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本不在我的寫作計劃之內,完全是應責任編輯王建勛先生之邀而作。我和建勛認識時間不長,此前對他還是有所耳聞,他在北京的編輯界久享大名,所編的“學燈”系列、”人之初”系列都在讀書界有影響,受到歡迎。他所聯系的許多作者也多是我的故舊新知。與建勛見面后,又很談得來,他騎著電動自行車,從安定門外到遠在東南三環(huán)以外我的蝸居,一腳就是半天,非常投機。后來,他約我為“人之初”系列寫一本書,雖然很想寫,無奈事情太多,特別是為所里做的一個項目還沒有完,不能報命,常以為憾。后來,建勛說,他想把古代幾部名著,做成《畫里話外》叢書,要我選一部。我想自己做的項目——《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第二部——中正好對《水滸傳》從新的視角做了一些新的評價,拿來剪裁拼湊,正好組成一本新書。其中許多想法還沒有見之于世,正好借此機會看一看社會的反響。但這套《畫里話外》叢書有其特殊的體例,不僅要有插圖,而且要每頁一幅,這樣每頁的文字就不能超過600字,許多長一些的論述就要切割,仿佛是現在北京挺長、挺直、挺寬的長街被紅綠燈分割成一段一段似的。既使得文章氣脈不貫,又妨礙在探討問題時的全面展開,但為本系圖書的體例所限,也沒有辦法。因此書中許多觀點只是涉及到了,而未能夠深入探討。如中國人的“皇帝夢”問題“平等夢”問題“南北水滸故事的差別”問題等都是淺嘗輒止的。這本書叫“《水滸》與江湖”,是談《水滸傳》與江湖文化關系的。這一點在《前言》已經有了詳細的說明?,F在“江湖”“江湖文化”頻頻出現在各種傳媒和文藝作品中。作者、受眾醉心于它的氣象開闊、豪邁,因而一并接受了它所帶有的草莽氣和粗鄙作風。這種向往是幾百年來浸染熏陶和近幾十年來有意地在人們心中播種、培植而養(yǎng)成的。表面上看它在推崇反權威、反傳統(tǒng)和崇尚勇武、奮斗的價值觀,實際上其本質是蔑視規(guī)范、倡導粗鄙的游民文化,這在有意無意地瓦解著傳統(tǒng)的經典文化(近百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崩潰——主要指經典文化——是游民文化內部瓦解和外來文化外部沖擊雙重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