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中國醫(yī)學中醫(yī)防治學總論

中醫(yī)防治學總論

中醫(yī)防治學總論

定 價:¥12.00

作 者: 顧瑞生主編;劉藹韻等編寫
出版社: 上海中醫(yī)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上海中醫(yī)學院中醫(yī)基礎系列教材
標 簽: 預防醫(yī)學 中醫(yī)學

ISBN: 9787810100625 出版時間: 198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9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暫缺《中醫(yī)防治學總論》簡介

作者簡介

暫缺《中醫(yī)防治學總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緒論
   一、中醫(yī)防治學總論的性質與基本內容
    (一)防治學總論的性質
    (二)防治學總論的基本內容
   二、中醫(yī)防治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先秦兩漢
    (二)兩晉隋唐
    (三)宋金元
    (四)明清
    (五)近代以來
   三、中醫(yī)防治學的主要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防重于治
    (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四)因勢利導
    (五)以平為期
    養(yǎng)生防病篇
   第一章 日常生活調攝
    第一節(jié) 精神調攝
    一、精神情志常宜安靜
    二、 精神情志常宜愉快
    第二節(jié) 起居調理
    一、起居有常
    二、安臥有方
    三、慎防勞傷
    四、房幃省慎
    五、居處適宜
    六、衣著合時
    第三節(jié) 飲食調養(yǎng)
    一、合理調配
    二、飲食適時
    三、食飲有節(jié)
    四、食宜清淡
    五、食時所宜
    六、飯后保養(yǎng)
    附:〔文獻摘錄〕
   第二章 藥物調補
    第一節(jié) 藥物調補原則
    一、重在調補脾腎
    二、貴在平調中和
    三、須辨體質論補
    第二節(jié) 防病延年方選
    一、補腎方
    二、健脾補氣方
    三、養(yǎng)陰方
    四、補陽氣方
    五、清代宮廷保健醫(yī)方選
    附:〔文獻摘錄〕
   第三章 健身運動
    第一節(jié) 常用健身運動
    一、勞動健身
    二、舞蹈健身
    三、散步健身
    四、跑步
    第二節(jié) 養(yǎng)生氣功
    一、氣功功理
    (一)氣功與陰陽
    (二)氣功與經(jīng)絡
    (三)氣功與精、氣、神
    二、練功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姿勢鍛煉
    (二)呼吸鍛煉
    (三)意念鍛煉
    三、練功要領與注意事項
    (一)練功要領
    1.松靜自然
    2.意氣相依
    3.功法固定
    4.循序漸進
    (二)注意事項
    1.功前與功后
    2.練功過程中注意事項
    附:〔文獻摘錄〕
   第四章 四時調攝
    第一節(jié) 四時調攝原則
    一、根據(jù)四時寒熱變化調攝人氣虛實
    二、根據(jù)四時氣候特點調攝五臟
    第二節(jié) 四時調攝方法
    一、春季調攝
    (一)衣著“春捂秋凍”
    (二)預防感冒和舊病復發(fā)
    二、夏季調攝
    (一)注意飲食衛(wèi)生
    (二)預防癥夏和中暑
    (三)冬病夏治
    三、秋季調攝
    (一)補氣虛和潤肺燥
    (二)預防暑濕夾厲
    四、冬季調攝
    (一)冬季進補
    (二)預防咳喘和凍瘡
    附:〔文獻摘錄〕
    治 則 篇
   第一章 治未病
    第一節(jié) 未病先防
    第二節(jié) 既病防變
    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二、先安未受邪之地
    三、差后防復
    附:[文獻摘錄]
   第二章 治病求本
    第一節(jié) 治標與治本
    一、急則治其標
    二、緩則治其本
    三、標本兼顧
    附:〔文獻摘要〕
    第二節(jié) 正治與反治
    一、正治
    (一)寒者熱之
