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繪畫、雕塑以及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在這領域中,西方有著雄厚的歷史遺產和光輝的成就。我國盡管在兩千多年前就有“繪事后素,素以為絢”這一素描基礎觀點,但今天我國的素描教學方法和觀念,則源于西方素描技法的引入。這種引入,使我們的造型觀念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中國美術從三千余年大體上是單一化發(fā)展的趨勢中走向多樣化,并與世界美術作橫向的匯合。從移植開始,爾后逐漸演變?yōu)榫哂袀€性的面貌,這是發(fā)展之必然,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都是必需的。我們從七千余幅國外名家素描作品中,經過反復推敲,選編了包括“頭像”、“肖像”、“人體”、“景物”,四個分冊的畫集。選編的前提是作品的可讀性、可學性,具有借鑒、吸收和觀賞的價值。其中有意大利文藝復興前后時期的、古典畫派的、印象派前后時期的、俄羅斯巡迥展覽畫派前后時期的和表現主義前后時期的等一系列各國古代和現代大師的素描作品。嚴格與嚴謹,在學習素描過程中,特別在初級階段是必須提倡的。這里盡量選擇了一些大師在學生時期和青年時代所畫的課堂習作和練習。從中不難看出,正是由于他們長期的嚴格素描訓練,嚴謹認真的寫實功夫,以及刻苦的鉆研精神,才為他們開辟了走向成功之路。各國家、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情、民俗和性格,有著不同的文化淵源和傳統,從而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繪畫風格。素描往往是形成各種畫風的基礎,什么樣式的素描,產生什么樣式的繪畫和雕塑。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在素描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上,產生了不同時期的不同流派。就一位大師而言,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在形式與風格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變異。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變化是巨大的。這種變化,來自畫家們不斷探索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種精神,成為素描藝術不衰的動力。由于人體解剖學和透視學在美術領域。的被揭示,使得十五世紀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丟勒、荷爾拜因等一批西歐的大師,把素描藝術推向高峰,在造型的精確、對解剖的精通等方面,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以至使后人都難以超越。隨著光影、體積、空間、色調等領域的開拓,對各種虛實、強弱變化著的節(jié)奏感和質感、量感的追求,從十七、十八世紀開始,又把素描引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并成為學院對未來畫家訓練的多元化的課題。在東方藝術對西方產生影響,照相技術又逐漸完善之后,畫家們在素描中開始追求線條的表現力。形體、光影的單純化,表現意識的增強,強調自我感受的非寫實化,這些傾向使得素描在嚴格訓練的基礎上,向著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方面,大步地發(fā)展了。這就是為什么在十九世紀之后,會涌現出一大批新的先驅者,并形成了新的繁榮趨勢的原因。這一時期的作品我們選得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