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作品集外國文學作品集初戀: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精選

初戀: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精選

初戀: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精選

定 價:¥17.00

作 者: (俄)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著;黃蘇華,韓世滋譯
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叢編項: 金絲帶叢書 世界中短篇小說精選
標 簽: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ISBN: 9787507506822 出版時間: 1998-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69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屠格涅夫以六部長篇小說著稱于世,他的中短篇雖然不及他的長篇影響大,但其中也不乏具有世界水平的精品,它們從一個方面表現(xiàn)了屠格涅夫創(chuàng)作的個性和風格,集子所選五篇中短篇小說有早期的作品,也有后期的作品,有讀者熟悉的作品,也有讀者可能較為陌生的作品。從內(nèi)容來看,基本上是屠格涅夫?qū)F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關(guān)注和對俄羅斯少女形象的塑造。 《阿霞》和《初戀》都是通過愛情悲劇來描寫貴族知識分子的命運。這些作品所創(chuàng)作的年代正是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時期轉(zhuǎn)向平民知識分子時期,貴族知識分子由于自身的局限,在社會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經(jīng)逐漸衰退。屠格涅夫在五十年代所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敏銳地抓住了社會這一重大變化,塑造了許多貴族知識分子的形象,即所謂“多余人”的形象。其中如《多余人的日記》(1850),《雅科夫·帕年科夫》(1855),以及著名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栋⑾肌泛汀冻鯌佟芬彩菍儆谶@一范圍的作品。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是俄羅斯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等六部長篇小說,被譽為俄國十九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社會思想的藝術(shù)編年史”。與此同時,他還寫過數(shù)十篇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構(gòu)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動的社會風情畫。奉真同志選譯的這個集子收入的《木木》、《阿霞》、《初戀》、《草原上的李爾王》、《春潮》,正是作者的中短篇小說中的代表性作品。屠格涅夫曾經(jīng)說過:“我們的小說家與其絞盡腦汁,自作聰明地臆造出一批當代英雄,不如擇取某一杰出的當代個人,真實地寫下他的傳記,在這基礎(chǔ)上建造藝術(shù)大廈?!蓖L篇小說一樣,他的中短篇小說也大多是運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作的。這些小說的題材無一不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小說中的大多數(shù)主人公都可以在同時代人中找到原型。其中有作家多年相知的摯友,也有短暫邂逅的陌路人,有的就是作家本人或自己的親屬。比如《木木》中的女地主和啞仆格拉西姆的原型就是作者的母親和家中的農(nóng)奴安德烈?!冻鯌佟分械膸讉€角色是以作者的父母親和自己少年時期愛戀過的少女作為原型的。畫家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是引發(fā)他創(chuàng)作阿霞兄妹的真實人物?!洞撼薄分械乃_寧有著作家本人的影子。而《草原上的李爾王》則是發(fā)生在他母親莊園附近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其中《阿霞》、《初戀》、《春潮》這三部悲劇性的愛情題材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經(jīng)歷和體驗的相當真實的記錄。短篇小說《木木》是屠格涅夫一八五二年寫作的。