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財害性命》:這是一件典型的貪官奇案、一部悲劇。57歲的中唐名臣竇參,被唐德宗授予宰相要職。這位頗有聲譽的大唐重臣,卻任人唯親,貪心大熾。他利用侄兒竇申,暗中招權納賄,營建豪華“別墅”,富埒皇室。不料,京兆少尹、給事中竇申因“喜鵲”之丑聞,被德宗獲知。德宗告誡竇參不要因為“喜鵲”害了大好前程,竇參卻狡辯抵賴,繼續(xù)我行我素,執(zhí)迷不悟,愈演愈烈。終于,在竇參六十壽筵上,德宗派出的御林軍將竇參及同黨,一網打盡。竇參罷相貶謫郴州,竟然繼續(xù)收受賄賂。德宗大怒,賜其自盡……小說中的竇參,是一個頗為復雜的悲劇人物。作者用一紅一黑兩條線,勾勒出一個大唐官僚的一生,展示了一出“清官”變“貪官”、“直臣”變“佞臣”、“執(zhí)法者”變?yōu)椤巴鞣ㄕ摺钡难葑兪?。竇參,曾經是個秉性剛直、政譽頗佳的正面人物──任京都萬年尉時,竇參代人受過,被貶江南──他是俠義之士;任蒲圻縣令時,竇參勤吏治,用奇才,助漕運,使窮縣變富。離任時,萬民相送,贈以“竇青天”──他是良吏;任京畿奉先尉時,竇參力排眾議,嚴懲惡徒;任大理司直時,按獄江淮,面對傲慢的節(jié)度使,竇參義正辭嚴,維護天子圣威──他剛直不阿;婺州刺史鄧珽,欲吞贓款,宰相庇佑,眾臣隨聲附和。竇參堅持己見,秉公執(zhí)法;湖南判官馬彝,揭發(fā)上司貪贓,反被誣奏。竇參明察暗訪,昭雪冤案──他是朝臣眼中的“愣頭青”,是冤民心中的“竇青天”。然而,隨著竇參官職的升遷,其貪婪、虛偽、自私的一面日益膨脹,終至不可收拾!身敗名裂,遺臭千古!竇參本人也是遺恨于世,抱憾終身。他在貪泉自斷右掌、自掘墳塋,令人悚目驚心。正是這一嶄新敘事視角,使歷史人物竇參在藝術中復活,形象豐滿,栩栩如生。作者紅黑雙線交織勾勒,展示了一幕幕家庭變故、愛情悲劇、奇人軼事、俠客傳奇……其背景乃是造成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橫貫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朝代。歷史有其驚人相似的一幕。竇參的悲劇,在當今改革開放時代,仍有發(fā)人深省的借鑒意義?!陡事镀鸨琛罚禾瞥?,曾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曾成為世界華人的驕傲和自豪。至今國外許多地方仍習慣將華人稱為“唐人”,把華人聚集的地方稱為“唐人街”。唐朝,也在歷史上寫下了“安史之亂”這殘破的一頁。這非同小可的一頁,竟使中國封建社會從鼎盛的高峰陷入低谷;也使唐王朝大傷元氣,一蹶不振。肅宗后的代、德、順、憲、文、武、宣宗等數位有志皇帝,都欲勵精圖治,中興唐室。經他們努力,雖然出現(xiàn)了“永貞革新”和“元和中興”的短暫復興,也不過是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最終未能挽救唐王朝的衰落與滅亡。具有典型意義的是,素有抱負、胸懷中興大志的唐文宗在他登基后,曾立志革除舊弊,中興唐室,轟轟烈烈干一番無愧先祖的大事業(yè)。雖然他在減宮女、裁冗員、減賦稅、罷進獻、戒奢倡儉、獎勵農耕等方面做出了些功績,但在削藩鎮(zhèn)、遏朋黨、消滅宦官勢力這三大關系唐王朝命運的大事上,卻收效甚微,或遭到慘敗。作為一代有作為的帝王,文宗有一個致命弱點:他喜好讀書,溫文爾雅,性格恭儉,為人謙和,但遇事卻優(yōu)柔寡斷,明強不足,缺乏一個大政治家所具備的駕馭時代風云的魄力和知人善任、運籌帷幄的策略。他同宰相商定的國家大事,往往經宦官一干預,第二天就變了卦;他首鼠兩端,投鼠忌器,既想鏟除宦官勢力又懼怕、屈從宦官勢力。他任用賢相宋申錫除宦,卻又不信任宋申錫。結果宋申錫未能除掉宦官,反讓宦官除掉了宋申錫。他密謀用“甘露事件”把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勢力一網打盡,偏偏錯用了心術不正、志大才疏的小人李訓和鄭注,致使謀事不周,密計泄露。不僅未能一網打盡宦官,反讓宦官濫殺朝臣,血洗長安,予以報復,釀成唐史上一樁重大冤案。這一“失敗的反擊”,不僅未清除宦官勢力,反而加速了宦官勢力的膨脹;不僅賠了李訓、舒元輿、王涯幾位宰相的老命,還使文宗從此大權旁落,受制于家奴,成為連周赧王、漢獻帝都不如的傀儡,整日在深宮以淚洗面……這淚,對文宗來說是悔恨,是教訓。這淚,對今人來說是啟迪,是古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