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信系統(tǒng)概述
1. 1 信息與通信
1. 1. 1 信息. 信號與信息格式
1. 1. 2 通信
1. 1. 3 信息技術
1. 2 通信系統(tǒng)
1. 2. 1 信息系統(tǒng)
1. 2. 2 通信系統(tǒng)
1. 2. 3 現(xiàn)代通信系統(tǒng)
1. 2. 4 同步技術概述
1. 3 信道分類與特性
1. 3. 1 信道分類
1. 3. 2 幾種常用信道基本特征
1. 4 通信頻段劃分
1. 4. 1 通信頻段劃分和無線頻譜規(guī)劃
1. 4. 2 無線傳播的特點
1. 5 通信系統(tǒng)質量指標
1. 5. 1 系統(tǒng)質量體系
1. 5. 2 提高有效性技術
1. 5. 3 提高可靠性技術
1. 6 通信發(fā)展歷程
第2章 信號與噪聲分析
2. 1 確知信號時-頻域特征
2. 1. 1 周期信號表示方法--傅里葉級數(shù)
2. 1. 2 傅里葉時-頻域分析方法
2. 1. 3 能量譜與功率譜
2. 2 希氏變換
2. 3 確知信號通過線性時不變系統(tǒng)
2. 4 隨機變量統(tǒng)計特征
2. 4. 1 一維統(tǒng)計特征
2. 4. 2 二維統(tǒng)計特征
2. 4. 3 隨機變量變換
2. 5 平穩(wěn)隨機過程統(tǒng)計特征
2. 5. 1 隨機過程及其統(tǒng)計特征
2. 5. 2 平穩(wěn)隨機過程與廣義平穩(wěn)過程
2. 5. 3 遍歷性平穩(wěn)過程
2. 5. 4 平穩(wěn)隨機信號功率譜 密度
2. 6 平穩(wěn)隨機過程通過系統(tǒng)的響應統(tǒng)計特征
2. 6. 1 通過線性系統(tǒng)
2. 6. 2 平穩(wěn)過程通過非線性系統(tǒng)
2. 7 高斯白噪聲的特征
2. 7. 1 信號與干擾
2. 7. 2 高斯白噪聲
2. 7. 3 高斯隨機過程的特點
2. 8 復習與思考
2. 8. 1 確知信號特征
2. 8. 2 平穩(wěn)隨機過程統(tǒng)計特征
2. 8. 3 高斯噪聲統(tǒng)計特征
2. 9 填空簡答
2. 9. 1 信號分析
2. 9. 2 概率與隨機變量
2. 9. 3 隨機過程統(tǒng)計特征
2. 9. 4 高斯過程與噪聲特征
2. 10 習題
2. 10. 1 傅里葉變換及信號分析
2. 10. 2 概率與隨機變量
2. 10. 3 二維隨機變量
2. 10. 4 隨機過程統(tǒng)計特征
2. 10, 5 隨機信號與高斯噪聲通過系統(tǒng)
2. 10. 6 兩個隨機過程的統(tǒng)計關系
第3章 模擬調制系統(tǒng)
3. 1 模擬信號連續(xù)波調制系統(tǒng)模型
3. 1. 1 模擬調制概念
3. 1. 2 線性調制系統(tǒng)信號分析
3. 2 線性調制信號解調與性能分析
3. 2. 1 解調方式與步驟
3. 2. 2
抗 噪聲性能分析
3. 2. 3 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3. 3 非線性調制
3. 3. 1 角度調制數(shù)學模型
3. 3. 2 調角信號的時頻域分析
3. 4 調頻波的解調性能分析
3. 4. 1 窄帶調頻相干解調的性能
3. 4. 2 WBFM非相干解調與特性分析
3. 4. 3 調頻系統(tǒng)若干技術問題
3. 5 調相波特點
3. 5. 1 發(fā)送調相波信號分析
3. 5. 2 PM信號主要參量
3. 5. 3 WBPM信號解調與性能
3. 6 模擬調制綜合應用舉例
3. 7 復習與思考
3. 8 填空簡答
3. 8. 1 線性調制系統(tǒng)信號分析
3. 8. 2 線性調制解調性能分析
3. 8. 3 調角波信號分析
3. 8. 4 調角波性能分析
3. 8. 5 綜合應用
3. 9 習題
3. 9. 1 線性調制已調信號分析
3. 9. 2 解調與性能分析
3. 9. 3 調頻信號分析