早在一八四七到一八五二年間發(fā)表的《獵人筆記》中,作者就用隨筆的形式記述了在俄羅斯中部山村、田野打獵時的所見所聞,滿懷同情地描寫了農(nóng)民的悲慘遭遇,發(fā)出了對于農(nóng)奴制的抗議?!赌灸尽房胺Q是《獵人筆記》的續(xù)篇。小說通過講述發(fā)生在莫斯科女地主宅邸里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描寫了農(nóng)奴格拉西姆一生悲劇性的命運。小說中的主人公格拉西姆是一個聾啞人。他在農(nóng)村中長大,本來是個出色的莊稼人,一個人能干四個人的活。后來被太太弄到城里,當了看管院子的人。在這里,他熱烈地愛上了洗衣女塔季揚娜。由于專橫、任性的女主人突發(fā)奇想,隨隨便便地就把塔季揚娜嫁給了一個游手好閑的酒鬼,格拉西姆感到了深深的痛苦。他在路上揀到了一條小狗。他把自己的全部心力用在了這個小生命的身上,企圖從它那里找到他在人世間無法獲得的溫暖和慰藉。他用含糊不清的聲音“木木”來呼喚它,小狗因此而得名。但女主人討厭木木的吠叫,命令將它處死。格拉西姆被迫親手淹死了這個與他日夜相隨的“伙伴”。而這個一向溫順的大力士也終于不辭而別,離開女主人的宅邸回鄉(xiāng)去了。作者通過對自私、殘暴的女主人和誠實、善良的聾啞人這兩個形象的刻劃和他們相互關(guān)系的描寫,對俄羅斯黑暗的農(nóng)奴制度進行了無言而激烈的抨擊。作者這里并沒有直接描寫農(nóng)奴主對于農(nóng)奴的那種敲骨吸髓的經(jīng)濟上的壓榨和兇相畢露的肉體上的摧殘,而是著重地揭露了這個罪惡的制度對于勞動者在精神上的壓迫、戕害和虐待。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聾啞奴仆格拉西姆這個人物形象?!斑@漢子身高二俄尺又十二俄寸,魁偉得如同神話里的壯士”。他為人正直,性情嚴肅、穩(wěn)重。他愛周圍的人,愛自然界,對于土地尤其懷著深深的眷戀之情。他深明事理,有著應付實際事務的智慧。他言必信,行必果。為了履行自己的承諾,不惜付出痛苦的代價。人們畏懼他,也佩服他。在他的身上,讀者可以看到俄羅斯民族固有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堅毅的性格和巨大的道德力量。無疑地,黑暗的農(nóng)奴制的長期統(tǒng)治給人造成了精神的壓抑和性格、心靈的扭曲。從格拉西姆對那個專橫的女主人的愚昧的忠誠、對強加給他的壓迫所采取的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因此,正像作家阿克薩科夫所說,“格拉西姆的形象是俄國人民的象征,體現(xiàn)了俄國人民驚人的力量和不可思議的溫順……”。不過,這種溫順并不是沒有極限的。在小說的結(jié)尾,他還是未經(jīng)女主人的允許,就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看管院子的職守,返回故土去了。這個結(jié)局預示著,在這個大力士的身上潛藏著巨大的精神力量,總有一天,這種力量是會爆發(fā)出來的,而一旦爆發(fā)出來,是會無情地毀滅一切的。小說中格拉西姆的原型——實際生活中的農(nóng)奴安德烈,本是一個對女主人阿諛奉迎的十足的奴仆。小狗被溺死后,他并未出走,而是繼續(xù)侍奉著自己的女主人。顯然,小說中保持著自尊和獨立人格的格拉西姆這個人物形象雖然源于生活,卻是經(jīng)過了作者的藝術(shù)加工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被壓迫者的人格的尊重。小說中的女主人與其原型也不盡相同。她不像作家母親那樣專橫跋扈,喜怒溢于言表。在作者筆下,這個地主老寡婦不僅冷酷、殘忍,而且偽善、奸詐。如果說,果戈理對地主的諷刺,是一種“含淚的笑”,他筆下的地主形象顯得滑稽丑陋;那么,屠格涅夫?qū)Φ刂鹘衣兜靡鼮樾晾奔饪蹋P下的地主形象,往往是顯得可憎,而且可惡的?!栋⑾肌吠瓿捎谝话宋迤吣?。一八五七年,屠格涅夫疾病纏身,與那位他終身眷戀、出生在西班牙、后居住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的私人關(guān)系也發(fā)生了危機。為了擺脫痛苦的心境,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孑然一身來到萊茵河東岸、離波恩不遠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yǎng)地。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一些俄國人,其中有著名畫家尼基京及來自莫斯科的薩布洛夫兄妹,并開始創(chuàng)作《阿霞》。在一定程度上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成了《阿霞》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霞的身世與屠格涅夫女兒的身世幾乎完全相同。作者似乎把對于女兒的愛、對她的未來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寫進這部小說里去了。