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創(chuàng)世記:傳說與譯注

創(chuàng)世記:傳說與譯注

創(chuàng)世記:傳說與譯注

定 價:¥29.00

作 者: 馮象著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14038319 出版時間: 2004-10-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圣經(jīng)》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被言說,被考證,被闡釋,被編碼、解碼……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話語空間。作為東方人,要想真正融入全球化的浪潮,真正理解作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動力的新教倫理,《圣經(jīng)》可能都是一塊敲門磚。而要真正理解它,在本書的作者馮象看來,故事新編可能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方法。本書是作者在譯注《圣經(jīng)舊約/摩西五經(jīng)》時,利用所謂的“下腳料”寫就的。上編20篇,講了《創(chuàng)世記》中的20個故事。比如: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亞當和夏娃、該隱殺弟、挪亞方舟、亞伯拉罕、猶大等等的故事。把故事講得精彩,把舊故事講出新東西來,在我看來,是一種很大的文學才能。這之前,在我所讀過的新編故事中,值得推崇的只有魯迅。本書的作者馮象為哈佛客座教授,知識淵博,學貫中西,兼有深厚的寫作功夫,把另一傳統(tǒng)中的故事拿來新編,其對另一種文化的深刻理解與領(lǐng)會,再加駕輕就熟的文字,堪稱當代中文寫作的經(jīng)典。片斷:亞當亞當本是上帝的愛人。賈尼為我解釋這信條時,手指慢慢捋著頭發(fā)的神態(tài),我還記得。剛開學,在愛默生樓202教室,摩利先生的第一堂《圣經(jīng)》課后。賈尼比我高一級,讀宗教系,左耳掛一串釘螺。上帝一言:光!就有了光。夜去晨來,黑暗落下深淵。再一言,大水一分為二,在蒼穹上下漫流。三一言,陸地升出海面。四一言,地上長滿草木,每一種都會結(jié)籽……如此一連六日,上帝開天辟地(《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為什么目的?為了亞當,他惟一的愛。我們每一個亞當,只要迷途知返,回到他的懷抱,他都會欣喜地說:“你要重新叫我丈夫(ishi),不許再稱我為主公(baali)?!保ā逗挝靼?:18)亞當即希伯來語的“人”(adam)字。古代解經(jīng)釋法的猶太博士說,耶和華“十言創(chuàng)世,一指擎天”。第六日,輪到造亞當,卻用了雙手十指,“取的是他自己的形象”。所以亞當?shù)纳碥|仿佛一“微型宇宙”(microcosmos),大千世界只呈現(xiàn)一個“放大的人”(macroanthropos)。他濃密的頭發(fā),是山巔的森林;晶瑩的淚珠,是滔滔江河;張開的嘴巴,是吐納不息的大海。其實,他明亮的眼睛已經(jīng)裝下了整個世界:眼黑作陸,眼白為水,瞳仁是圣城耶路撒冷,那瞳仁深處映射的光輝便是耶和華的圣殿!他美如天使,直立身子走路,會說話,還會辨別是非。但同時,他又需要吃喝排泄性交繁育,生命有限而不免一死——是的,上帝全知洞察一切,早在創(chuàng)世之初就看到亞當?shù)膲櫬洹@一點,又像是野獸。所以圣人們說,人在造物主面前“半是天使,半是野獸”:假如他敬畏上帝,謹守律法,拒絕罪惡,一心為善,他就能領(lǐng)受耶和華的恩惠;否則他必定墮落,過禽獸的生活。賈尼問摩利先生:《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上帝說”只出現(xiàn)九次,不足“十言”,如何解釋?先生見他鼻尖沁出了細汗,摘下遮陽帽,朝天空指指。已是夏至。我們六個研究生簇擁著摩利先生,從他當院長的艾略特學院出來(哈佛的本科生分學院住宿學習,由資深教授兼任院長),到查爾斯酒店為他慶祝榮休。