3. 9. 4 鑒頻與性能分析
3. 9. 5 調相信號與解調性能
3. 9. 6 綜合性題目
第4章 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
4. 1 數(shù)字化編碼特點與優(yōu)點
4. 1. 1 數(shù)字調制
4. 1. 2 PCM和數(shù)字信號優(yōu)點
4. 2 低通抽樣
4. 2. 1 抽樣定理要點
4. 2. 2 平頂抽樣
4. 2. 3 進一步認識抽樣定理
4. 3 量化與性能分析
4. 3. 1 均勻量化與編碼
4. 3. 2 編碼方式
4. 3. 3 量化噪聲性能分析
4. 4 非均勻量化
4. 4. 1 針對性
4. 4. 2 語音信號非均勻量化策略
4. 4. 3 A律語音13折線壓縮-擴張?zhí)匦?br />4. 5 PCM基群傳輸系統(tǒng)
4. 5. 1 A律30/32路PCM基群 E1 系統(tǒng)
4. 5. 2 u律基群概要
4. 6 線性預測編碼
4. 6. 1 差分脈碼調制
4. 6. 2 增量調制
4. 6. 3 改進型增量調制
4. 6. 4 自適應差分脈碼調制 ADPCM
4. 7 復習與思考
4. 8 填空簡答
4. 8. 1 抽樣與數(shù)字化概念
4. 8. 2 量化概念
4. 8. 3 語音PCM編碼
4. 8. 4 預測編碼 DPCM. DM. ADPCM
4. 9 習題
4. 9. 1 線性量化PCM
4. 9. 2 非均勻量化PCM
4. 9. 3 預測編碼
第5章 數(shù)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5. 1 碼型. 波形及功率譜
5. 1. 1 選擇碼型. 波形的具體考慮因素
5. 1. 2 主要碼型的特點與優(yōu)點
5. 1. 3 功率譜特性及要求
5. 2 奈奎斯特準則--消除符號間干擾理論與實踐
5. 2. 1 消除符號間干擾--奈氏準則的充要條件
5. 2. 2 部分響應--奈奎斯特第二準則
5. 2. 3 相關電平編碼推廣--部分響應系列
5. 3 均衡
5. 3. 1 均衡的必要性
5. 3. 2 時域線性均衡
5. 4 數(shù)字信號基帶傳輸系統(tǒng)誤碼性能分析
5. 4. 1 數(shù)字基帶信號傳輸與接收特點
5. 4. 2 誤碼性能分析方法
5. 5 復習與思考
5. 6 填空簡答
5. 6. 1 數(shù)字基帶波形序列特性
5. 6. 2 奈氏準則--消除ISI原理
5. 6. 3 均衡概念
5. 6. 4 數(shù)字基帶系統(tǒng)誤碼性能
5. 7 習題
5. 7. 1 碼型與功率譜
5. 7. 2 奈氏準則及其實現(xiàn)
5. 7. 3 均衡
5. 7. 4 誤碼性能
第6章 數(shù)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6. 1 二元幅移鍵控系統(tǒng)分析
6. 1. 1 ASK信號分析
6. 1. 2 相干解調及性能分析
6. 1. 3 非相干噪聲性能分析
6. 2 二元頻移鍵控系統(tǒng)分析
6. 2. 1 FSK信號設計與分析
6. 2. 2 兩種FSK及其參數(shù)
6. 2. 3 CPFSK特點
6. 2. 4 FSK信號相干性能分析
6. 2. 5 FSK非相干性能分析
6. 3 二元相移鍵控系統(tǒng)分析
6. 3. 1 絕對相移鍵控 PSK 特點
6. 3. 2 差分相移鍵控
6. 4 3種二元調制系統(tǒng)性能比較
6. 5 多元數(shù)字調制系統(tǒng)
6. 5. 1 概念與要點
6. 5. 2 多元數(shù)字調幅
6. 5. 3 多元數(shù)字調頻
6. 5. 4 多元數(shù)字調相
6. 6 正交調幅
6. 6. 1 QAM信號設計特點
6. 6. 2 MQAM相干接收抗噪聲性能
6. 6. 3 MQAM與MPSK比較
6. 6. 4 改進型QPSK
6. 7 最小頻移鍵控
6. 7. 1 MSK信號分析
6. 7. 2 MSK信號相干接收