他曾在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說過:“我寫《阿霞》時非常激動,我差不多是含著眼淚寫的?!边@部小說于一八五七年在羅馬脫稿,一八五八年在俄國出版。阿霞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和一個女農(nóng)奴的私生女。女農(nóng)奴死后,由父親撫養(yǎng)成人;父親死后,由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帶著到異國旅行。在德國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yǎng)地,阿霞與尼·尼邂逅,并愛上了他。尼·尼也熱烈地愛著阿霞。當阿霞主動提出與他約會、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時,他卻驚得目瞪口呆,畏懼地退縮了。他對自己說:“如今,幸福來到了——而我卻動搖了,我竟把它推開了,……幸福的突然到來反使我心慌意亂。我承認,阿霞本人,連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這一個有吸引力卻又古怪的少女,著實把我嚇住了。”他傷了她的心,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她決定與他訣別。當尼·尼意識到自己與幸福擦肩而過時,他自責、后悔,追懷不已。阿霞是個不尋常的姑娘。她有著火熱的感情、堅毅果敢的性格,并且極端的自尊。她想要“去干一番艱苦的事業(yè)”,她說:“要不,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生也就白過了。”她“想不虛度一生”,“在身后留下痕跡”。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她需要一個堅強有力、不同凡響的人物。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尼·尼的身上。然而尼·尼遠不是女主人公心目中的那種英雄。他毫無目的地漂泊,過著閑散疏懶的生活。他沒有任何事業(yè)上的追求,他認為在一生中做出什么有意義的事業(yè)是“不可能的”。他不像阿霞那樣,懷著熾烈的感情去追求理想化的崇高的愛,并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需要的只是“彼此相戀為伴的歡樂”,他并不準備“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去了解一項艱難的任務”;他更無法擺脫貴族社會的偏見,不能真正接受“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男女主人公對于生活、對于愛情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有如兩條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既然如此,他們短暫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結(jié),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尼·尼是屠格涅夫創(chuàng)作的眾多的“多余人”畫廊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對于這種人物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為《阿霞》所寫的評論文章《幽會中的俄羅斯人》中曾作過深刻的剖析。他指出:“一個人生活在除了渺小的生活盤算以外,別無任何向往的社會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浸透渺小卑微的東西?!薄胺彩怯龅叫枰薮蟮臎Q心和高尚的冒險精神的事情,他便膽怯心虛,他便軟弱無力地退縮,其原因同樣是生活只訓練他在各方面去應付那些渺小的事物?!蹦兄魅斯帷つ嵴沁@樣一個人物。正因為如此,車爾尼雪夫斯基把尼·尼稱之為一個“意志軟弱的貴族羅米歐”。屠格涅夫也認識到,阿霞所需要的英雄,既不是彼得堡上流社會的那些年輕人,也不是在異國漂泊的貴族出身的尼·尼這樣的人物。他在另一篇小說《往來書信》中,借人物之口說過:“在我們的時代,英雄是沒有的……?!辈贿^,在事實上,屠格涅夫筆下的“多余人”形象中,有的(如羅亭)也曾具有某種英雄的氣質(zhì),盡管他們?nèi)匀皇恰把哉Z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只是由于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平民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貴族知識分子的時代行將結(jié)束了。出現(xiàn)在這樣一種歷史環(huán)境中的“多余人”尼·尼,已經(jīng)不再具有羅亭那種理想主義的光輝,不再具有為履行社會責任而行動的美好愿望。