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民族史志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

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

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

定 價:¥39.00

作 者: 羅賢佑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編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叢書 民族學人類學系列
標 簽: 人口學

ISBN: 9787801904638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4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今民族歷史悠久,內容繁復、載籍浩瀚,堪稱知識的淵藪,資源的海洋和學術的殿堂。它不僅需要專家學者進行精深的研討,大眾也應對此有所了解,以全面把握中國歷史的大勢、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從心靈感受民族歷史發(fā)展的脈動。這部文集的作者以開闊的視野、實證的方法和辨證的思維,對中國民族史的一些學術問題爬梳剔抉,著力探索、多有創(chuàng)獲。本書前言前言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綿邈悠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各個民族的歷史都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國民族史是個廣闊的研究領域,它包括中國古、今各民族的族別通史以及中國民族關系史、地區(qū)民族史、斷代民族史、少數(shù)民族專題史、華夏漢族史、中華民族形成史與民族地區(qū)歷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內容。自有文字以來,浩瀚的中國文獻典籍就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民族史資料。在《左傳》、《史記》等早期史籍中就已重視對各民族與民族關系的記載,這一史學傳統(tǒng),兩千余年來不絕如縷,一直得到了繼承和發(fā)揚。及至20世紀初葉,梁啟超等一些具有近代意識的專家學者倡導新史學,民族史科目在新史學中占有顯著的位置,開始受到史學界普遍的重視。自此以后,中國民族史研究漸次展開,研究領域愈益拓廣,逐漸形成為一門饒具特色的獨立學科。全面開展中國民族史研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開始的。新中國民族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尤其重視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民族觀指導研究工作,也獲得了可觀的效果。只是后來在“左”的思潮泛濫成災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被恣意地曲解,民族史研究與其他學術研究一樣,受到嚴重的破壞與沖擊。自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大好形勢下,中國民族史研究獲得空前的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以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成為中國民族史研究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的重要特征,迎來了新的研究高潮。此一時期,研究隊伍不斷成長壯大,資料的調查、收集與整理工作卓有成效,學術機構與學術團體逐漸建立并完善,呈現(xiàn)一派繁榮景象。與此同時,在有關民族史研究的一些重大問題上,也取得了比較符合歷史真實的認識。這些理論上的共識,遂成為科學地深入研討民族歷史的出發(fā)點。廣大民族史學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堅持唯物史觀和民族平等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對民族歷史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研究,并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從而使中國民族史學躍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構成中國現(xiàn)代史學及民族學一個特色鮮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創(chuàng)辦于1958年,是一個專門從事中國民族史研究的基層研究單位。長期以來,本室的研究人員潛心鉆研、辛勤筆耕,在學術研究中建樹卓著,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近20多年來,本室研究人員撰寫出版了一批學術論著,如《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中國歷代民族史》(八卷本)、《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少數(shù)民族革命史》、《中國歷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大辭典》等數(shù)十部學術專著及大型工具書;發(fā)表數(shù)百篇學術論文。本室的不少研究成果,以其較高的學術水準贏得廣泛好評,曾分別獲得中國社會科學基金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等多種獎項。2002年8月6日,經(jīng)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務會議批準,中國民族史學科被確定為“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項目。這既是對我們以往所取得成績的認可與肯定,也為本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為了推動本室的研究工作,促進學科的發(fā)展,我們決定編輯出版這部民族史專題研究論文集,名為《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學術的要義在于創(chuàng)新,因循守舊反映的是思維的僵化和智力的枯竭。為此,開展民族史專題研究十分必要。只有在專題研究深入的基礎上,我們的學術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新的發(fā)展。中國民族史的點滴進步都是建立在已有創(chuàng)新性成就基礎之上的。進行專題研究,就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要扎扎實實,言之有物,不務空言,有所創(chuàng)見;文章出來要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至少應在某一方面,較之前人的研究前進了一步,為學術的發(fā)展有所貢獻。本書所收輯的論文,都是屬于中國民族史專題研究的范圍。這些論文有些是未曾發(fā)表的新作,有些是刊載過的文章,但在選編時都作了或多或少的補充與修改。作者皆為我所從事民族歷史研究的人員,其中以中青年學者為主,包括漢、藏、蒙古、土、壯、苗等民族。這些論文所涉及的內容頗為廣泛,既有對文獻資料的揭橥,也有對歷史人物的評騭;既有對民族關系的闡述,也有對重大事件的剖析;既有對制度、名物、地望的考釋,也有對基本史實的論定??傊?,內容是多方面的,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民族歷史中的各種問題。盡管文章論題比較駁雜、篇幅長短有異,作者學力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論點也不無可議之處,但都具有自己的一得之見,不同程度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對問題審視和思考的深度,顯示出其在學術上的探索精神。這些論文的結集出版,可以從一個側面比較集中地反映出近年來我們在民族史專題研究上的部分成果,現(xiàn)謹奉獻給學界與廣大讀者,敬請批評指正。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片汪洋大海,浩淼幽遠,深不可測;民族史學研究,任重道遠而又充滿艱辛。在這個學術領域內,尚有許多問題需要闡幽著微、探頤抉隱,進行系統(tǒng)、深入、細致的研究;許多重要史料也有待進一步發(fā)掘整理。民族史學工作者還要再接再厲,繼續(xù)努力,將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緊密地結合起來。辛勞的耕耘必將帶來豐碩的收獲。超越前賢、啟示當代、遺惠后世是人文學者的最高追求,我們將沿著這個方向開拓前進,為中國民族史學的發(fā)展作出積極的有益的貢獻。

作者簡介

  羅賢佑,1945年出生,祖籍河北廣宗,漢族。196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研究員。主要著述有:《元代民族史》、《北疆通史》(合著)、《中國邊疆經(jīng)略史》(合著)、《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合著)、《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合著)等專著及論文數(shù)十篇。

圖書目錄

前 言 羅賢佑
清代臺灣原住民之民族志
  ——《番俗六考》 郝時遠
論宋代在黎族地區(qū)的羈縻之治 盧 勛
天地會在壯族地區(qū)的傳播和發(fā)展 方素梅
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 管彥波
論西南民族地區(qū)集貿(mào)市場的歷史形成與特征 萬 紅
基督教循道公會在石門坎傳播的社會分析
  ——近代西方宗教勢力對華“文化侵略”的反思  石茂明
~年英國政府向西藏地方當局供應武器的政策 伍昆明
頗羅鼐平息不丹內亂始末 扎 洛
世紀初西藏的政局及五世達賴喇嘛的歷史功業(yè)述略 東主才讓
從經(jīng)營川邊看清末治藏政策的演變 盧 梅
“披楞”考
  ——年以前中國對英國在喜馬拉雅山地區(qū)活動的反應 李晨升
畏兀兒文化與蒙古汗國 羅賢佑
準噶爾汗國末年和卓家族的活動與西域形勢的演變 劉正寅
新疆三區(qū)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 劉文遠
明代甘寧青地區(qū)的漢族移民及民族融合述論 秦永章
“匈奴屠各”考 陳 勇
論曹魏統(tǒng)一北方邊疆地區(qū)的策略 彭豐文
從佛、道之爭看蒙元統(tǒng)治者的宗教政策 蔡志純
《汪國鈞本蒙古源流》評介 烏 蘭
自然災害與古代北方游牧民社會關系芻議 梁景之
金代前期重臣烏林答贊謨探賾 周 峰
關于清代的永定河道 邸永君
從萬里長城到避暑山莊
  ——中央王朝與游牧民族關系模式的轉換 易 華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