八十年代,那酒店的餐廳還不像現(xiàn)在這般豪華無趣,只有游客和生意人出入。那時,餐桌上鋪一張白紙,放一盒蠟筆。客人入座,點了菜,便可以一邊聊天一邊涂鴉。自認為畫得好的,還可以撕下,紅紅綠綠往墻上貼,把墻當留言簿用。先生說:今天不談這個。不過你們記住,上帝十言創(chuàng)世,對亞當確實盡了心,仿佛熱情周到的主人親自替來訪的友人把房間安頓了。當然,讓亞當后出于天下萬物,也是給他一個警告:人哪,你決不可驕傲!免得被魚蟲鳥獸笑話:論齒序,你輩分最小,這不,吃你血的蚊子還是你爺爺輩的呢!大家哈哈大笑。賈尼往臂膀上“啪”一聲假裝打死一只蚊子,道:有了,那第十言是不是這一句?“耶和華見人類一個比一個邪惡,整天在心里互相算計,便很后悔造了人在世上,痛心不已地說:我要把我造的人,連同鳥獸爬蟲,從大地上統(tǒng)統(tǒng)消滅。當初真不該造他們的!”(《創(chuàng)世紀》6:5以下)可是上帝造人是事先知道他的缺點惡心的,又怎么會后悔?不談這個!眾人一起噓他。本書前言本書上編二十則《創(chuàng)世記》故事,是我這三年譯經(jīng)的額外收獲?!敖?jīng)”指希伯來語《圣經(jīng)》,基督教稱“舊約”。譯經(jīng)一事,十多年前就定了計劃,但一直陷于俗務,延擱至千禧年夏,寫完《玻璃島》,才真正著手。一邊復習筆記購閱新書,一邊試譯了幾章。這才發(fā)現(xiàn)為譯文作注,尤其材料的取舍,是件頭痛的事。古人解經(jīng)釋法,文獻汗牛充棟,固然是看不過來的。但至少那些精彩的考證和基礎(chǔ)的學說,還有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都是我們研讀《圣經(jīng)》不可忽略的。然而篇幅有限,不能列舉闡發(fā),怎么辦?從前圣人的辦法,是干脆不作注:古代的偉大譯本原先都是無注的。有一則關(guān)于希臘語“七十士本”《圣經(jīng)》的傳說,載“偽經(jīng)”《雅理斯泰書簡》,可作說明。大意如下:埃及王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2-246在位)文治有盛名。所建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敕命遍收天下圖書”五十萬(紙草)卷,四方學者云集,為地中海文明圈“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前30)的最高學府。國王聽說腓尼基南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奉一部先知所傳的“法”(nomos)為“上帝之言”,用希伯來文寫成,亟欲翻譯入藏。遂下詔解放從腓尼基擄來的全部希伯來奴隸(上帝子民),以示敬神;同時遣使節(jié)攜厚禮至耶路撒冷,請求耶和華圣殿的大祭司協(xié)助。使節(jié)之一即《書簡》的作者雅理斯泰(Aristeas)。大祭司稱善,從以色列十二支族中每支族選六名學問精深的長老,共七十二人,隨同使節(jié)南下到亞歷山大城譯經(jīng)。國王在港口外的法羅斯島為長老們蓋了七十二棟風涼舒適的客舍,小島和王城間有一道防浪堤相連。清晨,長老們進宮請安回來,走下長堤,在明凈的海波里洗了手,便各自入屋祈禱,開始一天的翻譯。雅理斯泰寫道:“我問過他們,為什么祈禱前先要洗手?他們解釋說,‘手是做事情的器官,洗手就是身心無咎的見證?!櫽谌绱嗣烂疃袷サ木裰?,他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xiàn)了真理與正義。就這樣,他們面對大海,在那靜穆愉悅、充滿光明的小島上,全神貫注于托付他們的工作。”相傳“上帝之法”七十二日譯成。當長老們把獨力完成的譯文拿來一起校對時才發(fā)現(xiàn),那七十二份譯文竟像是聽寫同一個聲音似的,從頭至尾無一字不同;拿原文來對照,找不到一處舛誤!他們慌忙俯伏在地,異口同聲:贊美我主!愿此七十士譯文一字不易,永世長存;凡增刪修改譯文者,必受詛咒!如此,譯文之完美無疵,乃因為譯者得了神的恩顧和啟示,“一言一行都體現(xiàn)了真理與正義”。所以譯本視同原作,也是“上帝之言”,譯者作為“傳聲筒”自然不可妄加注釋了。