6. 7. 3 MSK信號系統(tǒng)特點
6. 7. 4 改進型MSK
6. 8 復習與思考
6. 9 填空簡答
6. 9. 1 二元鍵控信號特點與比較
6. 9. 2 各種二元調制系統(tǒng)性能比較
6. 9. 3 QAM和QPSK, MPSK
6. 9. 4 其他恒包絡技術
6. 10 習題
6. 10. 1 二元調制
6. 10. 2 多元調制
第7章 擴頻調制原理
7. 1 擴頻調制特征及分類
7. 1. 1 擴頻特點
7. 1. 2 發(fā)展背景及優(yōu)勢
7. 1. 3 數(shù)字擴頻調制方式
7. 2 PN序列
7. 2. 1 m序列
7. 2. 2 m序列性質
7. 3 直接序列擴頻
7. 3. 1 基帶DS-SS
7. 3. 2 直接序列擴頻的頻帶傳輸
7. 3. 3 射頻DS-SS系統(tǒng)性能分析
7. 3. 4 干擾容限Jm
7. 4 跳頻擴頻
7. 4. 1 概念與分類
7. 4. 2 慢跳頻與快跳頻
7. 4. 3 碼分復用與碼分多址
7. 5 碼分多址--擴頻應用
7. 5. 1 CDMA概念
7. 5. 2 PN序列部分互相關及Gold序列
7. 5. 3 CDMA應用系統(tǒng)
7. 6 復習與思考
7. 7 填空簡答
7. 7. 1 PN碼和m序列
7. 7. 2 擴頻原理
7. 7. 3 直接序列擴頻
7. 7. 4 跳頻擴頻
7. 7. 5 移動蜂窩無線與CDMA
7. 8 習題
7. 8. 1 PN序列與m序列
7. 8. 2 直接序列擴頻
7. 8. 3 跳頻擴頻
7. 8. 4 系統(tǒng)及性能分析
第8章 數(shù)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8. 1 最佳接收準則
8. 2 匹配濾波器最佳接收
8. 2. 1 思路和設計方案
8. 2. 2 匹配濾波器特性與信號分析
8. 2. 3 匹配接收系統(tǒng)誤碼性能
8. 2. 4 匹配濾波器最佳接收應用
8. 3 相關接收
8. 3. 1 未知相位信號的最佳接收
8. 3. 2 相關接收
8. 4 理想接收機模型
8. 4. 1 理想接收思路構成
8. 4. 2 理想接收與相關接收的等效性
8. 5 最佳接收誤碼率統(tǒng)計分析
8. 5. 1 3種最佳接收機統(tǒng)一性及其條件
8. 5. 2 誤碼性能統(tǒng)一分析方法
8. 5. 3 相關接收與相干接收的性能比較
8. 6 復習與思考
8. 7 填空簡答
8. 7. 1 匹配濾波器接收
8. 7. 2 相關接收
8. 7. 3 最大似然接收
8. 8 習題
8. 8. 1 匹配濾波器接收
8. 8. 2 相關接收
第9章 信道編碼
9. 1 信道編碼概念
9. 1. 1 波形編碼
9. 1. 2 傳輸差錯概念
9. 1. 3 信道編碼定理
9. 1. 4 差錯控制 能力 定理
9. 2 線性分組碼
9. 2. 1 構思特點
9. 2. 2
n, k 碼編制過程舉例
9. 2. 3 解碼伴隨式與糾錯
9. 3 漢明對 n, k 的貢獻
9. 3. 1 漢明界
9. 3. 2 漢明碼. 完備碼
9. 3. 3 漢明碼的擴展與擴展碼
9. 4
n, k 循環(huán)碼
9. 4. 1 預備知識
9. 4. 2
n, k 循環(huán)碼的特點
9. 4. 3 由生成多項式構成循環(huán)碼
9. 4. 4 循環(huán)碼編碼步驟
9. 4. 5 解碼與伴隨式糾錯
9. 4. 6 生成矩陣多項式
9. 5 認識3種常用最佳 n, k 循環(huán)碼
9. 5. 1 循環(huán)冗余校驗碼 CRC
9. 5. 2 BCH碼
9. 5. 3 R-S碼
9. 6 卷積碼
9. 6. 1 卷積碼特性
9. 6. 2 卷積碼數(shù)學描述
9. 6. 3 卷積碼圖示法
9. 6. 4 卷積碼維特比解碼最佳實施
9. 7 網格編碼調制
9. 7. 1 TCM--組合編碼調制特點
9. 7. 2 實施TCM
9. 8 復習與思考
9. 9 填空簡答
9. 9. 1 信道編碼概念
