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自然科學(xué)生物科學(xué)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

定 價(jià):¥78.00

作 者: 史志誠[等]編著
出版社: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xiàng):
標(biāo) 簽: 草地

ISBN: 9787109046580 出版時(shí)間: 1997-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7cm 頁數(shù): 429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暫缺《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簡介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 總
    第一章 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
    究簡史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有毒植物學(xué)
    一 古籍中有關(guān)有毒植物的記載
    二 防治有毒植物中毒的記載
    第二節(jié) 建國以來草地有毒植物
    的研究成果
    一 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的流行病學(xué)
    研究
    二 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的研究
    三 有毒植物的理論研究
    四 研究機(jī)構(gòu) 組織及國際學(xué)術(shù)
    交流
    第二章 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及
    其危害
    第一節(jié) 中國草地的有毒植物
    一 草地有毒植物的種類
    二 草地有毒植物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jié) 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危
    害
    一 有毒植物對畜牧業(yè)的危害
    二“三大毒草災(zāi)害”——典型的
    “生態(tài)經(jīng)濟(jì)病
    第三節(jié) 植物毒素及其毒性
    植物毒素
    二 植物毒素的毒性
    第三章 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
    防除
    第一節(jié) 基水對策
    一 提高認(rèn)識(shí),加強(qiáng)領(lǐng)導(dǎo)
    二 堅(jiān)持“預(yù)防為主防用結(jié)合”
    的方針
    三 總結(jié)推廣毒草防除與利用的新
    技術(shù)
    四 建立研究機(jī)構(gòu) 組織科技攻關(guān)
    五 培訓(xùn)技術(shù)力量 普及防除毒草
    知識(shí)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控制
    一 改善草群結(jié)構(gòu)法
    二 加快植被演替法
    二 改變耕作制度法
    四 畜種限制法
    五 日糧控制法
    第三節(jié) 化學(xué)防除
    一 常用除草劑
    二 除草劑的殺除機(jī)理
    三 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化學(xué)防除
    第四節(jié) 機(jī)械清除
    第四章 有毒植物的開發(fā)與利用
    第一節(jié) 有毒植物的開發(fā)利用
    一 有毒植物資源的利用條件
    二 生物能的利用
    三 植物資源的利用
    第二節(jié) 植物毒素的開發(fā)利用
    一 植物毒素的化學(xué)進(jìn)展
    二 植物毒素的毒理機(jī)制研究
    三 植物毒素的防除
    四 植物毒素的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二篇 各論
    第五章 棘豆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分布
    三 生活類型
    四 生長土壤
    五 優(yōu)勢度
    六 種群循環(huán)和環(huán)境影響
    七 中國棘豆屬主要有毒植物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棘豆屬有毒植物的危害
    二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及毒性
    二 中毒機(jī)理
    三 癥狀
    四 病理變化
    五 診斷
    六 治療
    第四節(jié) 防除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棘豆的營養(yǎng)成分
    二 棘豆的藥用成分
    三 利用做飼草
    四 利用棘豆的經(jīng)濟(jì)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六章 黃芪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分布
    二 生活類型
    四 生長土壤
    五 優(yōu)勢度
    六 植物種群循環(huán)和環(huán)境影響
    七 中國黃芪屬有毒植物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內(nèi)芪屬植物的危害
    二 中毒的地理分布及發(fā)病特點(diǎn)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二 聚硒黃芪
    三 瘋草毒素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七章 櫟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有毒種的檢索表
