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及金成礦動力學

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及金成礦動力學

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及金成礦動力學

定 價:¥12.00

作 者: 鄧軍等著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區(qū)域地質 構造體系

ISBN: 9787116021242 出版時間: 1996-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9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本書運用地質力學的基礎理論和工作方法,依據大量的野外地質素材和測試數(shù)據對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及控礦規(guī)律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全書以控礦構造因素為主線,以翔實的野外地質調查為基礎,探討了區(qū)域構造體系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其重點為研究成礦構造體系、控礦規(guī)律和礦液運移機制;研究構造活動與成礦時序關系;研究構造應力與成礦元素活化遷移、分配富集機制的關系以及構造、蝕變、礦化分帶性,建立起構造應力場與地球化學場之間存在的內在成因聯(lián)系;在研究構造體制下成礦動力學及含礦流體系統(tǒng)與成礦系統(tǒng)藕合關系的基礎上,采用灰色系統(tǒng)和模糊數(shù)學理論和方法,揭示了成礦系統(tǒng)內部和外部標志在其性質、程度、范圍及趨勢等方面的變化及其與礦化標志、礦體相對優(yōu)劣程度在多維時空上的傳遞演化規(guī)律,建立其成礦模式和預測了成礦遠景區(qū)。本書可供從事地質力學、礦田和礦床地質、構造地質和地球化學等專業(yè)的生產、科研和教學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地質專業(yè)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及金成礦動力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膠東西北部構造體系與金礦分布
    第一節(jié) 區(qū)域地質概況
    一、巖石建造系統(tǒng)
    二、基本構造格局
    第二節(jié) 區(qū)域構造的遙感分析
    一、遙感圖像選擇
    二、遙感圖像目視構造解譯
    三、遙感圖像線性構造統(tǒng)計分析
    四、環(huán)形構造與線形構造的關系
    第三節(jié) 金礦空間分布與構造的相關性
    一、金礦床與深斷裂
    二、金礦帶與構造體系
    第四節(jié) 金礦成礦期構造環(huán)境
   第二章 控礦構造系統(tǒng)分析
    第一節(jié) 斷裂構造型式基本特征
    一、東西向斷裂帶
    二、北東、北北東向斷裂帶
    三 北西向斷裂帶
    第二節(jié) 斷裂構造變形特征
    一、斷裂構造巖類型及時空分布
    二、組構分析
    三、巖石有限應變測量
    四、斷裂帶變形溫度
    五、斷裂帶變形特征
   第三章 典型礦田構造成礦系列地質特征
    第一節(jié) 礦田在金礦集中區(qū)的分布
    第二節(jié) 典型礦田主要構造地質特征
    一、焦家金礦田
    二、玲瓏金礦田
    三、其它金礦田
    第三節(jié) 斷裂構造與成礦作用
    一、斷裂構造對金礦具多級控制
    二、不同斷裂構造型式對金礦的控制
    三、構造體系復合控礦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斷裂構造分帶與蝕變礦化分帶的關系
    一、礦化分帶及其形成原因
    二、斷裂構造分帶與蝕變礦化分帶的協(xié)調性
    三、礦化類型呈水平為主的空間分帶性
    四、斷裂構造性質與礦化類型的關系
    五、玲瓏、焦家兩類金礦形式的相互統(tǒng)一性
    第五節(jié) 典型礦田控礦構造、圍巖蝕變、礦化的灰特征及其GM模型分析
    一、控礦構造、圍巖蝕變及礦化的基本灰特征
    二、控礦斷裂構造與蝕變礦化GM模型的建立
    三、斷裂構造與蝕變礦化GM模型分析
   第四章 斷裂構造地球化學特征
    第一節(jié) 斷裂帶常量、微量元素基本特征
    一、常量元素地球化學行為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行為
    第二節(jié) 斷裂帶內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第三節(jié) 同位素構造地球化學特征
    一、鉛同位素特征
    二、應力礦物綠泥石的鉀—氬法年齡
    第四節(jié) 礦物包裹體地球化學特征
    一、爆裂法測溫
    二、均一法測溫
   第五章 成礦期控礦構造應力場研究
    第一節(jié) 成礦期構造鑒別及應力場分析原則
    一、成礦期構造的鑒別與確定
    二 成礦期構造應力場的分析原則
    第二節(jié) 構造應力場主應力方位的確定
    一、利用共軛剪節(jié)理法確定主應力方位
    二、利用顯微構造綜合分析法確定主應力方位
    第三節(jié) 構造應力場古應力大小的估算
    一、根據聲發(fā)射方法測定歷史最大應力值
    二、根據石英動態(tài)重結晶顆粒大小估算差異應力值
    三、根據石英自由位錯密度估算差異應力值
    四、斷裂帶差異應力結果分析及空間變化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構造應力場有限元數(shù)值模似
    一、計算模式
    二、結果分析
   第六章 成礦規(guī)律和控礦構造模式
    第一節(jié) 成礦規(guī)律
    一、成礦機制
    二、金礦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其機制
    三、成礦構造演化序列
    第二節(jié) 控礦構造模式
    一 多字型控礦構造模式
    二、S型控礦構造模式
    三、入字型控礦構造模式
   第七章 成礦遠景區(qū)的綜合評價
    第一節(jié) 模糊數(shù)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模糊集合和隸屬函數(shù)
    二、模糊集貼近度
    三、模糊數(shù)學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jié) 模糊綜合評判理論及數(shù)學模型
    一、模糊綜合評判
    二、有利礦化區(qū)研究中的模糊性
    三、模糊綜合評判的數(shù)學模型
    第三節(jié) 有利成礦區(qū)的模糊綜合評判
    一、模糊評價因素的選取
    二、各因素評判集的確定
    三、確定評價因素的權重集
    四、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結 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圖 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