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硬件、外部設備與維護USB 2.0設備的設計與開發(fā)

USB 2.0設備的設計與開發(fā)

USB 2.0設備的設計與開發(fā)

定 價:¥28.00

作 者: 邊海龍,賈少華編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電子計算機 接口設備

ISBN: 9787115117311 出版時間: 2004-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50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與其他的接口不同,USB接口規(guī)范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從誕生之初到現(xiàn)在,短短5年的時間,由開始的不為人們所熟悉,到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新型計算機硬件都將其作為新一代的接口;傳輸速率由開始的1.1版本的12Mbit/s到現(xiàn)在2.0版本的480Mbit/s,發(fā)展速度令人驚訝。USB已經(jīng)成為計算機上的標準配置接口,是實現(xiàn)外部設備與計算機通信常用的一種方式。本書從兩個入手,重點介紹了USB 2.0協(xié)議以及USB設備的設計與開發(fā)的相關知識。全書共分為12章,第1-8章介紹了USB 2.0協(xié)議,內容包括USB 2.0規(guī)范、USB集線器、設備檢測、控制傳輸、USB傳輸方式、USB設備機械和電氣特性、USB中數(shù)據(jù)格式和信號編碼等基礎知識;第9-12章通過具體的實例介紹了如何開發(fā)一個符合USB 2.0規(guī)范的設備,內容包括常見USB控制器芯片介紹、USB設備硬件設計、固件設計、驅動程序設計。全書列舉了大量范例程序,并作了詳盡解釋,可以幫助用戶開發(fā)自己的USB設備。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豐富詳實,突出

