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電磁技術的發(fā)展簡史
1.2 電磁波的特點
1.3 電磁波資源的合理應用
1.4 電波與通信
1.4.1 電波與通信
1.4.2 光與電波
1.4.3 現(xiàn)代通信系統(tǒng)的構成
習題1
第2章 電磁場
2.1 電磁場是矢量場
2.1.1 矢量的表示方法
2.1.2 矢量的代數(shù)運算
2.2 電荷與電場
2.2.1 電荷
2.2.2 電荷間的作用力
2.2.3 電場
2.3 電場強度與電力線
2.3.1 電場強度
2.3.2 電力線
2.3.3 電通量密度
2.3.4 電位移線
2.3.5 電通量
2.4 導體與電介質
2.4.1 導體
2.4.2 靜電感應和靜電屏蔽
2.4.3 介質
2.5 電流與磁場
2.5.1 電流的磁效應
2.5.2 磁場
2.6 磁感應強度與磁力線
2.6.1 磁感應強度
2.6.2 磁場強度
2.6.3 磁感應線
2.6.4 磁通量
2.7 磁介質與磁鐵
2.7.1 磁介質的分類
2.7.2 用磁滯理解鐵磁體的性質
2.8 電場與磁場之間的聯(lián)系
2.8.1 變化的磁場激發(fā)變化的電場
2.8.2 變化的電場激發(fā)變化的磁場
2.8.3 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
習題2
第3章 電波的形成與傳播
3.1 電波的形成
3.1.1 大自然產生的電波
3.1.2 電器設備以及摩托車和汽車發(fā)出的有害電波
3.1.3 無線電通信電波的產生
3.1.4 天線輻射的電波
3.2 電波的性質
3.2.1 電波是一種行波
3.2.2 電磁存在的空間是充滿電磁能的空間
3.2.3 電波的極化
3.3 電波的傳輸原理
3.3.1 傳輸線的參數(shù)
3.3.2 傳輸線的工作狀態(tài)
3.3.3 傳輸線的匹配
3.4 電波的有線傳輸
3.4.1 傳輸線的選取
3.4.2 模式的概念
3.5 波導測試系統(tǒng)
3.5.1 衰減器
3.5.2 終端元件
3.5.3 定向耦合器
3.5.4 隔離器
3.5.5 測量線
3.6 電波的無線傳輸
3.6.1 地球及其周界的組成
3.6.2 電波的傳輸途徑
3.6.3 各波段電波傳播的特點
習題3
第4章 天線
4.1 無線通信與天線
4.1.1 無線通信系統(tǒng)
4.1.2 天線的功能
4.1.3 饋線
4.2 天線的方向性
4.2.1 方向圖和波束寬度
4.2.2 天線增益
4.2.3 全向有效輻射功率
4.3 天線的效率
4.3.1 天線的效率
4.3.2 天線的輻射功率和輻射電阻
4.3.3 天線的輸入阻抗
4.3.4 天線的極化特性
4.3.5 天線的工作頻帶
4.4 接收天線的若干參量
4.4.1 接收天線的等效電路. 最大可檢功率與有效面積
4.4.2 接收功率和線路損耗
4.5 半波振子天線
4.5.1 天線上的電流分布
4.5.2 半波陣子天線
4.5.3 半波折合振子
4.6 天線陣
4.6.1 二元天線陣
4.6.2 多元天線陣
4.7 理想導電平面對天線及電波傳播的影響
4.7.1 鏡像原理
4.7.2 單端振子
4.7.3 反射網的作用
4.8 饋電系統(tǒng)
4.8.1 半波振子天線的饋電系統(tǒng)
4.8.2 半波折合振子天線的饋電系統(tǒng)
4.9 常用天線
4.9.1 垂直接地振子
4.9.2 水平對稱振子天線
4.9.3 中. 短波磁棒天線
4.9.4 引向天線
4.10 天線增益和方向性圖的測量
4.10.1 天線增益的測量
4.10.2 天線方向圖的測量
習題4
實驗1 波導測試系統(tǒng)
實驗2 半波折合振子實驗
附錄A 物理常數(shù)和若干數(shù)據(jù)
附錄B 江蘇省主要無線通信業(yè)務使用頻率一覽表
附錄C 軍事微波頻段劃分和廣播衛(wèi)星使用頻段
附錄D VHF電視頻道
附錄E UHF電視頻道
附錄F 電磁兼容性
附錄G 三種常用坐標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