    (二)熱者寒之
    (三)虛者補之
    (四)實者瀉之
    二、反治
    (一)熱因熱用
    (二)寒因寒用
    (三)塞因塞用
    (四)通因通用
    附:〔文獻摘錄〕
   第三章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第一節(jié) 因時制宜
    一、因季節(jié)氣候制宜
    二、因晝夜時辰制宜
    第二節(jié) 因地制宜
    一、因地區(qū)、氣候制宜
    二、因地區(qū)、生活習性制宜
    第三節(jié) 因人制宜
    一、年齡
    二、性別
    三、職業(yè)
    四 境遇
    五、體質
    附:〔文獻摘錄〕
   第四章 調整陰陽
    第一節(jié) 損其偏盛
    一、抑其陽盛
    二、制其陰盛
    第二節(jié)補其偏衰
    一、滋陰
    二、補陽
    三、陰陽雙補
    附:〔文獻摘錄〕
   第五章 扶正與祛邪
    第一節(jié) 扶正
    一、要分辨虛的屬性
    二、要權衡虛的程度
    三、要分清虛的部位
    四、要明了虛的復雜性
    第二節(jié) 祛邪
    一、要分清邪的性質
    二、要分辨病邪的所在部位
    三、要權衡病邪的程度
    四、要掌握祛邪的有利時機
    五、要明了實證的復雜情況
    第三節(jié) 扶正祛邪兼施
    一、先攻后補
    二、先補后攻
    三、攻補并用
    附:〔文獻摘錄〕
   第六章 協(xié)調臟腑
    第一節(jié)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一、虛則補其母
    (一)滋水涵木法
    (二)培土生金法
    (三)金水相生法
    (四)益火補土法
    二、實則瀉其子
    (一) 肝旺瀉心火
    (二)腎旺瀉肝
    (三)肺實痰壅利水
    (四)心火旺瀉脾(胃)
    第二節(jié) 抑太過、扶不及
    一、抑太過、扶不及的基本概念
    二、抑太過、扶不及的具體應用
    (一)抑木扶土法
    (二)培土制水法
    (三)佐金平木法
    (四)瀉南補北法
    第三節(jié) 虛則補其臟實則瀉其腑
    一、瀉小腸熱以清心火,
    二、瀉大腸以清肺熱、肅肺氣
    三、補脾治胃虛
    四、滋肺陰以潤腸通便
    五、補腎氣以治膀胱失約
    六、補肝治膽虛
    第四節(jié) 綜合協(xié)調
    一、協(xié)調肺脾腎,以治津液代謝障礙
    二、協(xié)調心肝脾,以治血
    三、協(xié)調肺肝脾腎,以治氣
    附:〔文獻摘錄〕
   第七章 調和氣血
    一、益氣以生血
    二、益氣以攝血
    三、理氣以活血
    四、氣血雙補
    附:〔文獻摘錄〕
    治 法 篇
   第一章 藥物內服療法
    第一節(jié) 解表法
    一、祛邪解表
    (一)辛溫解表法
    (二)辛涼解表法
    (三)祛濕解表法
    (四)清暑解表法
    (五)理氣解表法
    (六)蠲飲解表法
    (七)清宣解表法
    (八)透疹解表法
    二、扶正解表
    (一)益氣解表法
    (二)養(yǎng)血解表法
    (三)滋陰解表法
    (四)助陽解表法
    附:〔文獻摘錄〕
    第二節(jié) 表里雙解法
    一、解表攻里法
    二、解表清里法
    第三節(jié) 瀉下法
    一、攻逐峻下
    (一)泄熱通腑法
    (二)瀉熱逐飲法
    (三)溫陽通下法
    (四)攻逐寒積法
    (五)逐水法
    二、潤腸緩下
    (一)潤腸通便法
    (二)益氣通便法
    (三)溫潤通便法
    附:〔文獻摘錄〕
    第四節(jié) 清熱法
    一、清氣分熱法
    二、清營涼血法
    三、清熱解毒法
    四、清熱涼膈法
    五 清臟腑熱法
    附:〔文獻摘錄〕
    第五節(jié) 溫里法
    一、溫中祛寒法
    二、回陽救逆法
    三 溫經(jīng)散寒法
    附:〔文獻摘錄〕
    第六節(jié) 和解法
    一、和解少陽法
    二、調和肝脾法
    三、調和腸胃法
    附:〔文獻摘錄〕
    第七節(jié) 補益法
    一、益氣法
    (一)益心氣法
    (二)補肺氣法
    (三)補中益氣法
    (四)補腎氣法
    二、養(yǎng)血法
    (一)補養(yǎng)心血法
    (二)補肝血法
    三、補陽法
    (一)溫振心陽法
    (二)溫補脾陽法
    (三)溫振腎陽法
    四、滋陰法
    (一)養(yǎng)心陰法