    三 分布及生物學(xué)特性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櫟屬植物的危害
    二 地理分布及發(fā)病特點(diǎn)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丹寧的毒性
    三 中毒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病理變化
    六 病程及預(yù)后
    七 診斷
    八 治療
    第四節(jié) 防除
    一 三不”措施
    二 日糧控制法
    三 高錳酸鉀法
    四 改善櫟林結(jié)構(gòu)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飼用價(jià)值
    二 飼用效果
    三 脫毒利用
    附:牛櫟樹葉中毒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
    與防治原則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八章 萱草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有毒種檢索表
    三 分布及生物學(xué)特性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發(fā)病的地理分布
    二 病因及發(fā)病特點(diǎn)
    三 萱草屬有毒植物的危害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毒性
    三 中毒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病理學(xué)
    六 診斷
    七 治療
    第四節(jié) 防除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花蕾與營養(yǎng)豐富的“黃花菜”
    二 根入藥用
    二 保持水土
    四 綜合利用
    五 美化環(huán)境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九章 紫莖澤蘭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澤蘭類的有毒種
    二 形態(tài)特征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地理分布及生態(tài)學(xué)特點(diǎn)
    二 危害
    三 形成“生態(tài)災(zāi)難”的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紫莖澤蘭對沼氣發(fā)酵微生物
    群的影響
    二 有毒成分
    三 動(dòng)物急性中毒的臨床癥狀
    四 病理學(xué)
    五 毒理學(xué)評(píng)價(jià)
    第四節(jié) 防除
    一 生態(tài)工程法(替代控制法)
    二 生物防除法
    三 化學(xué)防除法
    四 機(jī)械防除法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脫毒方法
    二 生產(chǎn)沼氣
    三 飼用價(jià)值
    四 其它利用途徑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章 狼毒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形態(tài)特征
    三 分布及生物學(xué)特性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危害
    二 地理分布及發(fā)病特點(diǎn)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毒性
    三 臨床癥狀
    四 治療
    五 預(yù)防
    第四節(jié) 防除
    一 建立系統(tǒng)的草地管理制度
    二 替代控制
    三 生物防治
    四 機(jī)械鏟除
    五 刈割
    六 化學(xué)防除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生態(tài)學(xué)方面的利用
    二 農(nóng)業(yè)方面的利用
    三 醫(yī)學(xué)方面的應(yīng)用
    四 觀賞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一章 杜鵑花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屬的特性
    二 分布及生物學(xué)特性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毒性
    三 毒理
    四 鬧羊花中毒的發(fā)病規(guī)律
    五 中毒癥狀
    六 病理變化
    七 診斷
    八 治療
    第四節(jié) 防除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杜鵑花的開發(fā)利用
    二 羊躑躅的開發(fā)與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二章 芨芨草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屬的特性
    二 有毒種的檢索表
    三 有毒種的生物學(xué)特性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醉馬草的分布
    二 醉馬草對牲畜的危害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醉馬草的有毒成分
    二 醉馬草的毒性
    三 醉馬草中毒的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病理學(xué)
    六 診斷
    七 治療
    八 預(yù)防
    第四節(jié) 防除
    一 綜合防除
    二 生物防除
    三 人工鏟除
    四 焚燒
    五 化學(xué)防除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三章 夾竹桃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夾竹桃屬的形態(tài)特征
