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區(qū)域國別史印度

印度

印度

定 價:¥35.00

作 者: 孫士海,葛維鈞編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列國志
標 簽: 西方史

ISBN: 9787801499219 出版時間: 2003-08-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孫士海,長期從事南亞政治、經(jīng)濟和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工作,主編有《轉(zhuǎn)型中的印度經(jīng)濟》(1997)、《南亞的政治、國際關系與安全》(1998)、《印度的發(fā)展及其對外戰(zhàn)略》(2000)等學術著作。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一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葛維鈞,1942年生,1979~1982年讀研究生,導師為季羨林先生,后服務于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主要從事印度學研究工作。著文所涉較雜,主要有:《阿育王法與佛教的法不應混同》、《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學妨礙了歷史學的建立》;《論(心經(jīng))的奘譯》、《智頡解經(jīng)二誤》、《嚴譯與什譯》;《業(yè)報理論源流探索》、《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施舍觀念及其異同》;另外還參與印度古代史詩《摩詞婆羅多》的漢譯工作,于《南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中任常務副主編。& 

作者簡介

  孫士海,長期從事南亞政治、經(jīng)濟和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工作,主編有《轉(zhuǎn)型中的印度經(jīng)濟》(1997)、《南亞的政治、國際關系與安全》(1998)、《印度的發(fā)展及其對外戰(zhàn)略》(2000)等學術著作。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一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葛維鈞,1942年生,1979~1982年讀研究生,導師為季羨林先生,后服務于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主要從事印度學研究工作。著文所涉較雜,主要有:《阿育王法與佛教的法不應混同》、《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學妨礙了歷史學的建立》;《論(心經(jīng))的奘譯》、《智頡解經(jīng)二誤》、《嚴譯與什譯》;《業(yè)報理論源流探索》、《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施舍觀念及其異同》;另外還參與印度古代史詩《摩詞婆羅多》的漢譯工作,于《南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中任常務副主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jié)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區(qū)劃
  三  地形特點
  四  山脈、河流與湖泊
  五  土壤和氣候
  六  環(huán)境問題
 第二節(jié)  自然資源
  一  礦物
  二  植物
  三  動物
 第三節(jié) 居民與宗教
  一  人
  二  民族
  三  語言
  四  宗教
 第四節(jié)  民俗與節(jié)日
  一  民俗
  二  節(jié)日
第二章  歷 史
 第一節(jié)  上古簡史
  一  石器時代
  二  印度河流域文明
  三  吠陀時代及其文獻
  四  列國時代和孔雀王朝
  五  孔雀王朝以后的北印和南印
  六  笈多王朝
  七  戒日王的帝國
  八  世紀以后的北印度和拉其普特人
  九  公元世紀以后的南印度
 第二節(jié)  中古簡史
  一  德里蘇丹國
  二  與德里蘇丹國同時的地方政權
  三  莫臥兒王朝
 第三節(jié)  近代簡史
  一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活動和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
  二 5年民族大起義
  三  民族的覺醒和斗爭
  四  艱難的獨立歷程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簡史
 第五節(jié)  著名歷史人物
  一  釋迦牟尼
  二  阿育王
  三  戒日王
  四  阿克巴
  五  希瓦吉
  六  拉克濕米·芭依
  七  羅姆·莫罕·羅易
  八  提拉克
  九  甘地
  十  尼赫魯
第三章  政治
 第一節(jié)  憲法
  一  制憲會議
  二  憲法的主要內(nèi)容
  三  憲法的修正程序
 第二節(jié)  政治發(fā)展
  一  由政治穩(wěn)定走向政治動蕩
  二  政治力量趨于多元化
  三  社會一政治暴力問題突出
 第三節(jié)  聯(lián)邦立法機構
  一  人民院
  二  聯(lián)邦院
  三  國會的職權
  四  對議會立法權的監(jiān)督和制約
  五  議會的立法程序
  六  議會委員會
  七  立法機構與行政機構的關系
 第四節(jié)  聯(lián)邦行政機構
  一  總統(tǒng)與副總統(tǒng)
  二  總理與部長會議
  三  政府部門的設置
  四  行政機構與立法機構的關系
 第五節(jié)  司法機構
  一  最高法院
  二  高級法院
  三  行政法庭
  四  下級法院
  五  家庭法院