這可說是古往今來的譯經(jīng)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上帝之法”(torah),一般指希伯來語《圣經(jīng)》起頭的《創(chuàng)世記》等五篇,又名“摩西五經(jīng)”(古人以為這五篇是先知摩西傳世的)。傳世的七十士本卻不止摩西五經(jīng),而包括希伯來語《圣經(jīng)》的全部,以及猶太教和新教諸派不承認,但天主教與東正教承認的“次經(jīng)”或“經(jīng)外經(jīng)”(apocrypha)。學者考證,這個全譯本應是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城幾代譯者的集體成果,其讀者/聽眾便是當時以希臘“普通話”(Koine,相對柏拉圖時代的“古典”希臘語而言)為母語或文書用語的數(shù)十萬埃及猶太人?!稌啞返淖髡?,可能是公元前二世紀末或一世紀初活躍于王城的猶太學者或經(jīng)師,而非托勒密朝廷的臣子。因為他雖然自稱國王的使節(jié),卻非常熟悉猶太人的宗教儀式和律法道德,處處為希伯來奴隸說話,甚至委婉地批評希臘人膜拜偶像的“淫#蕩”生活。以至有論者認為,《書簡》是偽裝了的政治宣傳。不過就《圣經(jīng)》史而言,多虧作者富于同情心的觀察與生動的細節(jié)渲染,后世才有了這美麗的傳說,寄托我們:譯者和讀者:的理想。我的應付注釋的辦法,便是受了《書簡》的啟發(fā):譯文只作短注,而把短注容納不了又“舍不得扔”的材料整理了,另外寫成故事。寫故事,在我看來,也是治西洋文學的一法。很多西洋古典作品從原文閱讀,在原文的學術(shù)傳統(tǒng)里辨析討論,并不感覺深奧曲折??墒亲g成中文,就常常變得艱澀費解,讓讀者興味索然。這是因為中國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母語的思維習慣不同,而原著的某些思想和表達是沒法準確簡明地移譯的。要解決這個難題,我想除了注釋評介,還可以“故事新編”;即把原著拆了重新敷演,融入中文的語境與文學傳統(tǒng)。恰好《萬象》雜志約稿,就每月一篇,以“塵土亞當”為題,從二零零二年八月起連載(少數(shù)未及刊登)。故事的題目均源于《創(chuàng)世記》,在西方是家喻戶曉的;情節(jié)素材則主要取自希伯來語和希臘語“偽經(jīng)”(pseudepigrapha)、《巴比倫大藏》和古代猶太律法中的經(jīng)義串解(midrashim),以及中世紀密宗文獻等。這些典籍保存了大量古代以色列人的傳說,將來有機會當撰文系統(tǒng)介紹。跟《玻璃島》不同,本書寫作并無事先布局和通盤計劃。但因為第一則《太初》提到已“與上帝一同行走”的摩利先生,接下去的故事便依樣畫葫蘆也扯上幾位師長故人,以為點綴、起興。故事之后,拿新近完成的《創(chuàng)世記》譯注做一下編。這樣,讀者一冊在手,即可參觀對照了?!秳?chuàng)世記》的版本文字、歷史和思想背景,擬另文討論。這里僅就以下幾點向讀者略作說明:譯文依據(jù)的原文,為權(quán)威的德國斯圖嘉特版?zhèn)鹘y(tǒng)本希伯來語《圣經(jīng)》(Bibliahebraicastuttgartensia),同時參考希臘語七十士本和圣杰羅姆(約342-420)拉丁語通行本,以及英語欽定本、法語圣城本、德語路德本、猶太社本等經(jīng)典現(xiàn)代西語譯本并古今各家評注。重要的文字??迸c釋義等,均在注中說明。注文用小號字體,插在正文內(nèi),如同中國古書的編排。這樣插注,我以為有兩個好處。一是方便閱讀,省去眼睛來回尋找腳注或翻查尾注的麻煩。二是放慢速度?!妒ソ?jīng)》不是小說游記,切忌快讀,只看個浮光掠影;應該一字一句細細琢磨。有了插注,閱讀自然就慢了。為方便印刷,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詞語均用拉丁字母拼寫,省略長短音和軟音(dageshlene)符號。篇名《創(chuàng)世記》(Genesis),原是七十士本的譯名,通行本從之,遂成傳統(tǒng)。原文作《太初》,取開篇第一詞為名,中國古人記述圣賢之道亦有類似的做法。本書上編的故事便循此希伯來古風,用起頭二字標題,以與敘事風格統(tǒng)一,讀者可稍留意。