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美育基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美育的學科性質
一、美育學研究的對象
二、美育學研究的范圍和基本內容
三、美育學與相近學科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美育的發(fā)展歷史
一 古代美育思想
二、近現代美育思想
第三節(jié) 美育的現實意義
一、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需要開展美育
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需要加強美育
三、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需要普及美育
四、深化教育改革需要推進美育
思考題
第二章 美育的性質
第一節(jié) 美育是感性教育
一、感性的界定
二、美育與感性
第二節(jié) 美育是趣味教育
一、趣味的界定
二、美育與趣味
三、趣味教育的意義
第三節(jié) 美育是人格教育
一、人格的界定
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三、美育與健康人格
思考題
第三章 美育的特點
第一節(jié) 形象性
一、美育的形象是活的形象
二、形象性的特點
第二節(jié) 愉悅性
一、愉悅性的生理基礎
二、審美愉悅是人的高級精神愉悅
三、美育愉悅的層次
第三節(jié) 自由性
一、非強制性
二、自主性
三、超功利性
思考題
第四章 美育的任務
第一節(jié) 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一、審美是人類獨有的活動
二、什么是正確的審美觀
三、如何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第二節(jié) 塑造審美心理結構
一、審美心理結構的特點
二、塑造審美心理結構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提高審美能力
一、培養(yǎng)審美感知能力
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三、增強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思考題
第五章 美育的媒介
第一節(jié) 現實美及其美育
一、自然美及其美育
二、社會美及其美育
第二節(jié) 藝術美及其美育
一、藝術教育與審美教育的關系
二、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及其美育
三、視聽藝術、語言藝術及其美育
第三節(jié) 科技美及其美育
一、科學美及其美育
二、技術美及其美育
思考題
第六章 美育的功能
第一節(jié) 提高生活質量
一、生活方式與審美
二、生活質量與審美
第二節(jié) 協調人際關系
一、美育使人淡泊名利
二、美育使人血氣和平
三、美育使人相互溝通
第三節(jié) 發(fā)展兩個文明
一、文明簡析
二、美育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
三、美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思考題
第七章 美育的途徑
第一節(jié) 家庭美育
一、家庭美育的形式
二、家庭美育的特點
第二節(jié) 學校美育
一、學校美育的形式
二、學校美育的特征
第三節(jié) 社會美育
一、社會美育的形式
二、社會美育的特征
思考題
第八章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美育與德育的關系
一、美育與德育的聯系
二、美育與德育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美育與智育的關系
一、美育與智育的聯系
二、美育與智育的區(qū)別
第三節(jié) 美育與體育的關系
一、美育與體育的聯系
二、美育與體育的區(qū)別
思考題
第九章 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少兒審美發(fā)展的基本內涵
一、少兒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二、少兒審美發(fā)展的主要內容
三、少兒審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jié) 少兒審美發(fā)展的過程描述
一、前審美時期
二、審美萌芽時期
三、審美感興能力的形成時期
第三節(jié) 少兒審美發(fā)展與審美活動
一、游戲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二、繪畫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三、音樂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四、童話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五、文學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六、大自然的美與少兒的審美發(fā)展
思考題
第十章 小學美育
第一節(jié) 小學美育的任務
一、提高小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
二、提高小學生對事物美丑的識別能力
三、提高小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想像能力
四、提高小學生對美的事物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五、提高小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第二節(jié) 小學美育的內容和特點
一、小學美育的內容
二、小學美育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小學美育的實施
一、小學美育的實施原則
二、小學美育實施的方法
三、小學美育實施的途徑
思考題
第十一章 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
第一節(jié) 審美素養(yǎng)是教師的必備素養(yǎng)
一、教師的職業(yè)特點與素質結構
二、審美素養(yǎng)是美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第二節(jié) 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
一、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特征
二、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內容
第三節(jié) 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與原則
一、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
二、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原則
思考題
附 美育基礎自學考試大綱
出版前言
Ⅰ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Ⅱ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Ⅲ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附錄 題型舉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