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生物科學容觀夐人類學民族學文集

容觀夐人類學民族學文集

容觀夐人類學民族學文集

定 價:¥26.00

作 者: 容觀夐著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叢編項: 中山大學人類學民族學文叢
標 簽: 人口學

ISBN: 9787105056323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3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容觀夐,廣東中山市人。1922年生。現(xiàn)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中國族群研究中心顧問、嶺南考古研究中心顧問和民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初,在武漢中南民族學院二十年間,兼任文物館主任(1953-1958),入藏各類文物九千余件,籌建中南區(qū)少數(shù)民族陳列館,1955年夏,中山大學復辦人類學系,從北京調(diào)回母校,任系副主任兼文物館工作,主持全系科研,講授本科及研究生基礎課程。著有《文化人類學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人類學方法論》與喬曉勤合著《民族考古學初論》,獲廣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專著二等獎。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百年的歷程, 自嚴復1901年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以來,幾代前輩學人篳路藍縷,開啟山林,使人類學在華夏大地成長。中山大學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人類學的拓荒者。這次《中山大學人類學民族文叢》首批整理了楊成志、容觀夐、黃淑娉、龔佩華四位先生的文集。本集是容觀夐先生的文集。

作者簡介

  容觀夐,廣東中山市人。1922年生?,F(xiàn)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中國族群研究中心顧問、嶺南考古研究中心顧問和民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初,在武漢中南民族學院二十年間,兼任文物館主任(1953-1958),入藏各類文物九千余件,籌建中南區(qū)少數(shù)民族陳列館,1955年夏,中山大學復辦人類學系,從北京調(diào)回母校,任系副主任兼文物館工作,主持全系科研,講授本科及研究生基礎課程。著有《文化人類學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人類學方法論》與喬曉勤合著《民族考古學初論》,獲廣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專著二等獎。

圖書目錄

人類學教學研究篇
人類學
人種、種族及人類的分類
進一步完善《學科分類與代碼》 促進我國文化人類學的發(fā)展
文化與文化變遷(上)
文化與文化變遷(下)
教學實踐給我們提出的課題
我對人類學研究的一些認識
應該全面地搜集少數(shù)民族文物
南方民族史篇
人類學在民族史研究中的作用
試論南方民族史研究的人類學取向
競渡傳風俗
——古代越族文化史片斷
釋“島夷卉服,厥篚織貝”
——兼談南方少數(shù)民族對我國古代棉紡織業(yè)的貢獻
關(guān)于我國南方棉紡織歷史研究的一些問題
從民族志資料看嶺南古越族與東南亞的親緣關(guān)系
關(guān)于黎族早期歷史問題的研究
對當前黎族史研究的幾點思考
關(guān)于黃道婆生平業(yè)績問題的思考
黎族地區(qū)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改變?nèi)?br /> ——從《評皇券牒》看瑤族的早期歷史
體現(xiàn)瑤族主體意識的盤瓠傳說
瑤族歷史三題
“耍歌堂”活動在八排瑤族 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從“清檔”三則史料說起
海南省苗族族屬問題
民族考古學篇
值得提倡的民族志類比分析法
——“民族考古學”介紹
文化人類學知識與考古學研究
考古學走與人類學相結(jié)合的道路
——再論文化人類學知識與考古學研究
從一位考古學家的諍言談起
——三論文化人類學知識與考古學研究
……
后記 【媒體評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