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寫作/翻譯翻譯:理論與實踐探索

翻譯:理論與實踐探索

翻譯:理論與實踐探索

定 價:¥11.50

作 者: 孫致禮著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寫作/翻譯

ISBN: 9787805679860 出版時間: 1999-09-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0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前言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選編了筆者十多年來所寫的有關(guān)翻譯的十余篇文章,下篇則收集了筆者近一年多來為《中國翻譯》“翻譯自學(xué)之友”專欄所作的英譯漢練習(xí)。把這兩項內(nèi)容編輯在一起,且分別冠以“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乃是因為我相信“理論指導(dǎo)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個道理。翻譯作為一項思維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矛盾叢生”。比如,你想力求“忠實”,又怕引起“不美”,你想求“美”,又怕引起“不忠”;你想傳達“洋味”,又怕造成“洋腔”,你想避免“洋腔”,又怕喪失“洋味”;你想接近作者,又怕失去讀者,你想取悅讀者,又怕背叛作者……總而言之,矛盾重重,左右為難。解決這重重矛盾,大致有兩種途徑:一是重此輕彼,二是兩者兼顧。前一種做法可能省勁一些,也可能更“瀟灑”一些,但終究有違于翻譯的使命;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才能產(chǎn)生真正優(yōu)秀的譯作。因此,筆者認為,翻譯理論的核心問題是唯物辯證法。正是基于這一認識,筆者在這十余篇文章中,從1985年的《洋味與洋腔》,到1992年的《也談神似與形似》,到1996年的《翻譯的辯證論》、《關(guān)于我國翻譯理論建設(shè)的幾點思考》,到1997年的《引導(dǎo)學(xué)生樹立辯證的翻譯觀》,到1999年的《翻譯的異化與歸化》,都在試圖闡述翻譯的對立統(tǒng)一原則;特別是在《堅持辯證法,樹立正確的翻譯觀》一文中,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翻譯中應(yīng)該正確處理的“十大關(guān)系”。有人讀后說:“你的道理說得都對,但是不是有些搞折中?”筆者的回答是,辯證法就是辯證法,決不可與“搞折中”混為一談。我們主張,對于矛盾的雙方,不可顧此失彼,或重此輕彼,而應(yīng)統(tǒng)籌兼顧,統(tǒng)一權(quán)衡。這統(tǒng)籌兼顧也好,統(tǒng)一權(quán)衡也好,決不是“半對半”的對分,譯者所要選擇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居中點”,而是矛盾雙方都可接受的最佳“融匯點”。筆者在《翻譯的異化與歸化》一文中,對此說得比較具體。同樣的道理,“一分為二”的原則也可以用來指導(dǎo)翻譯的理論和實踐。以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為例。本來,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正如Lotman所說:“沒有一種語言不是根植于某種具體的文化中,也沒有一種文化不是以某種自然語言的自然結(jié)構(gòu)為中心的?!比欢诜g中,譯者不僅要重視語言和文化相一致的一面,而且還要注意兩者之間有所差異的一面。語言是傳達文化信息的,因而往往含有本民族的文化色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并非總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濃厚淡薄之別的。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些言語的“共性”大一些,民族“特性”少一些,有些言語的民族“特性”大一些,“共性”少一些。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把握翻譯的另一條原則:在“純語言層面”,可以進行必要的歸化,而在“文化層面”,則應(yīng)盡量爭取異化。筆者在《翻譯的異化與歸化》和《文化與翻譯》等文中,都涉及了這一點。筆者認準(zhǔn)了翻譯的辯證論,實踐中也盡量以此為準(zhǔn)繩。近一年多來,我應(yīng)《中國翻譯》編輯部之邀,為該刊的“翻譯自學(xué)之友”提供英譯漢專稿,更是在有意識地貫徹翻譯的辯證法?,F(xiàn)在,我把在《中國翻譯》上發(fā)表的十篇拙譯,加上另外兩篇習(xí)作,放在“理論探索”之后,供讀者檢驗、批評。孫致禮1999年3月

作者簡介

暫缺《翻譯:理論與實踐探索》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前 言
 
上篇:理論探索 
     1. 翻譯的辯證論
     2. 堅持辯證法,樹立正確的翻譯觀
     3. 翻譯的異化與歸化
     4. 引導(dǎo)學(xué)生樹立辯證的翻譯觀
     5. 關(guān)于我國翻譯理論建設(shè)的幾點思考
     6. 也談神似與形似
     7. 文化與翻譯
     8. 談新時期的翻譯批評
     9. 亦步亦趨,刻意求似
   10. 重在傳神,貴在入化
   11. 評《名利場》中譯本的語言特色
   12. 英語概念抽象詞語的翻譯 
   13. 洋味與洋腔
   14. 我譯《傲慢與偏見》
 
下篇:實踐探索
    1.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簡·奧斯?。骸栋谅c偏見》(第一章)                       
    2. Jane Austen: Northanger Abbey     
         簡·奧斯?。骸吨Z桑覺寺》(第五章節(jié)選)                     
    3.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下卷第十八章節(jié)選)           
    4.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 
rvilles
         托馬斯·哈代:《德伯維爾家的苔絲》(第二章節(jié)選)           
    5. Stephen Crane: The Open Boat       
         斯蒂芬·克萊恩:《海上扁舟》(節(jié)選)                       
    6. Winston Churchill: Harrow           
         溫斯頓·丘吉爾:《哈羅公學(xué)》                               
    7. Bertrand Russell: The Unhappy American Way
         伯特蘭·羅素:《美國人的憂郁癖性》                           
    8. John Howard Griffin: Into Mississippi
         約翰·霍華德·格里芬:《進入密西西比》                        
    9. N. Scott Momaday: The End of My Childhood
         N·斯科特·莫馬迪:《告別童年》                              
   10. Joseph Wood Krutch: The New Immorality
         約瑟夫·伍德·克拉奇:《道德沉淪新議》                      
   11. Isaac Asimov: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rain and a Computer
         艾薩克·阿西莫夫:《電腦與人腦的差異》                   
   12. Scott Russell Sanders: Women and Men
         斯科特·拉塞爾·桑德斯:《女人與男人》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