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由于在解剖學上有子宮和卵巢,在生理上有經、帶、胎、產、乳等特點,故在生理和病理上與男性有所不同。子宮是月經和孕育胎兒的主要器官、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和分泌女性激素。婦女的解剖和生理特點,使她們比男人們要付出更多的辛勞,十月懷胎是她們的“專利”,而一朝分娩之后,撫養(yǎng)子女又成為她們的主要任務。所以,古今中外,都有“母親偉大”之說。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等各期,由于內分泌功能的變化程度不同,都各有其特點。如注意不夠或處理不當,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致病。所以,婦女各期的保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月經,為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發(fā)生的周期性脫落并伴有出血。女性的初潮年齡,多數(shù)在13-18歲之間。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多數(shù)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屬正常范圍。正常月經持續(xù)時間,多數(shù)為3-6天。出血量,在來潮的第2-3天最多,出血總量約為50毫升左右。正常經血為暗紅色,其中半數(shù)以上為血液,其余為粘液和脫落的子宮內膜及陰道上皮細胞等。在子宮內膜中含有抗凝物質,故經血不凝固。如月經的期、量、色質等方面發(fā)生改變,即可出現(xiàn)月經病癥。月經期,神經內分泌功能有了改變,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如不注意經期衛(wèi)生,不注意情緒調節(jié),若涉水受凍、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等,均容易導致月經病癥。月經病癥,是婦女常見、多發(fā)病癥,給廣大婦女事來諸多的不便和煩惱,也會給和睦歡樂的家庭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女性月經病癥的防治,是十分重要而有現(xiàn)實意義的。臨床實踐證明,月經病癥均可用飲食調養(yǎng)法進行治療,只要辨證選用相應的飲食調養(yǎng)方法,就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為了方便地解除婦女月經病癥的痛苦,我們編著了這本醫(yī)學科普讀物。本書分月經的一般醫(yī)學知識、月經前后諸癥、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痛經、月經不調、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倒經、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部分介紹,重點介紹月經病癥的飲食調養(yǎng)方法。所介紹的飲食調養(yǎng)方法,簡便易行、經濟實用,如能堅持按要求使用,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本書寫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適用于廣大婦女及月經病癥患者閱讀,也可供基層醫(yī)護人員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