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年間的一個盛夏,在“江南火爐”杭州城,艾衲居士獨守北窗,揮筆寫作,“不數(shù)日”,一部與坊間流行的稗官小說迥然不同的話本完成問世,這就是《豆棚閑話》。小說共十二則,記錄的是“鄉(xiāng)老們”在豆棚下的十二次聚會,每一則都是人們聯(lián)歡會時閑話的記錄。故事內容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是用“豆棚”來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這種敘事結構在清代可謂空前絕后的創(chuàng)舉。鄭振鐸先生把它稱作“故事索”。艾衲居士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具有“莽將二十一史推翻”的“莽勁”和“化嬉笑怒罵為文章”的幽默,其筆調格外奔放自由,心態(tài)格外輕松自如,借古諷今格外寫意傳神。十二則小說中,最精彩的一篇要數(shù)第七則《首陽山叔齊變節(jié)》,堪稱把“推翻歷史”的構思與嬉笑怒罵的文章風格水乳交融、完整結合的典范。小說充滿了一種調侃幽默、放誕謔浪、甚至玩世不恭的情調與風格,采用的敘事語言是一種比較典雅的文人口語,有才華,有根砥,如泉奔涌、汨汨不絕,卻又觸物有致,搖曳生姿。小說家的本色擅長,在這里盡顯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