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藏族唐卡(意譯為卷軸畫)的定義,歷來有兩種,一種是廣義的,把所有的卷軸畫通稱為唐卡(其中包括布上繪畫、緙絲、堆繡、刺等);另一種是狹義上僅將布上繪畫稱為唐卡。為了比較確切地認識此問題,經請教藏傳佛教高僧得知,前一種說法更為普遍,更能說明問題。唐卡是藏語音譯,“唐”是平的意思,卡(也有譯作“嘎”的),是花花綠綠的意思。最初的唐卡是在畫皮革上的,當時佛教在西藏還沒有宏傳,這種花革上花花綠綠的繪畫,僅是為了提高皮革的價值。后來逐漸發(fā)展,形成了各種形式的唐卡。藏族唐卡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布上繪畫。隨著歷史的沿革,前后出現(xiàn)過不少畫派。有的以絢麗濃郁見長,有的以細膩輝煌著稱,有的吸收了印度、尼泊爾和中國畫(漢族繪畫)的特色,乃至加入了西洋油畫的表現(xiàn)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