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當代新儒學引論

當代新儒學引論

當代新儒學引論

定 價:¥24.00

作 者: 顏炳罡著
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501314584 出版時間: 199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6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簡介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評述當代新儒學的學術(shù)論著。它力圖將當代新儒學這股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shù)思潮放到近百年的中國歷史變遷中去考察其來龍去脈,衡定其理論得失。對梁漱溟、熊十力、張君勱、方東美、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思想做了重點評述。就當代新儒學的定性與定位、當代新儒學的基本特征、當代新儒學的歷史流變以及儒家的人文主義、“三統(tǒng)之說”、“良知自我坎陷”說、“道德的形上學”等一一作出分析,且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本書語言流暢,持論公允,富有創(chuàng)見,很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顏炳罡,1960年生,山東臨沂人。1983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留校任教至今?,F(xiàn)任副教授。長期以來,致力于中國哲學尤其是儒家哲學的研究工作,著有《整合與重鑄一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墨子與新文化建設(shè)》、《生活的智慧一孔子哲學散論》、《悲天憫人的呼號一墨子哲學縱橫談》等,參加《春秋哲學》、《現(xiàn)代新儒家學案》等多部著作的編寫工作。在《哲學研究》、《孔子研究》、《中國文化》月刊、《鵝湖》等海內(nèi)外有影響的雜志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五十余篇。