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多余人,成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種純粹的惰性力量,這是完全合乎歷史發(fā)展的邏輯的。阿霞是“屠格涅夫少女”畫廊中的一個非常動人的女性形象。作者成功地刻劃出了阿霞的復雜、矛盾甚至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性格。她熱情、善良、純真、坦率,同時又任性、多變和怪異。作者用了許多筆墨交代她那怪異的性格形成的社會原因,即她的特殊的身世。這種身世,使她在社會上蒙受屈辱,使她的自尊心過度的膨脹,使她形成了多疑的性格。“處在她的境地,要么得學會討好別人,要么就孤芳自賞?!倍x擇了后者。這就是說,她的獨特的性格,是需要由她所處的獨特的社會地位、由世俗對于這種地位的偏見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壓力來加以說明的。尼·尼其實并沒有真正能夠超越這種偏見,所以他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同情阿霞,而他與幸福失之交臂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由此可見,在阿霞的愛情悲劇中,是隱含著作者對于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和對于封建社會那種等級關(guān)系的譴責的。一八六○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初戀》,是根據(jù)作者本人少年時期的印象寫成的。他承認,沃洛佳就是他本人。他的父親、母親和他十三歲時愛過的少女,是小說中其他主要人物的原型。他說過,《初戀》“是我最愛的一部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編造的成分,《初戀》卻是根據(jù)真事寫成的,不加一點修飾。每當我反復閱讀時,人物形象就在我眼前鮮明地顯現(xiàn)出來了”。的確,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沒有一部具有像《初戀》那樣明顯的自傳性。小說的女主人公季娜伊達出身在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她二十一歲,是一個身材苗條的美麗的少女,第一眼就給人一種“令人神往的、專橫的、親密的、嘲弄的、動人的”印象。在她的周圍,聚集著她的一小群崇拜者。她仿佛是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放浪形骸的女人。她同他們作各種游戲,嘲弄他們。但在內(nèi)心深處,她厭惡這些人的無聊和庸俗,渴望遇到一個在精神上能夠支配自己、或者說自己可以依賴的男子,渴望能夠從這個男子的身上得到一種真正的、她愿為之作出犧牲的愛情。十六歲的沃洛佳對季娜伊達懷有一種純真的感情。作者對沃洛佳初戀時的那種激動、羞怯、緊張,那種清新的、令人心旌搖蕩等心態(tài),描寫得十分細膩、真切。季娜伊達有點為這個少年的真情所感動。只是在她看來,他畢竟還是一個孩子。沃洛佳的父親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物。他認為,“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人生的奧妙全在其中了”。按照他的邏輯:人有意志,就有自由,就有能力去駕御別人。季娜伊達以為自己在彼得(沃洛佳的父親)身上找到了她理想中的英雄。她拜倒在他的腳下,甘心充當他的奴隸。但是,他對季娜伊達的感情,不是少年沃洛佳的那種純真的愛,而是一種情欲。他并不準備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當他與季娜伊達的隱私被沃洛佳的母親知道后,他也就離開季娜伊達寄居的鄉(xiāng)村了。在最后一次會面時,他甚至鞭打了她,而她竟然馴順地去吻那被鞭打的傷痕?!灸纫吝_與“父親”的愛情關(guān)系是不平等的?!案赣H”所談論的“意志”,不過是一種“駕御別人”的權(quán)力。沃洛佳所看到的“父親”鞭打季娜伊達的一幕,把兩人之間的這種不平等關(guān)系再清晰不過地展現(xiàn)出來了。屠格涅夫認為,在愛情生活中,這種不平等的關(guān)系簡直是不可避免的。在《往來書信》中,他借一個人物之口這樣說過:“……在愛情中沒有平等,沒有所謂的心靈自由結(jié)合和德國教授們閑中苦思冥想出來的理想……在愛情中一個人是奴隸,另一個人是主人?!薄皭矍槭擎i鏈,最沉重的鎖鏈”。他把這種滲透在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中的不平等關(guān)系,歸結(jié)為是由當時貴族社會中那種“奴役人的習慣”造成的?!恫菰系睦顮柾酢钒l(fā)表于一八七○年。它的主要情節(jié),是以屠格涅夫少年時代耳聞目睹的一件真事為依據(jù)的。在屠格涅夫母親的莊園斯巴斯科耶—盧托維諾沃附近,有一個小貴族斯捷潘·伊凡諾維奇·雅雷謝夫的莊園美爾庫洛沃。