9. 9. 2
n, k 分組碼特征
9. 9. 3
n, k 循環(huán)碼特征
9. 9. 4
no, ko, N 卷積碼特征
9. 10 習題
9. 10. 1 差錯控制概念
9. 10. 2
n, k 分組碼
9. 10. 3 循環(huán)碼特征
9. 10. 4 卷積碼分析
第10章 現(xiàn)代通信技術及其發(fā)展
10. 1 通信網的發(fā)展
10. 1. 1 公用電話網 PSTN
10. 1. 2 分組交換網
10. 1. 3 城域網 MAN
10. 1. 4 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 ISDN
10. 1. 5 智能網 IN
10. 1. 6 無線網
10. 1. 7 數(shù)據通信 網
10. 1. 8 Internet
10. 1. 9 接入網
10. 1. 10 電信網與信息網的區(qū)別
10. 2 ISDN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
10. 2. 1 概念
10. 2. 2 ISDN特點
10. 2. 3 ISDN業(yè)務
10. 2. 4 用戶-網絡接口 UNI
10. 3 ATM--異步轉移模式
10. 3. 1 B-ISDN產生與ATM目標傳輸模式
10. 3. 2 ATM特征與優(yōu)勢
10. 3. 3 ATM基本概念
10. 3. 4 ATM虛連接--傳輸與交換
10. 3. 5 ATM網的網絡結構
10. 4 同步數(shù)字體系SDH
10. 4. 1 什么是SDH
10. 4. 2 SDH傳送網分層模型特點
10. 4. 3 SDH基本單元--網元 NE
10. 4. 4 數(shù)字數(shù)據網 DDN
10. 5 關于數(shù)據通信
10. 5. 1 數(shù)據通信網概述
10. 5. 2 數(shù)據通信網絡體系結構
10. 5. 3 現(xiàn)代數(shù)據通信網的發(fā)展
10. 5. 4 局域網的發(fā)展
10. 5. 5 幀中繼網
10. 5. 6 有關網絡部件的功能
10. 6 Internet
10. 6. 1 Internet概念
10. 6. 2 TCP/IP構成 傳輸控制協(xié)議/網間互連協(xié)議
10. 6. 3 關于IP協(xié)議--IPv4與IPv6
10. 6. 4 IP網有關技術簡介
10. 7 光纖通信系統(tǒng)
10. 7. 1 光纖通信優(yōu)點及分類
10. 7. 2 光纖傳輸特性
10. 7. 3 光纖接入網 OAN
10. 7. 4 光通信發(fā)展
10. 8 無線通信
10. 8. 1 蜂窩無線移動電話系統(tǒng)
10. 8. 2 蜂窩系統(tǒng)的干擾和系統(tǒng)的容量
lo. 8. 3 衰落效應和衰落分布
10. 8. 4 多址技術
10. 8. 5 無線網絡的發(fā)展
10. 8. 6 其他無線技術
10. 9 接入網--最后一公里
10. 9. 1 接入網概念
10. 9. 2 xDSL接入系列
10. 9. 3 綜合業(yè)務接入網
10. 9. 4 光接入網
10. 9. 5 無線接入
10. 10 衛(wèi)星通信
10. 10. 1 概述
10. 10. 2 靜止衛(wèi)星參數(shù)
10. 10. 3 VSAT
10. 11 數(shù)字微波 鏈路
10. 11. 1 數(shù)字微波鏈路
10. 11. 2 鏈路特性及影響因素
10. 11. 3 保護與分集
10. 12 現(xiàn)代通信網發(fā)展趨勢
10. 12. 1 三網融合加速進程
10. 12. 2 下一代網的特點
10. 12. 3 IP網的缺陷與后IP變革
10. 12. 4 通信網變革---會聚網 Converged Networks
習題答案
附錄A 概率積分與誤差函數(shù) 表
附錄B 三角函數(shù)恒等式 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