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語文工作,更沒有想到幾乎一生主要從事語文工作。我在年青的時候受到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想法:應該好好學習真本領,以后為處于苦難境地的蒙古民族作些切實有益的事情。到底應該學些什么本領呢?作些什么有益的事情呢?留日的學生在報考學校以前也常常議論這問題。有人說教育最重要,有人說醫(yī)學也很重要。有的說,這些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理工科,可是人們對理工科知難而退,很少有人問津。于是我接受了學理工科同學的勸誘,考入丁東京工業(yè)大學。我當時的理想是將來從事工業(yè)方面的工作。在條件不具備的時候,起碼要從事理工科的教學工作。參加革命以后,我在內蒙古自治學院和內蒙古軍政大學的教學部門工作。當時一方面沒有理工科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有人進行蒙文教學以及學校教材的蒙文翻譯。過去的同學,當時的同事們,知道我曾在蒙文私塾學過兩年,有蒙文基礎,于是推選我,我也就責無旁貸地作起了這方面的工作。為了工作需要,編寫了蒙古語文教材,為了工作需要,也編譯了政治課的教材。為此從學員中,從其它單位招請了一些蒙古語文程度、文化水平較高的同志,成立了可以說內蒙古歷史上的第一個蒙古語文研究室。這個研究室的人員,高峰時期達17人。這些同志后來轉到內蒙古、北京以及其它省區(qū)的編譯部門、文教部門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