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的文章,有散文、雜文,也有隨筆、論文,還有演講稿、書信,并不統(tǒng)一,甚至稱得上繁雜;以作者來看,他們的身份也頗為復雜,既有作家、藝術家,也有哲學家、美學家,教育家。《我們怎樣做父親(文化名人談青少年教育)》共選有各類文章50余篇,內容包括父母對于子女教育的責任,品德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以及青少年成長階段所面臨的困擾與問題。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等,林林總總,無一不是關于青少年教育的各個方面。雖然時過境遷,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教育條件已經遠非當年的狀況,但是這些文章中所蘊含的對孩子赤誠的愛、諄諄的苦心、人生的智慧等,以及那個激情洋溢的五四運動所倡導的對國家的抱負、對社會的責任、對理想的堅持、對進步的追求,對于今天的讀者一家長、教育工作者、孩子一仍然有啟迪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