    二 黃花夾竹桃屬的形態(tài)特征
    第二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毒性
    三 中毒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診斷
    六 治療
    七 預(yù)防
    第三節(jié) 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四章 蠟梅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生物學(xué)特性
    二 分布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
    二 毒性
    三 中毒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病理學(xué)
    六 診斷
    七 治療
    八 預(yù)防
    第四節(jié) 利用
    一 蠟梅花芳香油的利用
    二 蠟梅花的藥用
    三 蠟梅花的觀賞性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五章 蕨屬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生物學(xué)
    一 有毒種及其分布
    二 形態(tài)學(xué)
    三 生活周期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學(xué)
    一 影響蕨屬植物分布的因素
    二、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
    第三節(jié) 毒物學(xué)
    一 有毒成分及中毒機(jī)理
    二 急性毒性
    三 慢性毒性
    第四節(jié) 防除
    一 生物學(xué)控制
    二 物理學(xué)控制
    三 化學(xué)控制
    第五節(jié) 利用
    一 食用
    二 工業(yè)用
    三 農(nóng)業(yè)用
    四 蕨的利用與人類健康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十六章 其它重要有毒植物
    第一節(jié) 烏頭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有毒成分
    三 毒性
    四 中毒原因
    五 中毒機(jī)理
    六 臨床癥狀
    七 診斷
    八 治療
    九 利用
    第二節(jié) 藜蘆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有毒成分及毒性
    三 中毒機(jī)理
    四 臨床癥狀
    五 診斷
    六 治療
    七 利用
    第三節(jié) 白蘇
    一 形態(tài)與分布
    二 危害
    三 中毒原因
    四 中毒機(jī)理
    五 病理變化
    六 臨床癥狀
    七 診斷
    八 治療
    九 預(yù)防
    第四節(jié) 假奓包葉
    一 形態(tài)與分布
    二 危害
    三 毒理
    四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五 診斷
    六 防治
    第五節(jié) 千里光屬
    一 形態(tài)
    二 危害
    三 毒理
    四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五 診斷
    六 防治
    第六節(jié) 曼陀羅
    一 形態(tài)及分布
    二 有毒成分及毒性
    三 毒理作用
    四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五 診斷
    六 治療
    七 利用
    第七節(jié) 蓖麻
    一 分布與形態(tài)
    二 蓖麻的有毒成分及其毒性
    三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四 診斷
    五 治療
    六 預(yù)防及利用
    第八節(jié) 蒼耳
    一 形態(tài)與分布
    二 有毒成分
    三 毒性
    四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五 診斷
    六 防治
    七 利用
    第九節(jié) 毒芹
    一 形態(tài)
    二 有毒成分及毒性
    三 中毒原因
    四 中毒機(jī)理
    五 臨床癥狀
    六 病理變化
    七 診斷
    八 防治
    九 利用
    第十節(jié) 胡蘆巴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有毒成分及毒性
    三 臨床癥狀
    四 防治
    五 利用
    第十一節(jié) 麻黃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有毒成分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與危害
    四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五 防治
    六 防除與利用
    第十二節(jié) 蒙古扁桃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有毒成分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與危害
    四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五 防除與利用
    第十三節(jié) 無葉假木賊
    一 形態(tài)與分布
    二 毒物學(xué)
    三 中毒的生態(tài)因素與危害
    四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
    五 防除與利用
    第十四節(jié) 毒麥
    一 形態(tài)特征
    二 生活習(xí)性與分布地區(qū)
    三 有毒成分及毒性