作者簡介

暫缺《USB 2.0設備的設計與開發(fā)》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USB基礎知識
 1.1  快速的發(fā)展過程
 1.2  USB的優(yōu)勢
 1.2.1  真正的即插即用
 1.2.2  速度的提升
 1.2.3  其他方面
 1.3  重要的概念
 1.3.1  “智能化”的接口簡析
 1.3.2  “主機”的概念
 1.3.3   USB的端口
 1.3.4  “Function”的意義
 1.3.5  “Hub”的意義
 1.3.6  “Device”的意義
 1.4  USB的局限性
 1.4.1  功能的局限性
 1.4.2  開發(fā)的難度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如何著手USB的開發(fā)工作
 2.1  USB結構簡介
 2.1.1  USB的總線結構(物理結構)
 2.1.2  USB的邏輯結構
 2.2  必要的準備工作
 2.2.1  主機
 2.2.2  開發(fā)過程中應考慮的問題
 2.2.3  必要設備的準備
 2.2.4  開發(fā)工作流程
 2.2.5  最后的考慮
 2.3  關于開發(fā)者論壇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集線器
 3.1  USB集線器
 3.1.1  通常概念意義下的集線器
 3.1.2  USB中的集線器(Hub)概念
 3.2  Hub的體系結構
 3.2.1  連接的重續(xù)
 3.2.2  Hub的錯誤恢復機制
 3.3  Hub的數(shù)據(jù)幀與微幀的計時器
 3.3.1  高速模式下微幀的計時范圍
 3.3.2  全速模式下幀的計時范圍
 3.3.3  幀/微幀的計時同步機制
 3.4  主機在幀結束時的行為
 3.4.1  全/低速模式下最晚發(fā)出的主機數(shù)據(jù)包
 3.4.2  全/低速模式下的無效包
 3.4.3  全/低速下對事務處理完成時間的預測
 3.5  內部端口
 3.6  下游端口
 3.6.1  下游端口狀態(tài)的描述
 3.6.2  連接斷開的偵測
 3.6.3  端口指示燈
 3.7  上游端口
 3.7.1  全速
 3.7.2  高速
 3.7.3  接收器
 3.7.4  發(fā)送器
 3.8  集線器中繼器
 3.9  集線器控制器
 3.9.1  端點的組織結構
 3.9.2  Hub的消息體系結構和操作
 3.9.3  端口改變信息的處理
 3.9.4  集線器和端口的狀態(tài)改變位圖
 3.9.5  過流報告和恢復
 3.9.6  對于設備檢測的控制
 3.10  集線器的設置
 3.11  事務處理轉譯器(Transaction Translator)
 3.11.1  綜述
 3.11.2  數(shù)據(jù)處理時序
 3.12  本章小結
 第4章  設備檢測
 4.1  概述
 4.2  FX 2的設備列舉過程
 4.2.1  FX 2列舉的特點
 4.2.2  FX 2的啟動模式
 4.2.3  FX 2的“默認的USB設備”
 4.2.4  EEPROM啟動導入數(shù)據(jù)的格式
 4.2.5  關于RENUM位
 4.2.6  FX 2對設備請求的回應(RENUM=0)
 4.2.7  FX 2中用于固件下載的制造商請求
 4.2.8  重新列舉(ReNumerates)
 4.2.9  初始化下載的過程
 4.3  USB 2.0中對于列舉的規(guī)定
 4.3.1  列舉過程設備經(jīng)歷的狀態(tài)
 4.3.2  總線列舉要經(jīng)歷的步驟
 4.3.3  總線列舉過程中要用到的描述符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控制傳輸
 5.1  基本理論
 5.1.1  設置階段
 5.1.2  數(shù)據(jù)階段
 5.1.3  狀態(tài)階段
 5.1.4  錯誤處理
 5.1.5  11種標準請求
 5.1.6  類特定請求
 5.1.7  供應商特定請求
 5.2  實際應用
 5.2.1  簡介
 5.2.2  控制端點EP0
 5.2.3  USB請求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
 6.1  控制傳輸
 6.1.1  數(shù)據(jù)格式
 6.1.2  包大小的限制
 6.1.3  總線訪問限制
 6.1.4  控制傳輸?shù)臄?shù)據(jù)順序和錯誤的檢測處理
 6.2  批量傳輸
 6.2.1  數(shù)據(jù)格式
 6.2.2  數(shù)據(jù)包大小的限制
 6.2.3  總線訪問限制
 6.2.4  數(shù)據(jù)順序和錯誤檢測
 6.3  中斷傳輸
 6.3.1  數(shù)據(jù)格式
 6.3.2  包大小限制
 6.3.3  總線訪問限制
 6.3.4  數(shù)據(jù)順序和錯誤檢測
 6.4  等時傳輸
 6.4.1  數(shù)據(jù)格式
 6.4.2  數(shù)據(jù)包大小限制
 6.4.3  總線訪問限制
 6.4.4  錯誤檢測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機械特性
 7.1  綜述
 7.2  內建的連接器的協(xié)議
 7.3  線纜
 7.4  線纜組件
 7.4.1  標準的可分離的線纜組合
 7.4.2  高/全速的束縛型的線纜組合
 7.4.3  低速的束縛型線纜組合
 7.4.4  被禁止的線纜組合
