  整份戲箱
  衣服
  第七章 臉譜
  第八章 胡須
  第九章 切末
  第十章 腳色名詞
  第十一章 音樂
  第十二章 戲臺
  附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