雅雷謝夫把財產(chǎn)分給了兩個女兒;后來,他被女婿從自己的莊園中趕出來,住進了斯巴斯科耶屠格涅夫的家里。一個星期天,他返回美爾庫洛沃,在憤怒中拆毀自己的住宅,不慎從屋頂上摔下來,因受重傷致死。死后葬在斯巴斯科耶—盧托維諾沃。小說的主人公“草原上的李爾王”哈爾洛夫的原型就是雅雷謝夫。小說中的哈爾洛夫的遭遇幾乎是與實際生活中的雅雷謝夫完全一樣的。由于這個故事與作者在三十年代翻譯的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中的李爾王的經(jīng)歷很相似,所以他用《草原上的李爾王》作了這部小說的題目。本來,在封建時代,在貴族家庭中,像哈爾洛夫的女兒們那種見利忘義、悖理叛親的現(xiàn)象,是并不鮮見的。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把這種常見的故事講述得相當驚心動魄。他不僅對這種現(xiàn)象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譴責,而且還試圖探索產(chǎn)生這種悲劇的原因。他在書中寫道:“人世間的一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是按照人的表現(xiàn)回報給他的,而是由某些尚未為人所知、卻又合乎邏輯的法則所決定的。至于這些法則到底是什么——我到現(xiàn)在也說不上來,即使有的時候我似乎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在小說中,屠格涅夫并沒有著力去進行道德教誨。作為一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通過真實地描述哈爾洛夫晚年的悲慘境遇,在實際上向人們有力地揭示了一個嚴酷的事實:在私有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完全是由個人的物質(zhì)利益來維系的,是以私有財產(chǎn)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的。哈爾洛夫曾在家庭中,在整個莊園里擁有絕對的權(quán)威。他說過:“我的話就是圣旨。”他之所以能夠如此,是由于他是這個莊園的所有者。這種財產(chǎn)的私有權(quán)不僅是他賴以生存和獲得物質(zhì)享受的基礎(chǔ),而且也是他享有支配他人的權(quán)力的基礎(chǔ)。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他就立即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的權(quán)威也就隨之消失殆盡,他的內(nèi)心深處也就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的苦味。當哈爾洛夫陷入饑寒交迫的窘境時,善良的窮人曾經(jīng)對他寄予同情;而哈爾洛夫在親身體驗到貧困的難堪折磨時,也開始從窮人的視角來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并有所悔悟。他說,“我還受到了良心的譴責”。他想:“你這一生哪怕給別人做點好事也好??!像救濟救濟窮人呀,給農(nóng)民自由呀什么的。因為你已經(jīng)把他們折磨了一輩子了!在上帝面前你就是他們的被告了!你看,你欺凌了他們,現(xiàn)在就遭到惡報了!”“還在我當家那會兒,他們就已經(jīng)掉到深淵里去了——我不隱瞞我的罪惡,……”這段話使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在被女兒逐出家門迎著暴風雨在荒原上奔跑時為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人們呼號的場面。一八七二年出版的《春潮》,也富于自傳性。年輕的屠格涅夫曾途經(jīng)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在一家糖果糕點鋪里救過一個昏厥的男孩,并對他的姐姐一見傾心?!洞撼薄分兴鑼懙恼撬^去的生活,也就是他在四十年代生活中的一個片斷。波洛佐娃和潘塔良內(nèi)這兩個人物也有其真實的原型。作者還把自己對出生于西班牙、后居住在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所產(chǎn)生的那種使自己無法擺脫、以致成為永遠孤獨的流浪漢的感情的體驗,也寫進小說中去了。小說以德國城市法蘭克福為背景,講述了俄國貴族青年薩寧和意大利少女杰瑪之間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杰瑪是個平民女子。她的父親去世后,母親為了維持自己的糖果糕點鋪的生意,不得不依靠在當?shù)亟?jīng)營呢絨綢緞鋪的總管克呂貝爾的資助,并且選擇了他做女兒的未婚夫。杰瑪性格堅強果斷,喜歡獨立思考,她因不能容忍未婚夫的虛偽、自私,厭惡他的市儈氣,決心拒絕這門婚事。當她遇到薩寧后,更加堅定了這個決心。由于這樁婚事的基礎(chǔ)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利益的計算,因此,作者對它采取了否定的態(tài)度。