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不說話,除了啞子?有人這個時候說,那個時候不說,有人這個地方說,那個地方不說,有人與這些人說,不與那些人說,有人多說,有人少說,有人愛說,有人不愛說,啞子雖然不說,卻也有那咿咿呀呀的聲音,指指點點的手勢。說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了輩子也不見得真正學會了說話。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怎樣說話與演講》,一書原上奉天惠迪吉書局于1920年11月出版,朱自清作序。是一本廣受讀者歡迎的生活讀物。該書在闡述有關說話與演講藝術方面,有許多精到的見解和釋意,如說話怎樣給人好印象,怎樣讓人接納你的主張,怎樣規(guī)勸和拒絕別人而不致傷害對方;演講要怎樣引起的眾的興趣,怎樣讓人信服你的觀點,怎樣注意演講的環(huán)境、氣氛,達到好的效果等等,至今讓我們受益甚多。毫不奇怪,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少不了人與人的交流,也就應該注意語言交流的藝術,這原本是古今同理的事情。這本書很少說教和空洞的大話,它是大眾生活的經驗之談,對今天的廣大讀者尤有實際生活的幫助和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