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計算機應用的目的和宗旨
第二章 CAD系統(tǒng)的硬件
2.1人機對話的基本功能
2.2計算機
2.2.1中央處理器
2.2.2存儲器
2.3圖形顯示器
2.3.1成像方法
2.3.2基本結構及其特點
2.3.3智能型顯示器
2.4交互設備
2.4.1輸入設備
2.4.2輸出和文件編制設備
2.5設備配置和圖形工作站
第三章 CAD系統(tǒng)的運行和程序結構
3.1運行方式
3.2程序結構
第四章 對象的描述
4.1模型的構成
4.1.1構思模型
4.1.2信息模型
4.1.3計算機機內模型
4.2對象的信息模型
4.2.12D-模型
4.2.221/2D-模型
4.2.33D-模型
4.3數(shù)據結構
4.3.1數(shù)據的組織單元和相互關系
4.3.2存儲結構
4.3.3信息模塊的結構
4.3.4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4.4面描述
4.4.1矢量描述和基本操作
4.4.2可描述面的分析
4.4.3非描述面的分析
4.5信息模型的合理選擇
第五章 建模技術
5.1模型構造功能
5.1.1幾何模型構造
5.1.2技術模型構造
5.1.3結構模型構造
5.2粗造形
5.2.1基本體素法
5.2.2平面掃描法
5.2.3輔助線技術
5.2.4重建技術
5.3定位
5.3.1坐標系統(tǒng)
5.3.2基本體素法
5.3.3邊界表示法
5.4精造形
5.4.1物體的存取
5.4.2邊和面的存取
5.4.3完整成形元素
5.4.4有效復合體的運用
5.4.5形體構造操作
5.4.6技術局部模型的數(shù)據結構
5.5保護與儲存
5.6建模技巧
5.6.1設計程序
5.6.2一般技巧
5.6.3生成技巧
5.6.4調整與補充
5.6.5三維建模操作方法舉例
第六章 人機交互技術
6.1交互技術的基本要求
6.2“命令輸入”功能
6.2.1對命令語言和命令結構的基本要求
6.2.2系統(tǒng)主導的人機對話
6.2.3用戶主導的人機對話
6.2.4命令譯碼
6.3“識別”功能
6.3.1識別方法和要求
6.3.2實際操作
6.3.3有效零件表
6.4輔助功能
6.4.1輔助定位
6.4.2輔助輸入
6.4.3輔助計算
6.5輔助性功能
6.6屏幕布局
第七章 顯示技術
7.1圖形顯示系統(tǒng)的結構
7.2顯示區(qū)域和視圖布置
7.3視圖色彩
7.4剖面構形
7.5平面技術
第八章 宏技術和變型技術
8.1目的與概念
8.2結構宏
8.3指令宏
8.3.1定義和應用
8.3.2命令序列的形成和調整
8.4變型程序
8.5參數(shù)模塊
8.6變型的生成和操作
8.6.1變量
8.6.2變型準備
8.6.3原始模型的定義
8.6.4變型的利用
8.7標準件和重復件系統(tǒng)
8.7.1基本結構
8.7.2基本要求和功能
8.7.3標準件和重復件的定義
8.7.4標準件和重復件的表示法
8.7.5NW-零件的顯示和存取
8.8結構系列開發(fā)
8.8.1與變型技術的區(qū)別
8.8.2計算機輔助的程式
8.8.3計算機輔助的特點
第九章 產品結構和零件明細表的生成
9.1產品結構的組成和修改
9.1.1基本要求
9.1.2產品結構的操作
9.2產品設計中的零件明細表
9.2.1零件明細表的內容
9.2.2零件明細表的形式
9.2.3產品設計中零件明細表的生成
第十章 產品系統(tǒng)
第十一章 目標模型的綜合利用
11.1目的和意義
11.2硬件接口
11.3軟件接口
11.4模型轉換和未來的發(fā)展
11.4.1組織和訓練
11.4.2三維模型和二維圖形
11.4.3未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