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詮釋的圓環(huán):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

詮釋的圓環(huán):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

詮釋的圓環(huán):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

定 價:¥28.00

作 者: 劉耘華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學術文庫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1092811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5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以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詮釋及其本土回應為基本線索,擇取若干重要的儒學范疇、命題及傳教著述作為分析的個案,試圖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互遭遇之早期所發(fā)生的沖撞與反應的深層機理。史料翔實,分析透徹,可引發(fā)人深層思考。<

作者簡介

  劉耘華,男,湖南省茶陵縣人,1964年4月出生。曾先后獲得文藝學碩士(蘇州大學中文系,1991)、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2001)學位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頒發(fā)的博士后證書(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04)。現(xiàn)為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一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近代中國、日本、歐美文化互動綜合研究”課題組成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系副教授。曾出版專著1部(《詮釋學與先秦儒家之意義生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編著1部(《新編比較文學教程》,任副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2001),并在《北京大學學報》、《中國比較文學》、《外國語》、《中國文化研究》、《天津社會科學》等海內(nèi)外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40多篇。

圖書目錄

序一 一部令人回味反思的好書/孫景堯1
序二 回到思想史/張西平1
導論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關系研究的若干問題/1
一、主動因應還是被動附會?——文化的雙重強制/2
二、對話,還是自說白話?——“對話論”可否成立?/6
三、錯位的“契合”?——“天”、儒之間的意義傳遞/9
四、從“行動與反動”到“詮釋與再詮釋”——中西文化交往中的“理解”問題/13
第一章來華傳教士的知識架構與詮釋立場/17
一、基督教人文主義:來華傳教士的精神背景/17
1.斐洛之“寓意解經(jīng)法”與兩希文化的初次“和解”/17
2.基督教對希臘文化的攝?。罕A_的貢獻/20
3.信仰與理性的沖突:西方文化內(nèi)部的一種結構性緊張/22
4.基督教人文主義:信仰與理性的再度“和解”/24
二、耶穌會的教育理念與來華傳教士之知識架構的形成/29
1.基督教人文主義與歐洲大學的興起/29
2.基督教人文主義與耶穌會的教育理念/32
3.從《西學凡》看耶穌會的課程設計與耶穌會士的知識架構/36
三、來華傳教士的知識架構與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基本立場/41
1.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基本立場之一:傳教士的神學思想/42
2.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基本立場之二:傳教士之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世界/49
3.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基本立場之三:傳教士之天體觀、世界觀、時空觀/54
4.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基本立場之四:傳教士引入的希臘哲學思想/60
第二章來華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應用與詮釋/65
一、利瑪竇等早期傳教士的策略選擇及其文化意義/65
1.交談:奠定早期傳教方式的一個基礎/6b
2.間接傳教的兩個基本特點/68
3.間接傳教的直接后果及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73
二、“補儒易佛”:傳教士的身份定位與經(jīng)典的“認同”或“別異”/83
1.到中國,成中國人:傳教士的身份定位/83
2.經(jīng)典的“認同”與“別異/90
三、“超性”與“超儒”:宗教立場對適應原則的鉗制/99
1.陽儒陰“天”:傳教士的雙重身份/99
2.“超性”與“超儒”:宗教立場對適應原則的鉗制/109
第三章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范疇/120
一、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本體范疇:太極、理、性、心/120
1.太極/120
2.理/129
3.性/137
4.心/142
二、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道德范疇:仁/愛、孝/敬/146
1.仁/愛/l40
2.孝/敬/156
三、傳教士視域中的天命、君子和圣人/165
1.天命/165
2.君子/177
3.圣人/181
第四章傳教士視域中的儒學命題/191
一、萬物一體/191
1.天人關系層面/191
2.人際關系層面/197
3.傳教士視域中的萬物一體/202
二、精氣為魂/207
1.先秦典籍中的魂魄與鬼神/207
2.先秦典籍中的氣/212
3.魂、氣相合的思想來源/219
4.傳教士視域中的“精氣為魂”/222
三、氣化流行/231
1.氣化流行的先秦形態(tài)/231
2.氣化流行與陰陽五行的宇宙化生觀/236
3.傳教士視域中的氣化流行/246
第五章傳教士對儒家經(jīng)典的詮釋:個案研究/257
一、個案之一:白晉的《古今敬天鑒》/257
1.白晉其人/257
2.白晉與“索隱派”/259
3.白晉對儒家經(jīng)典的詮釋與應用:
以《古今敬天鑒》為個案/265
二、個案之二:馬約瑟的《儒教實義》/274
1.馬約瑟其人/274
2.馬約瑟與“索隱派”/275
3.馬約瑟對儒家經(jīng)典的詮釋與應用:
以《儒教實義》為個案/281
三、個案之三:利安當?shù)摹短烊逵 ?290
1.利安當其人/290
2.利安當與“索隱派”/293
3.利安當對儒家經(jīng)典的詮釋與應用:
以《天儒印》為個案/294
第六章本土回應之一:入教儒士/310
一、科學的信仰進路:徐光啟、李之藻、王徵/310
1.徐光啟的信仰進路/312
2.李之藻的信仰進路/316
3.王徵的信仰進路/318
4.徐光啟等人對西學的回應與處置/322
二、宗教的信仰進路:楊廷筠、朱宗元、張星曜、李九標等/329
1.楊廷筠的信仰進路/330
2.朱宗元、張星曜的信仰進路/332
3.李九標、李九功的信仰進路/336
4.楊廷筠等人對西學的回應與處置/338
三、入教儒士對傳教士儒家經(jīng)典詮釋的再詮釋/344
1.“新人”:入教儒士的身份意識/344
2.“新人”之身份認同的文化意義/352
3.入教儒士對于傳教士儒家經(jīng)典詮釋之再詮釋/360
第七章本土回應之二:反教人士/384
一、反教人士的思想動機及現(xiàn)實原因:從沈濯到楊光先/384
1.沈濯與南京教案/385
2.黃貞與《破邪集》/388
3.楊光先與“歷獄案”/392
4.反教人士之思想分析/396
二、詮釋的再詮釋:反教人士的回應/401
1.關于儒學的本體范疇:天、心、性、理、太極等/401
2.關于儒學的道德范疇:仁愛、忠孝等/407
3.關于天命、圣人等/411
4.關于儒學的重要命題: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等/413
三、詮釋的再詮釋:佛教人士的回應/417
1.對于本體范疇的再詮釋:天、心、性、理、太極等/420
2.對于道德范疇的再詮釋:仁愛、忠孝等/426
3.對于重要命題的再詮釋:萬物一體、
氣化流行等/427
后記/434
參考文獻/43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