薩寧被杰瑪?shù)纳屏?、聰慧、純潔和難以言喻的美麗所吸引。杰瑪則被薩寧那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所感動。他倆深深地相愛了。作者熱情地謳歌了這對少男少女初戀時的純真的感情。不過,薩寧并不是一個有堅強性格的人物。他雖然心地善良卻并沒有崇高的社會理想與追求。他接近于“多余人”的類型。而“軟弱的人從不主動去作了結(jié),而總是在坐待結(jié)果”。也就是說,這種人不能主動地把握生活,而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推著走。薩寧正是這樣,他為了變賣田莊、籌措結(jié)婚的費用,而與一位老同學的年輕、妖艷的妻子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波洛佐娃結(jié)識。他意識到他并不愛這個百無聊賴的貴婦人,但還是經(jīng)不住誘惑,而終于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以致拋掉自己摯愛的未婚妻而追隨這個女人到了巴黎,充當她的奴隸,直到被她拋棄。從此,他就帶著無邊的悔恨,長時期地過著一種孤獨的生活。是什么促使他離開溫存體貼地熱愛著他的杰瑪,而投向那個放浪女人的懷抱的呢?作者認為,那是一種本能,也就是一種強烈的情欲的沖動。對于薩寧與這個女人之間基于情欲的那種關(guān)系,作者同樣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在屠格涅夫看來,愛情是一種崇高的、無私的感情。他說過:“愛是那能夠摧垮我們的‘我’、迫使人忘掉自己和自己利益的那樣一種激情。”他確信只有這種愛情,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正因為如此,他認為,主要受情欲沖動所驅(qū)使的結(jié)合,同基于純粹利益考慮的結(jié)合一樣,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在《春潮》的頭一部分中,他通過否定杰瑪和克呂貝爾的婚姻關(guān)系,譴責了前者;那么,在本書的后一部分中,他把情欲的沖動描寫成一種難以琢磨的神秘的力量,并把追求個人幸福、滿足情欲的沖動與靈魂深處的道德意識之間的矛盾沖突,當作了構(gòu)成男主人公悲劇性格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說,內(nèi)容緊湊、凝煉,情節(jié)高度集中,它往往著重描寫主人公一生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篇幅雖不長,容量卻不小。有的故事結(jié)構(gòu)精巧,層次錯落有致,猶如中國式的古代園林建筑,給人以曲徑通幽之感,如《初戀》、《阿霞》等;有的故事情節(jié)起伏跌宕,主人公的命運大起大落,將人生的悲劇展現(xiàn)到了極致,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如《草原上的李爾王》等。這些小說雖不像長篇小說《羅亭》、《前夜》、《父與子》等等那樣,直接對當時俄國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發(fā)表議論,細心的讀者還是可以從作者對發(fā)生在十九世紀俄國社會中的事件的描述里,隱約地體味到正是封建社會的等級關(guān)系戕害了人的美好感情,造成了人間的種種不幸。作者擅長于心理描寫,但小說中的主人公很少有長篇的內(nèi)心獨白,在多數(shù)情況下,作者主要是通過對話、通過人物的外部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如《木木》中聾啞奴仆格拉西姆的內(nèi)心活動,主要是通過外部動作來表現(xiàn)的。在有的小說中,作者也采取直抒胸臆的寫法。如《春潮》自始至終穿插著直接展現(xiàn)主人公薩寧感情世界的內(nèi)心剖白;《阿霞》、《初戀》則以第一人稱來敘述整個悲劇故事,以便于直接地表達主人公那些深藏著的、隱秘的感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詩意的抒情氣氛。兩位譯者對俄羅斯的語言文學具有較深的造詣,對屠格涅夫的作品也作過系統(tǒng)的研究。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力求忠實地表達原作的思想和風格,譯筆信達、明白、曉暢。我以為,這是屠格涅夫譯本中的一部力作。

作者簡介

暫缺《初戀: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精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俄羅斯文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代序)
1 姆姆
2 阿霞
3 初戀
4 三幅肖像
5 春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