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李霖燦君到云南一帶旅行,最初的動機完全是藝術的。他從國立藝術??茖W校畢業(yè)后,就以賣書籌旅費的辦法,東跑西跑的跑到麗江去了。在這地方看見了納西(原作麼些,下同)文字宛如畫圖,他就不自覺地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完全是他到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以前的事。博物院聽說他在麗江工作的成績,就托他擔任搜集麗江一帶民俗材料的任務,并指定特別注意納西經典。他在麗江一帶游歷前后將近4年,共采集了納西經典1231冊,中間除了三冊是用標音字寫的外,其余的都是象形文字。在這期間,他學會了說納西話,讀納西文字,編輯了一部象形文字字典。當他最初將所編字典的稿本,寄到李莊時,我們送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請李方桂先生審查。李先生看后說,編制得還好,但所用音符,應該照國際音標;原用符號的音值,是否準確,就不能斷定了。32年(1943年)的秋天,李君由麗江回李莊,同行和才君原是一位“地道”的納西讀書人,本來預備學習東巴的,在麗江一帶,他已經幫了李君好幾年的忙。因此,我們商得了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同意,就請張琨先生與和才君將字典中各字的音,都校訂了一遍,由和才君發(fā)音,張琨先生聽音,標注音符。張先生是方桂先生訓練出來的一位極有前途的青年語言學家,現(xiàn)任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所以這部字典單就發(fā)音與注音方面講,可以說沒有什么問題,已值得印出來供研究民族學及語言學家參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