  六  檢察長和檢察官
 第六節(jié)  各邦政府和議會
一 政法機構
  二  立法機構
  三  聯(lián)邦與各邦的關系
 第七節(jié)  選舉制度
  一  議席分配和選區(qū)劃分
  二  確定選舉結果的方法
  三  候選人的提名和資格審查
  四  選舉機構
  五  選舉標志
  六  大選的一些特點
 第八節(jié)  主要政黨
第四章  經(jīng) 濟
 第一節(jié)  概述
  —  9~99年的經(jīng)濟發(fā)展
  二 99年以來的經(jīng)濟改革
  三  第九個五年計劃
  四  經(jīng)濟建設成就
 第二節(jié)  農(nóng)牧業(yè)
  一  經(jīng)濟改革前的農(nóng)業(yè)政策和措施
  二  農(nóng)業(yè)改革
  三  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狀況
 第三節(jié)  工業(yè)
  一  工業(yè)發(fā)展速度
  二  主要工業(yè)狀況
  三  企業(yè)效益
 第四節(jié)  商業(yè)
  一  印度的消費市場規(guī)模
  二  商業(yè)基礎設施與消費保障
 第五節(jié)  交通與通信
  一  鐵路
  二  公路
  三  水運和港
  四  航空
  五  通信
 第六節(jié)  財政與金融
  一  財政制度
  二  財政預算
  三  金融體系
  四  金融改革
 第七節(jié)  對外經(jīng)濟關系
  一  對外貿(mào)易
  二  外國經(jīng)濟援助
  三  外國私人投資
 第八書  旅游業(yè)
  一  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
  二  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政策
  三  加強旅游管理
  四  旅游人數(shù)和外匯收入
  五  旅游業(yè)發(fā)展前景
 第九節(jié)  國民生活
  一  貧困狀況
  二  就業(yè)狀況
  三  物價水平
  四  住房狀況
  五  消費開支狀況
  六  醫(yī)療衛(wèi)生
第五章  軍事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建軍簡史
  二  國防體制
  三  國防預算
 第二節(jié)  軍種與兵種
  一  陸軍
  二  海軍
  三  空軍
  四  準軍事部隊
 第三節(jié)  軍事訓練和兵役制度
  一  軍事訓練
  二  兵役制度
 第四節(jié)  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yè)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藝、衛(wèi)生、體育和新聞出版
 第一節(jié)  教育
  一  簡史
  二  初等教育
  三  中等教育
  四  高等教育
  五  職業(yè)教育
  六  成人教育
  七  國際交流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
  一  自然科學
  二  人文社會科學
 第三節(jié)  文學藝術
  一  文學
  二  戲劇與電影
  三  音樂與舞蹈
  四  美術
  五  文化設施
 第四節(jié)  醫(yī)藥衛(wèi)生
 第五節(jié)  體育
  一  概述
  二  制度
  三  機構
  四  隊伍
  五  設施
  六  競技水平
  七  國際交流
 第六節(jié)  新聞出版
  一  報紙與通訊社
  二  廣播電視
  三  圖書期刊
第七章  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
 第一節(jié)  對外政策的演變和主要特點
  一  獨立初期對外戰(zhàn)略的目標
  二  對外政策的發(fā)展和演變
  三  當前對外政策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jié)  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一  三次印巴戰(zhàn)爭
  二  冷戰(zhàn)后的印巴關系
  三  “9·”事件后的印巴關系
 第三節(jié)  與南亞其他國家的關系
  一  與孟加拉國的關系
  二  與斯里蘭卡的關系
  三  與尼泊爾的關系
  四  與不丹的關系
  五  與馬爾代夫的關系
 第四節(jié)  與中國的關系
  —  世紀5年代的友好時期
  二  中印邊界沖突后的兩國關系
  三  世紀年代以來的中印關系
  四  中印關系改善和發(fā)展的原因
  五  印度核試驗后的中印關系
 第五節(jié)  與美國的關系
  一  冷戰(zhàn)時期的印美關系
  二  冷戰(zhàn)后的印美關系
  三  核試驗后的印美關系
  四  印美關系發(fā)展的原因
 第六節(jié)  與俄羅斯(蘇聯(lián))的關系
  一  冷戰(zhàn)時期的印蘇關系
  二  冷戰(zhàn)后的印俄關系
  三  印俄加強關系的背景和原因
 第七節(jié)  與東盟國家的關系
  一  冷戰(zhàn)時期印度與東盟國家的關系
  二  冷戰(zhàn)后印度與東盟國家的關系
  三  印度與東盟發(fā)展關系的原因
 第八節(jié)  與東亞國家的關系
  —  與日本的關系
  二  與韓國的關系
 第九節(jié)  與中亞國家的關系
  一  與哈薩克斯坦的關系
  二  與烏茲別克斯坦的關系
  三  與土庫曼斯坦的關系
  四  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關系
  五  與塔吉克斯坦的關系
  六  與中亞國家發(fā)展關系的戰(zhàn)略考慮
 第十節(jié)  與中東國家的關系
  一  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二  與以色列的關系
 第十一節(jié) 歐洲國家的關系
  一 英國的關系
  二 與法國的關系
本書各章撰寫人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