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在系統(tǒng)總結和分析了我國各類地下難采礦脈或礦體的主要特征及現(xiàn)行采礦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對此類礦山的科技攻關和積極有益的探索,特別是針對現(xiàn)行采礦法的不足和問題,按照“因礦生法”和“因礦創(chuàng)法”的思路,本著“安全高效低成本低貧損”的原則,深入研究和提出了開采此類難采礦脈或礦體的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思路。全書共十章,主要內容包括:極薄難采礦脈、難采薄礦脈、難采中厚礦體、難采厚礦體、松軟難采礦體、低品位難采礦體、復雜多變難采礦體、夾層難采礦體和相鄰難采礦體等,每章先概述礦體或礦脈的特征及其分類,然后評述礦山現(xiàn)行采礦法,最后提出改進或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新方法和新方案的論述中,主要偏重于結構參數(shù)、回采順序、采切布置、回采工藝、方法評價以及適用條件等方面,并列舉了部分礦山實例進行論述。本書適合于礦山管理、科研、設計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有關專業(yè)的教材或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