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集中所集拙論分別將宗教納入視野之中,分析時亦將宗教信仰的形態(tài)當作一個重要手段,即出于以上的道理,而不一定是想提倡文學起源于宗教說。而對于各作品的作者,由于力求把各作品置于時代的“中觀”之中的意圖突出表現(xiàn)出來的緣故。這種方法到到底是否取得了成果,必須靠讀者去判斷。但筆者現(xiàn)在意識到,這個方法是尚未成熟的,為了作為方法論而確立起來,今后仍須做出巨大的努力。所謂作為方法論確立起來,公在觀念上進行理論的探討是無意義的,還必須通過將各種各樣的具體作品置于時代環(huán)境之中加以分析。留待今后的任務是巨大的。本論文集日文版出版,已是在五年多以前。自那時起,筆者本人的觀點已發(fā)生一些變化,整個學術界的研究也在進展。特別是與本書第四章所討論的《漢武帝內傳》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的初期上清派道教教理發(fā)展問題,在法國和日本相繼發(fā)表了新的論著,成為道教研究中取得特別顯著成果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