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學應是一門對圖書自身進行研究的科學。它不是圖書史,也與其他角度研究圖書的學科有別,更不應是所有有關圖書研究的大雜燴。與書有關的學科太多了,不同種類圖書的劃分有分類學;書的制作有出版編輯學;書的流通有發(fā)行學;書的收藏有圖書館學;還有讀者學、工具書使用法、目錄學、版本學、??睂W等等。圖書學的定位到底在哪里?至今,圖書學體系雖然尚不十分成熟,但自認為已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即應是圖書自身,它可以圍繞著書的里里外外構造來論述。全書的理論部分是總綱,其后的分論是先內容后形式。研究圖書內容很容易走入分類學,直到觸摸到圖書內容的形成方式這一定點。因為只有就這一點展開,才可能概括成千上萬本圖書內容的共同點。隨后的形式部分也是從圖書的各個“零件”入手的。當研究到構成書的材料時,古今材料的異同點、最普及的紙張與最先進的傳播信息的工具會讓我們了解到人類在圖書載體上發(fā)展變化的軌跡。當論述到圖書的版本時,縱向的歷程作為介紹性文字,現(xiàn)代版本及現(xiàn)代版本形成的因素以區(qū)別于圖書史的內容,成為版本的橫向聯(lián)結點。其后的開本、插圖、封面、字體、頁碼、裝訂乃至書號等內容既是我們專業(yè)學生必需的基礎知識,又是圍繞圖書形式展開的一幅幅畫面。它們生動有趣,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既是規(guī)矩的又是跳躍的,既是從屬的又是獨立的,從書的每個“板塊”結構中都可以喚起我以及我的學生的情感共鳴。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又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