圖書目錄

     目錄
   總論篇
   導 言 儒學在當代中國之斷與續(xù)
    ——時代的挑戰(zhàn)與儒學的回應
    一 變革中的失落與解構(gòu)
    ——新儒學之萌蘗
    二 死亡中的轉(zhuǎn)世與重生
    ——儒家生命精神與形上智慧的復活
    三 困境中的整合與重鑄
    ——當代新儒學完成儒學之自我轉(zhuǎn)型
    (一)對新文化運動的反省
    (二)中國文化之反省
    (三)儒家思想體系的重建
    四 結(jié)語:儒學的當代命運
   第一章 當代新儒家之定性與定位
    ——當代新儒家“儒”的特征與“新”的意義
    一 新儒家在當今世界只是一批學者文化生命和
    學術(shù)動向的一種標識
    二 當代新儒家判別之一:儒之所以為儒的生
    命格調(diào)與文化取向
    三 當代新儒家判別之二:新儒家之所以為“新”
    的意義
    四 幾人堪稱當代新儒家
    五 馬一?。寒敶寮业牡湫?br />     六 馮友蘭:主觀上的新儒家
   第二章 當代新儒學的基本特征及生命路向
    一 儒家主位主義的特征
    二 道德中心主義的特征
    三 內(nèi)在生命主義的特征
    四 即理性而超理性的特征
   第三章 當代新儒學發(fā)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評《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一 當代新儒家海外學派的形成與《宣言》的發(fā)表
    二 “同情”和“敬意”的學術(shù)態(tài)度
    三 中國文化的估價與展望
    四 對西方文化的估價與人類前途之展望
    分論篇(上)
   第一章 今文經(jīng)學的興起與儒學自我變革的發(fā)生
    一 時代召喚新學說
    二 因時轉(zhuǎn)換:康有為重塑孔子形象
    三 創(chuàng)造性論釋:康有為對仁學思想的發(fā)揮
    四 孔教路德的悲劇:新孔學旋生旋滅
    五 梁啟超發(fā)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之先聲
   第二章 走孔家的路
    ——梁漱溟對孔子精神的再發(fā)現(xiàn)與儒學復興
    的預言
    一 為實踐而思考的儒者
    (一)早期思想的一轉(zhuǎn)再轉(zhuǎn)
    (二)為實踐而思考
    (三)晚年的悲哀:我承認馬列主義,可惜馬
    列主義不承認我
    二 儒家生命哲學的高揚
    (一)盡宇宙是一生活
    (二)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
    (三)“現(xiàn)在的我”對“前此的我”的超越
    (四)生命與心同義
    三 崇尚直覺的三量說
    四 儒學復興的預言
    (一)意義方位的重校與文化根本精神的發(fā)現(xiàn)
    (二)走孔家的路 過孔家的生活
   第三章 倡言新宋學
    ——張君勱的新宋學與德法合一論
    一 由梁啟超的學生到唐、牟、徐的同道
    ——張君勱生平大略
    二 由新理智達于新道德
    (一)倡言新宋學
    (二)死后復活:由新理智以達于新道德
    三 德法合一:民主社會主義之向往
    (一)民主社會主義源于儒家說
    (二)個人自由: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三)社會公道:國家社會主義下的計劃經(jīng)濟
    (四)德法合一: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
   第四章 大本大源的設(shè)立與儒家哲學的重建
    ——熊十力的人格風范與學術(shù)貢獻
    一 舉頭天外望 無我這般人
    ——熊十力的人生道路與人格風范
    (一)困厄的少年歲月
    (二)走出黃岡經(jīng)營天下
    (三)改弦易轍矢志學術(shù)
    (四)放棄佛學歸儒學
    (五)《新唯識論》的風波
    (六)流寓四川講學巴蜀
    (七)凄風苦雨二十年
    二 設(shè)立生命大本 重建儒家哲學
    (一)反求實證 良知呈現(xiàn)
    (二)即用顯體 舉體成用
    (三)本體流行 翕辟成變
    (四)量智有能亦有限
    三 出入百家 歸易闡易
    (一)出入百家 以易為歸
    (二)力排百世橫議 獨標孔子著《周易》
    (三)乾坤并建 極天地之意蘊
    (四)以易為本 闡發(fā)內(nèi)圣外王之道
    四 熊十力之所以為熊十力
    (一)抗拒世俗 睥睨名流 確乎其不可拔
    (二)傲然獨立 砥柱中流
    (三)克己自省 反求諸己
   第五章 生生哲學論衡
    ——方東美對生命本體的高揚與文化哲學
    的探索
    一 詩哲方東美
    二 生生哲學的建構(gòu)
    (一)含情而得生 契理乃得存
    (二)生生不已 和諧中道
    (三)生生之理
    三 文化哲學的探索
    (一)以價值為中心的文化觀
    (二)理想文化藍圖
    (三)會參中西 再建中國文化
    四 方東美生生哲學之評價
    分論篇(下)
   第一章 學術(shù)與政治之間的巨筆
    ——徐復觀的學術(shù)方法與政治理想
    一 由政壇向?qū)W壇的轉(zhuǎn)向
    二 學術(shù)態(tài)度比學術(shù)方法更重要
    (一)自己的頭腦好比是一把刀 西方哲人
    著作好比是一塊砥石
    (二)學術(shù)方法是出自治學歷程中所蓄積的經(jīng)
    驗的反省方法的效果與治學的功力成
    正比
    (三)治學的態(tài)度比治學的方法更重要
    (四)實事求是 多多反省
    三 由民本跳向民主
    ——中國政治出路之理論探討
    (一)政治理想與政治現(xiàn)實的沖突:二重權(quán)原
    (二)由民本跳出一步轉(zhuǎn)向民主:德治主義與
    民主政治的融合
    (三)徐、牟政治設(shè)計之異同
    四 徐復觀在當代新儒學發(fā)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肯定與人文世界的開顯
    ——唐君毅思想述要
    一 中心觀念的確立:道德自我的肯定
    (一)心路歷程
    (二)宇宙悲涼 人生虛幻
    (三)虛幻宇宙的否定 道德自我呈現(xiàn)
    (四)人之全部活動都是精神活動
    (五)人生之旅與重返人間
    二 依本成末 人文世界之開顯
    (一)道德為本 文化為末
    (二)本強末弱 中國文化人文世界開顯之
    不足
    (三)依本成末 全面開顯中國文化的人文
    世界
    三 轉(zhuǎn)識成德 由漸入顯
    ——評唐君毅的九境哲學
    (一)我感故我在——九境哲學的前提
    (二)客觀三境:個體 類 功能
    (三)主觀三境:感覺 觀照 實踐
    (四)超主客三境:耶 佛 儒
    (五)九境之轉(zhuǎn)易開合
   第三章 本內(nèi)圣之學以解決新外王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學與儒學第三期之
    發(fā)揚
    一 下學上達智窮見德
    ——牟宗三的生活道路與學思歷程
    (一)生活的道路
    (二)學思的轉(zhuǎn)進
    二 消融康德哲學系統(tǒng) 重建中國哲學
    (一)道德的形上學與道德底形上學
    (二)道德的形上學的理論前提
    (三)無執(zhí)的存有論
    (四)知體明覺之自我坎陷——開出執(zhí)的存
    有論
    (五)圓教成而圓善明
    (六)真善美之圓成
   ?三 本內(nèi)圣之學以解決新外王
    (一)中國文化本質(zhì)特征之探討
    (二)中國文化缺乏民主與科學之故
    (三)中國文化如何走向現(xiàn)代化
    ——良知自我坎陷說之評價
    四 儒家式人文主義之建構(gòu)
    ——儒學第三期之發(fā)展如何可能
    (一)儒學三期發(fā)展說
    (二)第三期儒學之理論綱維
    (三)三統(tǒng)說之論衡
    五 百年儒學之進程與牟宗三學術(shù)地位之衡定
   校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