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編定《本世紀的未定稿》之后,作者再次以“未定稿“”來命名這本文集,也是為了顯示某種寫作上的連續(xù)性?!?000”標記的只是此次集合的具體時間,其實際寫作的時間跨度,從八十年代直到結集之前。倘若將書比作建筑,相對于那些已完成的文學巨廈,本書作者愿意強調他的未完成性。據(jù)以分輯的各章止在不同的時間循著不同的方向自由生長,作為設想中的書中之書,被臨時采擷在一起?!堆赞o片斷》只是一些構件或草圖,《摘自筆記本》是處于自我培訓階段針對手藝的召喚;《散篇輯佚》基本可視為一次臨時搭建;《夢七章》確實形成了一些有意義的試驗模型,最終亦止是依賴于“7”——這個對作者來說具有神奇感召力的數(shù)字,才造就了供它們遮風蔽雨的屋頂;作為設想中的通道,《從A到Z》也僅是初具某種建筑意義上的完整性。“未定稿”試圖表達的正是它朝著構成一本書絕對方向的努力意愿,它僅僅預示了一個新方向——寫作不是為了尋找歸宿,語言才是家。而這正是作者樂于跟讀者一起分享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