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種聲音,就意味著擁有一種生活。那些尚處于神秘狀態(tài)的西方生活,仿佛就寄寓于這些訓練有素的配音演員所改造過的(美化了的)聲音符號當中。因此,模仿西方電影配音的聲音,立即成為一種時尚和身份的標志。它表明,發(fā)聲音并非具體地使用漢語,而是借助于漢語符號來表達一種西方化了的本質,象征性地擁有一切有別于當下現實的生活品格。張閎,文化批評家。曾為醫(yī)生,后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F任教于上海某高校。著有批評文集《內部的風景》等。《聲音的詩學》名為文化批評文集,實為文化心理解剖病理報告。作者從現當代各種文化聲響人手,闡釋名人名作,批點文化熱點,望聞問切,直指人心。如:衛(wèi)慧的暴得大名,不僅僅助長了文學上的虛浮和艷情之風,更重要的是,它刺激起一批文學寫作者(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寫作者)強烈的名利欲,一種“一夜暴富”的文化賭徒心理惡性膨脹起來。其分析游刃有余,針針見血;其鋒芒犀利難當,不避權貴;其語勢魅力多變,酣暢淋漓。又為作者個人思想之狂歡,自由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