    四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五 防治
    六 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第三篇 分析與檢驗(yàn)
    第十七章 一般技術(shù)與方法
    第一節(jié) 有毒植物分析實(shí)驗(yàn)室
    第二節(jié) 樣品的采集與保存
    第三節(jié) 以毒物學(xué)觀點(diǎn)做好實(shí)驗(yàn)設(shè)計(jì)
    第四節(jié) 預(yù)試驗(yàn)
    一 預(yù)試驗(yàn)檢液的制備
    二 預(yù)試方法
    三 各類成分的檢查
    四 預(yù)試結(jié)果判斷
    五 預(yù)試驗(yàn)報(bào)告記錄
    附錄:常用試劑的配制
    第五節(jié) 提取
    一 一般提取方法
    二 幾種系統(tǒng)提取法
    三 按有毒成分的理化性質(zhì)選擇提取
    法
    四 提取過程的注意事項(xiàng)
    第六節(jié) 分離
    一 過濾法和離心法
    二 重結(jié)柏法
    三 升華法
    四 萃取法
    五 分配層析
    六 吸附層析
    七 氣相色譜法
    第七節(jié) 鑒定
    一 定性試驗(yàn)
    二 定量分析
    三 物理常數(shù)測定
    四 分子式的測定
    五 光譜分析
    第十八章 植物中天然產(chǎn)生的無
    機(jī)有毒成分
    第一節(jié) 硝酸鹽與亞硝酸鹽
    一 一般提取技術(shù)
    二 硝酸鹽的定性檢驗(yàn)
    三 硝酸鹽的定量分析
    四 亞硝酸鹽的定性檢驗(yàn)
    五 亞硝酸鹽的定量分析
    六 血清與血漿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測定
    第二節(jié) 草酸與草酸鹽
    一 定性檢驗(yàn)
    二 植物中草酸鹽的測定
    第十九章 生物堿
    第一節(jié) 分類與性質(zhì)
    一 分類
    二 一般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提取與分離
    一 總生物堿的提取
    二 生物堿的分離
    第三節(jié) 定性檢驗(yàn)
    一 沉淀反應(yīng)
    二 顯色反應(yīng)
    三 薄層層析
    第四節(jié) 氣相色譜法
    第五節(jié) 紫外吸收光譜法
    第六節(jié) 樣品中生物堿的檢驗(yàn)
    一 植物樣品中生物堿的檢驗(yàn)
    二 生物材料中生物堿的檢驗(yàn)
    第七節(jié) 小花棘豆中生物堿的
    提取分離
    一 提取分離
    二 鑒定
    第八節(jié) 聚合草堿的提取分離
    一 生物總堿的提取方法
    二 聚合草堿的分離和鑒定
    第九節(jié) 烏頭堿的提取分離
    一 提取與分離
    二 定性檢驗(yàn)
    三 定量分析
    第十節(jié) 毒芹堿的提取分離
    第十一節(jié) 秋水仙堿的提取
    分離
    一 提取方法
    二 薄層分離法
    第十二節(jié) 士的寧和馬錢子堿的
    提取分離
    一 提取與分離
    二 定性檢驗(yàn)
    三 含量測定
    第十三節(jié) 莨菪堿與阿托品的
    測定
    一 定性檢驗(yàn)
    二 含量測定
    第十四節(jié) 麥角堿的提取分離
    一 麥角新堿的提取
    二 麥角胺的提取和分離
    第十五節(jié) 鉤吻堿的提取分離
    一 提取分離
    二 定性分析
    第十六節(jié) 蠟梅堿的提取分離
    與鑒定
    一 總生物堿的提取 純化和分離
    二 單堿Ⅱ結(jié)構(gòu)鑒定
    第十七節(jié) 藜蘆堿的檢驗(yàn)
    第十八節(jié) 醉馬草生物堿的提取
    分離
    一 提取
    二 分離
    三 生物堿單體的結(jié)構(gòu)鑒定
    第十九節(jié) 苦馬豆素的提取分
    離
    一 提取
    二 分離與鑒定
    第二十章 有毒甙類
    第一節(jié) 提取
    一 強(qiáng)心甙的提取
    二 氰甙的提取
    三 皂甙的提取
    第二節(jié) 定性檢驗(yàn)
    一 植物樣品中甙類的定性檢驗(yàn)
    二 生物材料中有毒甙類的定性
    檢驗(yàn)
    第三節(jié) 夾竹桃甙
    一 歐夾竹桃甙C
    二 黃花夾竹桃甙
    第二十一章 多酚類化合物
    第一節(jié) 櫟葉丹寧
    一 櫟葉丹寧的定性檢驗(yàn)與分類
    鑒定
    二 櫟葉丹寧的含量測定
    三 櫟葉丹寧的提取 分離 鑒定
    四 櫟葉在試管內(nèi)發(fā)酵產(chǎn)物的檢驗(yàn)
    五 櫟葉丹寧在活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
    的分析
    第二節(jié) 萱草根素
    一 提取
    二 鑒定
    第二十二章 有毒蛋白質(zhì)
    第一節(jié) 蓖麻毒蛋白
    一 提取分離
    二 鑒定
    第二節(jié) 小花棘豆中溶血毒素
    的提取與鑒定
    一 提取
    二 鑒定
    第二十三章 其它植物毒素
    第一節(jié) 山黧豆毒素
    一 提取
    二 定性檢驗(yàn)——紙層析
    三 定量分析
    第二節(jié) 木藜蘆毒素
    一 提取
    二 分離
    三 薄層層析鑒定
    四 動(dòng)物組織中木藜蘆毒素的提取
    鑒定
    第三節(jié)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一 定性檢驗(yàn)
    二 量測定
    三 分型鑒定
    四 氣相色譜法
    第四節(jié) 蕨毒素
    一 莽草酸的提取 分離和鑒定
    二 1茚滿酮衍生物(蕨毒素B)
    的提取分離和鑒定
    三 蕨類致癌原(原蕨甙)的分離
    與鑒定
   附錄一 中國有毒植物名錄
   附錄一 索引
   索引I 有毒植物漢語拼音索引
   索引Ⅱ 有毒植物拉丁學(xué)名索引
   索引Ⅲ 植物有毒成分漢語拼音索引
   索引Ⅳ 植物有毒成分英文名稱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