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蛋白質、酶和基因:化學與生物學的交互作用

蛋白質、酶和基因:化學與生物學的交互作用

蛋白質、酶和基因:化學與生物學的交互作用

定 價:¥128.00

作 者: (美)Joseph S.Fruton著;昌增益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醫(yī)用生物學

ISBN: 9787302095088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4cm 頁數: 701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優(yōu)秀的生物化學科學史著作。由美國科學院院士、耶魯大學教授弗魯頓博士歷時數年撰寫而成。弗魯頓教授對整個生物化學的發(fā)展歷史乃至近幾個世紀的科學發(fā)展史進行了回顧,對蛋白質、酶、基因的研究歷史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的闡述,全景式地展現了化學與生物學研究的交互作用過程。全書共分9章,約90萬字,內容豐富,論證嚴密。特別是書后附錄中羅列的七千多篇反映生物化學學科發(fā)展的文獻,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適合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乃至整個生物學領域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昌增益,男,1965年1月出生,江西萍鄉(xiāng)市人。1984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取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員,并推薦參加了國家教委“中美聯合招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CUSBEA)項目”的遴選考。1985年通過CUSBEA項目被公派赴美留學,在貝勒醫(y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92年2月至1995年底為美國休斯醫(yī)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1995年底回國,在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工作。1996-1998為副教授。1998年至現在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現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培養(yǎng)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評審專家組成員(99年任組長);《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常務編委;中國科協青少年活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風險事業(yè)中心評估專家;萍鄉(xiāng)中學校友會北京分會會長;清華大學醫(yī)學院院長助理(院長為吳階平院士)。1985年獲“中國聯合招收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CUSBEA)項目”獎學金,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獲Robera A Welch Foundation Predoctoral Fellowship;1996年獲“清華之友-優(yōu)秀青年鼓勵金”二等獎;1997年獲“清華之友-優(yōu)秀教師鼓勵金”二等獎;1997年獲“清華之友-優(yōu)秀教師鼓勵金”優(yōu)秀青年教師群體獎;1997年獲清華大學“橫山亮次優(yōu)秀論文獎”;2000年被國家教育部遴選為“重點高校系主任/實驗室骨干研修項目”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10月中國青年學者生物技術前沿學術討論會(北京)分會主持人。1998年10月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三屆生命科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西安)學術組成員,分會主持人。1998年11月任第二屆東亞地區(qū)16所研究型大學生物技術研討會(臺灣)分會主持。2000年10月任第15屆亞太地區(q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年會學術秘書,并作大會報。2001年9月13-16與中國科協副主席胡啟恒院士一起參加在菲律賓召開的“世界科學與技術大會”,并做大會發(fā)言。留學美國期間曾擔任德克薩斯醫(yī)學中心中國學者學生聯誼會主席;中國文化學社社長;《北美行》留學生刊物主編。發(fā)表代表性論文近30篇。

圖書目錄

第1章 關于科學學科的發(fā)展史
 1.1 從社會學角度回顧
 1.2 通過傳記進行研究
第2章 機構的設置
 2.1 化學在法國和德國
 2.2 研究所的出現
 2.3 生理化學與化學生理學
 2.4 國際格局
 2.5 美國和加拿大
 2.6 科學協會和出版物
第3章 哲學、化學和生物學
 3.1 科學具有統一性嗎
 3.2 哲學與化學
 3.3 哲學與生物學
第4章 從酵素到酶
 4.1 1800年時對發(fā)酵問題的理解
 4.2 微生物作為發(fā)酵過程的作用物
 4.3 巴斯德與分子不對稱性
 4.4 從巴斯德到納格利
 4.5 從淀粉糖化酶到酒化酶
 4.6 酶作用的特異性和動力學
 4.7 生命的酶理論
第5章 蛋白質的本質和功能
 5.1 原生質的類蛋白本質
 5.2 蛋白質的有機化學(1830—1860)
 5.3 氨基酸和蛋白胨
 5.4 從蛋白胨到肽
 5.5 蛋白質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5.6 從膠體到大分子
 5.7 再論肽理論
 5.8 層析法
 5.9 蛋白質結構
 5.10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
 5.11 用作抗體的蛋白質
 5.12 蛋白質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第6章 生物系統中的化學能
 6.1 李比希和生物氧化
 6.2 血紅蛋白的角色
 6.3 細胞內的生物氧化
 6.4 熱化學與熱力學
 6.5 氧的活化
 6.6 鐵離子在細胞內呼吸作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6.7 細胞色素和細胞色素氧化酶
 6.8 脫氫酶
 6.9 細胞內的電子載體
 6.10 作為氧化還原反應的乙醇發(fā)酵
 6.11 肌肉收縮的化學能量學
 6.12 無氧糖酵解的能量學
 6.13 巴斯德效應
 6.14 檸檬酸循環(huán)
 6.15 氧化磷酸化
 6.16 主動的跨膜轉運
 6.17 光作為生物化學能量的源泉
第7章 生物化學變化的途徑
 7.1 動物機體內的葡萄糖和糖原
 7.2 糖原的生物合成
 7.3 蛋白質代謝與尿素合成
 7.4 尿素的生物合成
 7.5 氨基酸代謝
 7.6 代謝過程的中間步驟
 7.7 脂肪酸代謝
 7.8 核素在代謝研究中的應用
 7.9 二氧化碳的固定
 7.10 類固醇的生物合成
 7.11 卟啉的生物合成
7.12 突變體在代謝研究中的應用
 7.13 生物固氮
第8章 遺傳的化學基礎
 8.1 受精、發(fā)育和遺傳
 8.2 核素與遺傳
 8.3 核酸及其附著蛋白的化學
 8.4 基因理論
 8.5 細菌和病毒的生化遺傳學
 8.6 DNA的復制和重組
 8.7 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RNA所扮演的角色
 8.8 從酶適應到操縱子
 8.9 遺傳密碼
 8.10 RNA的多重角色
 8.11 肽鏈的延伸
 8.12 定點體外突變
第9章 整體與局部
 9.1 化學信使
 9.2 動態(tài)平衡
 9.3 別構效應
 9.4 第二信使
 9.5 蛋白激酶和磷蛋白磷酸酶
 9.6 激素受體和神經遞質受體
附錄 生物化學領域出版刊物一覽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