    (二)養(yǎng)肺陰法
    (三)滋腎陰法
    (四)補肝陰法
    (五)滋液生津法
    (六)養(yǎng)胃陰法
    五、氣血陰陽并補法
    (一)氣血雙補法
    (二)陰陽并補法
    六、臟腑兼補法
    (一)補益心脾法
    (二)溫補心腎法
    (三)補益心肺法
    (四)溫補脾腎法
    (五)補益肺脾法
    (六)滋腎養(yǎng)肺法
    (七)滋補肝腎法
    附:〔文獻摘錄〕
    第八節(jié) 開竅法
    一、涼開法
    (一)清心開竅法
    (二)鎮(zhèn)驚開竅法
    二、溫開法
    (一)行氣開竅法
    (二)辟穢開竅法
    附:〔文獻摘〕
    第九節(jié) 固澀法
    一、固表止汗法
    二、斂肺止咳法
    三、澀腸固脫法
    四、澀精止遺法
    五、固崩止帶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節(jié) 理氣法
    一、行氣法
    (一)疏肝行氣法
    (二)通陽行氣法
    (三)散寒行氣法
    二、降氣法
    (一)肅肺降逆法
    (二)和胃降逆法
    (三)清肝降逆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一節(jié) 理血法
    一、活血祛瘀法
    (一)理氣活血法
    (二)益氣活血法
    (三)溫經(jīng)活血法
    (四)清熱活血法
    (五)攻下瘀血法
    二、止血法
    (一)清熱止血法
    (二)益氣止血法
    (三)溫脾止血法
    (四)活血止血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二節(jié)? 謔祛濕法
    一、燥濕化濕法
    二、清熱利濕法
    三、通利水濕法
    四、祛風除濕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三節(jié) 治風法
    一、疏風法
    二、熄風法
    (一)平肝熄風法
    (二)滋陰熄風法
    (三)養(yǎng)血熄風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四節(jié) 化痰法
    一、燥濕化痰法
    二、化痰截瘧法
    三、宣肺化痰法
    四、溫肺化痰法
    五、潤肺化痰法
    六、降氣化痰法
    七 清熱化痰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五節(jié) 消積法
    一、消食滯法
    二、消結石法
    三、消癭瘰法
    四 消病瘕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六節(jié) 驅蟲法
    一、安蛔驅蛔法
    二、驅絳蟲法
    三、驅鉤蟲法
    四、殺蟲消積法
    附:〔文獻摘錄〕
    第十七節(jié) 涌吐法
    一、涌吐祛痰法
    二、涌吐祛食法
    附:〔文獻摘錄〕
   第二章 針刺療法
    一、毫針療法
    二、三棱針療法
    三、皮膚針療法
    四、耳針療法
    五、頭針療法
    六、水針療法
    七、電針療法
   第三章灸法(附:熏法、熨法)
    一、灸法的分類和應用
    (一)艾炷灸
    (二)艾條灸
    (三)溫針灸
    (四)溫筒灸
    (五)天炙
    二、灸法的作用及其適應證候
    三、灸法的注意事項
    附:一、熏法
    二、熨法
   第四章 推拿療法(附:理傷手法)
    一、成人推拿
    二、小兒推拿
    附:理傷手法
    一、手法的分類與應用
    (一)正骨手法
    (二)理筋手法
    二、手法的注意事項
    附:〔文獻摘錄〕
   第五章 氣功療法
    一、調身
    二、調息
    三、調心
    附:〔常用功法選介〕
   第六章 敷貼療法
    一、膏藥法
    二、油膏法
    三、箍圍法
    四、摻藥法
   第七章 拔罐療法
    一、罐的種類
    二、拔罐的方法
    三、拔罐法的臨床運用
    四、適應范圍
    五、注意事項
   第八章 常用手術療法(附:引流法、棉墊法、浸漬法)
    一、切開法
    二、烙法
    三、砭鐮法
    四、掛線法
    五、結扎法
    六、割治療法
    七 穴位穿線、埋線法
    附一:引流法
    附二:棉墊法
    附三:浸漬法
   方劑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