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水利工程黃河口的河床演變

黃河口的河床演變

黃河口的河床演變

定 價:¥29.50

作 者: 尹學(xué)良著
出版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河口

ISBN: 9787113025014 出版時間: 1996-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59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簡介本書以野外實測所獲得的調(diào)查研究資料為基礎(chǔ),輔以數(shù)學(xué)計算和試驗資料,并結(jié)合幾十年來黃河口的各次大型變遷,以及整治、開發(fā)利用的實踐經(jīng)驗,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黃河口的河道演變史及其特征,河道的形成、發(fā)展、整治、開發(fā)等問題。全書分為三部分,共17章。資料翔實,內(nèi)容豐富??勺鳛楹竭\、水利、地理地貌、河口、海岸等專業(yè)工作者在河床演變、河道整治的研究、規(guī)劃、設(shè)計、教學(xué)等方面的參考借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尹學(xué)良,1924年生,廣西武鳴縣人,壯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0年畢業(yè)于廣西大學(xué)。先任職于水利部水文局,后轉(zhuǎn)中國水利水電科學(xué)研究院工作。全力研究黃河的演變與治理,重視研究工程對河道的作用、影響。廣泛研究國內(nèi)外河性與黃河相似和相反的河流。重視現(xiàn)場觀測實驗研究、室內(nèi)模型、水槽試驗及數(shù)學(xué)模擬等。先后出版了《官廳水庫建成后永定河下游的河道演變》、《黃河下游的河性》、《河床演變河道整治論文集》等專著。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現(xiàn)代黃河口的變遷
    第一節(jié) 黃河口的改道史
    第二節(jié) 流路活動區(qū)域
    第三節(jié) 造陸、河長變化及改道頻率
    第四節(jié) 河道平面變遷,河長、水位變化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二章 1953年黃河口的大型并汊改造
    第一節(jié)1953年7月前黃河口河道的情況
    第二節(jié) 小口子并汊
    第三節(jié) 小口子并汊后河口地區(qū)來水來沙情況
    第四節(jié) 并汊后小口子附近河道的情況
    第五節(jié) 并汊后小口子以下河道的變化
    第六節(jié) 并汊后小口子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七節(jié) 小口子并汊性質(zhì)和作用的討論
    第八節(jié) 小結(jié)
   第三章 1960年黃河口的破壞性劫奪改道
    第一節(jié)1960年改道的形勢和成因
    第二節(jié) 改道后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jié) 改道后四號樁附近及上游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jié) 改道后下游河道的變化
    第五節(jié)1963年底的神仙溝
    第六節(jié) 岔河劫奪改道的作用和影響
    第七節(jié) 小結(jié)
   第四章 1964年黃河口的防凌扒堤改道
    第一節(jié) 改道的原因和形勢
    第二節(jié) 改道后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jié) 改道后羅家屋子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jié) 改道后羅家屋子以下的變化
    第五節(jié) 1967~1968年關(guān)于河口改道的爭論
    第六節(jié) 1969年到1975年的河道變化
    第七節(jié) 十年不淤的黃河口斷面
    第八節(jié) 小結(jié)
   第五章 1976年黃河口的人工改道
    第一節(jié) 改道的形勢和原因
    第二節(jié) 來水來沙情況
    第三節(jié) 改道后西河口以上河道的變化
    第四節(jié) 改道后西河口以下河道的變化
    第五節(jié) 1981年洪水的沖淤情況
    第六節(jié) 1982—1987年河道演變概況
    第七節(jié) 小結(jié)
   第六章 50年代以來黃河口大型變遷的綜述
    第一節(jié) 河口概況和水沙條件
    第二節(jié) 幾次大型變遷的概況
    第三節(jié) 取得的經(jīng)驗教訓(xùn)
    第二部分
   第七章 黃河口河道的形成、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改道后河床的沖刷和縱剖面變化
    第二節(jié) 沙嘴的形成、發(fā)展及蝕退
    第三節(jié) 河道斷面的形成
    第四節(jié) 河線的變化與河長的變化
    第五節(jié) 河道演變的階段性
    第六節(jié) 小結(jié)
   第八章 黃河口海域輸沙和M2分潮計算
    第一節(jié) 黃河口治理與渤海海域輸沙問題
    第二節(jié) 黃河口淤積變化與潮流速的變化
    第三節(jié) M分潮數(shù)值計算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九章 近口河道沖淤變形特性
    第一節(jié) 水流過程變化引起沖淤變化
    第二節(jié) 河口變遷引起沖淤變化
    第三節(jié) 河道沖淤關(guān)系
    第四節(jié) 塑造河口形勢的因素
   第十章 流域水沙變化對黃河口演變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河口來水來沙條件的形成
    第二節(jié) 河口來水來沙條件變化的可能方式
    第三節(jié) 來水來沙條件對河口演變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水沙變化引起河口變化的計算分析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一章 河口演變對黃河下游河道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河口突發(fā)變遷對黃河下游河道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有資料記錄以來黃河下游縱剖面的變化
    第三節(jié) 對黃河縱剖面長期演變的認(rèn)識
    第四節(jié) 河床縱剖面形成概論及黃河持續(xù)淤積的原因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二章 黃河口河道淤積、延伸、改道計算
    第一節(jié) 緣起
    第二節(jié) 計算方法
    第三節(jié) 邊界條件及計算過程
    第四節(jié) 計算成果及討論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1968年釣口河的情況及其使用問題
    第一節(jié) 羅家屋子以下釣口河的概況
    第二節(jié) 1967年9月洪水位特高問題
    第三節(jié)1968年羅家屋子的水位特征
    第四節(jié)1968年河道與1963年底神仙溝河道的比較
    第五節(jié) 從河道演變特點看1968年的釣口河
    第六節(jié) 釣口河的海域條件和清水溝的比較
    第七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四章 穩(wěn)定黃河口在清水溝及其以南40~50年的研究
    第一節(jié) 黃河口的一般特性
    第二節(jié) 清水溝的演變情況和以前對行水年限的估算
    第三節(jié) 清水溝行水年限的估算
    第四節(jié) 改造河道特性以延長清水溝行水年限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五章 改造河性延長近口河道的使用年限
    第一節(jié) 改造河性的河床演變學(xué)原理
    第二節(jié) 改造近口河道的目的及途徑
    第三節(jié) 改造河口形勢的方法
    第四節(jié) 改造河口的計算驗證
    第五節(jié) 小結(jié)
   第十六章 黃河口三角洲的治理與開發(fā)
    第一節(jié) 治理的目的與要求
    第二節(jié) 治理黃河口的各種設(shè)想
    第三節(jié) 改造河口,逐漸過渡到根治黃河
    第四節(jié) 三角洲的開發(fā)治理
   第十七章 近期內(nèi)根治黃河
    第一節(jié) 河口問題
    第二節(jié) 黃河下游河道的問題
    第三節(jié) 上游攔沙問題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參考文獻(xiàn)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