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經》全名《文始真經》,又名《關尹子》或者《關令子》。仿佛《老子》、《莊子》、《列子》一樣,《關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不過,“關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關是指老子出函關的關,守關的人叫做關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稱為關令尹喜,后人尊稱為關尹子。相傳老子看透了當時的形勢,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離開周而西出函關。函關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老子為留《道德經》五千言,騎牛西去。關令尹喜研讀老子之學,多有心得體會,發(fā)而為文,成《關尹子》一書。然而,兵燹災難,其書佚失。稱之為《文始真經》,乃是道教興起之后的事情,仿佛《莊子》被稱做《南華經》一樣。因為莊子被封做南華真人,所以他的著作應該稱做《南華經》。而關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書也該稱做《文始真經》。所謂“文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關尹子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fā)智慧,修證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托名之作。雖為偽托,但卻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以及思想認識水平,批評了修道人中的種種邪迷丑惡,指出了一條超越自我而進入精神絕對自由王國的金光大道。作者采用《道德經》的筆法,言簡意賅地闡明宇宙和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根本規(guī)律,針砭時弊,表揚大道;揭示真理,撥迷正誤,有益于眾生多矣。英國著名科學思想家李約瑟先生,曾經在他的《中國科技思想史》中,大量地引用了《關尹子》一書中的觀點和論斷,評價甚高。全書共分九篇,各有所側重。書分九篇,乃是因為道家重視陽數,而九正是陽數之極。老子《道德經》便分成八十一章,正是重九之數,所以《關尹子》則取法為九篇。我們之所以選擇《關尹子》作為道教的代表經典,就因為它不僅有理論的突破,更有實踐的總結;既有宏觀的論述,又有微觀的把握。加上牛道淳的注解,更能讓人們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規(guī)律,并且依法修行,從而合乎大道,順其自然,得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