 7.5  USB連接器的終端數(shù)據(jù)
 7.6  線纜的機械構造和材料需求
 7.7  關于USB的電氣特性
 7.8  信號
 7.8.1  高速信號的概述
 7.8.2  USB驅動器特性
 7.8.3  高速接收器的特性
 7.9  設備速度的檢測
 7.9.1  全低速設備速度的檢測
 7.9.2  高速設備的檢測
 7.10  輸入特性
 7.10.1  全/低速的輸入特性
 7.10.2  高速的輸入特性
 7.11  信號的層次
 7.11.1  全/低速的信號的層次
 7.11.2  高/全速的信號的層次
 7.12  連接和斷開連接的信號
 7.12.1  連接建立和斷開的檢測
 7.12.2  建立連接的事件時序
 7.12.3  數(shù)據(jù)信號
 7.12.4  重啟信號
 7.12.5  掛起
 7.12.6  重讀
 7.13  數(shù)據(jù)信號的速率
 7.14  電力的分配
 7.14.1  設備的分類
 7.14.2  在掛起/重續(xù)中電力的控制
 7.14.3  動態(tài)地連入和拔除
 7.15  本章小結
 第8章  信號編碼與傳輸
 8.1  字節(jié)/位順序
 8.2  SYNC域
 8.3  數(shù)據(jù)包域的格式
 8.3.1  數(shù)據(jù)包鑒定域
 8.3.2  地址域
 8.3.3  幀數(shù)量域
 8.3.4  數(shù)據(jù)域
 8.3.5  循環(huán)冗余校驗
 8.4  數(shù)據(jù)包格式
 8.4.1  標志包
 8.4.2  分割處理特殊標志包
 8.4.3  幀開始(Start-Of-Frame)包
 8.4.4  數(shù)據(jù)包
 8.4.5  握手包
 8.4.6  握手的響應
 8.5  數(shù)據(jù)包的處理時序
 8.5.1  批量傳輸?shù)奶幚頃r序
 8.5.2  控制傳輸處理時序
 8.5.3  中斷傳輸?shù)奶幚頃r序
 8.5.4  同步傳輸?shù)奶幚頃r序
 8.6  數(shù)據(jù)觸發(fā)的同步和重試
 8.6.1  通過SETUP標志進行的初始化
 8.6.2  成功的數(shù)據(jù)處理
 8.6.3  數(shù)據(jù)的失效或不能被接收
 8.6.4  失效的握手信號
 8.6.5  低速的事務處理
 8.7  錯誤檢測和恢復
 8.7.1  數(shù)據(jù)包錯誤分類
 8.7.2  總線循環(huán)時間
 8.7.3  EOP的失效
 8.7.4  總線錯誤的恢復
 8.8  本章小結
 第9章  USB控制器芯片
 9.1  USB控制器芯片的構成
 9.1.1  USB端口
 9.1.2  CPU
 9.1.3  數(shù)據(jù)緩沖器
 9.1.4  程序存儲器
 9.1.5  數(shù)據(jù)存儲器
 9.1.6  寄存器
 9.1.7  其他接口
 9.2  芯片構架
 9.2.1  專門為USB設計的USB控制芯片
 9.2.2  內嵌通用微控制器的芯片
 9.2.3  需要外接微控制器的芯片
 9.3  芯片舉例
 9.3.1  Cypress公司的M8 CY7C63101A芯片
 9.3.2  Cypress公司的EZ-USB芯片
 9.3.3  National Semiconductor USBN9603
 9.3.4  Netchip NET2888
 9.3.5  Philips Semiconductor PDIUSBD12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USB設備開發(fā)概述
 10.1  準備工作
 10.2  開發(fā)步驟
 10.2.1  初步計劃
 10.2.2  硬件計劃
 10.2.3  軟件計劃
 10.3  控制器芯片的選擇
 10.4  硬件設計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固件設計(CY7C68013)
 11.1  固件的工作
 11.2  匯編與C51的比較
 11.3  C51程序設計基礎
 11.3.1  標志符和關鍵字
 11.3.2  數(shù)據(jù)類型
 11.3.3  中斷服務函數(shù)和寄存器組定義
 11.3.4  C51中的尋址方式
 11.4  固件程序設計
 11.4.1  固件程序規(guī)劃
 11.4.2  主程序
 11.4.3  描述符定義
 11.4.4  響應設備請求
 11.4.5  中斷處理
 11.4.6  數(shù)據(jù)傳輸舉例:批量OUT傳輸
 11.4.7  數(shù)據(jù)傳輸舉例:批量IN傳輸
 11.5  本章小結
 第12章  驅動程序設計
 12.1  設備驅動程序基礎
 12.2  驅動程序的分類
 12.2.1  VxD
 12.2.2  KMD
 12.2.3  WDM
 12.3  WDM驅動程序基本結構
 12.3.1  WDM驅動程序的層次結構
 12.3.2  設備對象
 12.3.3  USB驅動程序結構
 12.4  USB設備驅動程序開發(fā)流程
 12.4.1  準備工作(工具選擇)
 12.4.2  兩個重要的概念IRP和URB
 12.4.3  編寫驅動程序
 12.4.4  編譯驅動程序
 12.4.5  安裝驅動程序
 12.5  INF文件
 12.5.1  INF文件格式要求
 12.5.2  INF文件舉例
 12.5.3  INF文件詳解
 12.5.4  用geninf實用程序生成一個INF文件
 12.6  本章小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