人物神山川城鎮(zhèn)等的譯名,是漢譯《圣經(jīng)》諸多問題中較為彰顯的一個。原因頗有趣,如傳#教士的口音、方言“官話”和宗派教義的影響,有心人可以探究。我的原則,一是約定俗成,盡量保留眾所周知的名號,例如亞伯拉罕;二是名從主人,依照原文的發(fā)音含義和文體風格,以及解放后建立的現(xiàn)代漢語譯名用字習慣,適當再現(xiàn)《圣經(jīng)》里常見的詞根諧音互明反諷等修辭效果。希伯來語《圣經(jīng)》的啟示、編撰與成書過程長達千年。摩西五經(jīng)的最后定形,合為一書誦讀傳抄,大約在公元前五至四世紀間,即以色列人結(jié)束巴比倫之囚,回到耶路撒冷重修圣殿(公元前537年奠基)以后。經(jīng)文原本不分章節(jié)。中世紀編定傳統(tǒng)本的猶太經(jīng)師們(ba`alehammasorah)有分段和句讀的記號,拉丁語通行本抄本也有幫助誦讀的章句標識。至一五五一年,RobertStephanus在巴黎印行希臘語和拉丁語《新約》,才正式劃分章節(jié),不久即流布各國,成為《圣經(jīng)》的通例。但是,這一套章節(jié)劃分并非總是跟經(jīng)文的敘事與文句的起止吻合;一句話常常分作兩節(jié),有時甚至歸于兩章。所以現(xiàn)代譯本往往根據(jù)敘事節(jié)奏和原文句法,另行分段,加小標題。我的譯文也遵照這一方針。又因為摩西五經(jīng)是由淵源各異、未必連貫的許多片斷交織而成的:雖然古人尊經(jīng),講求微言大義,并不視為矛盾、重復:譯文的句讀和段落劃分,便同時要顧及這些片斷的分野與銜接,并且在插注中說明。指出這一點,是提醒讀者:譯文標出章節(jié),只是為了檢索和引證的便利,依從文藝復興以降形成的慣例;與經(jīng)文的解讀卻是無關(guān)的。而插注中所謂片斷,指的是現(xiàn)代學者經(jīng)過考證大致確定了的,組成傳世希伯來語經(jīng)文的最小文本傳承單位。順便,就插圖也說一句。插圖選了六十幅,多是西洋歷代名畫,也有出土文物,著重其藝術(shù)風格而非再現(xiàn)歷史。畫家表現(xiàn)《圣經(jīng)》人物故事,基本上是不顧歷史細節(jié)的。所以讀者小心,不可把這些畫簡單地看作《圣經(jīng)》時代的實況了,比如服飾器皿和景物。還有一個想法:不熟悉《圣經(jīng)》的讀者,不妨先看《創(chuàng)世記》譯注再讀上編的故事。這個順序可能收獲大些。因為故事的淵源在經(jīng)文里,只有讀了經(jīng)文才能明白,故事中哪些說法是化自經(jīng)文的,或是對某句某詞的詮解、引申或發(fā)揮。值此付梓之日,我要特別感謝香港大學張善喻博士的關(guān)心與幫助。一如既往,所有故事及經(jīng)文譯注均由內(nèi)子批閱,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包括這篇前言,也是經(jīng)過了她的圈圈杠杠和勾勾的。這本書獻給我的父母和親愛的鹿鹿,他們已經(jīng)重新團聚在我頭上的星空了。二零零四年四月于麻省新伯利港鐵盆齋

作者簡介

  馮象:上海人。少年負笈云南邊疆,從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獲北大英美文學碩士,哈佛中古文學博士(Ph.D),耶魯法律博士(J.D)?,F(xiàn)定居美國,從事知識產(chǎn)權(quán)與競爭資訊等領(lǐng)域的法律業(yè)務,業(yè)余寫作。著/譯有:《貝奧武甫:古英語史詩》(北京三聯(lián),1992),《中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英文,Sweet&Maxwell,1997,增訂版2003),《木腿正義》(中山大學,1999),《玻璃島》(北京三聯(lián),2003),《政法筆記》(江蘇人民,2004),《塵土亞當》(待出)及法學評論、小說詩歌若干。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編
   太初
   亞當
   貍貍
   該隱
   美塔
   方舟
   寧錄
   奇跡
   夏甲
   舉目
   細雨
   假如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